娄佳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娄佳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改革机遇与全新挑战。本文分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创新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即构建“三全”、文化、实践、新媒体、咨询辅导等五种有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新模式。
现代学徒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高职学生
在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这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与定位指出了方向。现代学徒制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校教育与学徒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随着高职院校实践与探索,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为立足点,开展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实现教育部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目的性和针对性,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学徒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教育模式,是“以师傅带徒弟为主要形式,以某行业或职业的知识技能学习为内容,徒弟可以获得某种形式回报的职业教育形态”[2]。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的,主要区别在于学校和企业的双元培养以及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是由政府主导,内容涵盖学生、学校、行业、企业众多参与者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开始,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和《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2号)两份文件,全国100所高职试点院校开始实践与探索。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改革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是以学生为主体、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外环境与资源(一般为企业、行业)实现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以期获取工作经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在内的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一直是学术界、高职院校理论研究的重点和实践操作的热点。但就目前来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很难继续深入推行。而拥有着更强大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现代学徒制,已成为发展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解除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困境的关键。
(一)相关研究成果匮乏
李克强总理在参加第十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时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造就高素质产业大军”[3]。但目前,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试点院校,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没有引起专家和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在中国知网检索1979年1月至目前的研究成果,发现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词检索相关的论文共 8939篇;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词检索相关的论文共 756篇,仅占所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论文的8%,最早一篇文章出现在2000年,此后相关论文的年均数量不足50篇;以“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检索,找到与其相关的论文仅 5篇。以上数据显示,社会对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匮乏,这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及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严重不符。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品德,努力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职学生主要以专科层次为主。在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中发现,他们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总体上积极要求进步,对未来充满信心、热爱祖国心怀感恩;思想上乐观向上,有责任感和进取精神,认同正确的价值观;生活上兴趣爱好广泛,在学习、消费、娱乐、交友等方面呈现出多元趋势;在关注自身发展上,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清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满足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高要求[4]5。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理念信念方面。一个人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向着既定目标进取,就会以不懈的努力创造奇迹[5]。大部分高职学生有着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但少数还存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现象。调查显示,学生在生活中信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享乐主义思想人数占75%;对“金钱虽然不是可以买到一切的,但没有金钱就很糟糕的”持“赞同”和“基本赞同”态度人数占90%[4]8。35%的高职学生认为诚信普遍缺失。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工作、思想上要求进步的积极性略显不足,在企业学徒过程中,容易产生种种思想上的问题和偏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出现到岗后不久便离职的现象[6]。可见,高职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有待提高,知行不一现象较为严重。
2.价值观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用新媒体已经作为一种习惯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手机和电脑成为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主要途径。调查发现,仅有不到1%的学生没有使用手机或电脑;他们接受和发送的信息大多和学习无关,通过手机和电脑上网主要包括休闲活动(看电影、听音乐)、互动活动(玩游戏、聊天交友)和购物活动三大目的,而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查找专业资料、看时事新闻的仅有 7%,通过新媒体求职占 9.08%[7]。在网络信息数量碎片化和爆炸式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质量难辨真假、良莠不齐等因素,逐渐影响着高职学生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稳定性和系统性,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3.职业道德方面。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在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调查中,认同职业道德素养对个人就业与事业发展成功具有重要作用的学生占89%[8];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不以为然。通过学生实习期间的调查发现,在爱岗敬业精神方面,26%的学生刚到企业没几天就寻求各种借口离开;在吃苦耐劳方面,29%的学生表现出挑肥拣痩,怕干脏活累活,有严重的抵触心理等。现实情况表明,企业在考察和选拔应聘者时,对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分伯仲,但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4.心理健康方面。高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心理冲突、心理困惑最为明显和激烈的关键期。调查发现,在人际交往方面,21%的同学感觉存在障碍,46%的同学感觉压力经常存在,近40%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从容应对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9];对于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情况”,选择“很大,难以承受,给我造成困扰”和“较大,需要调节”的人数占 47.7%。而对于应对压力方式的选择,51.2%的学生选择“转移”,32.6%的学生表示“顺其自然”[10]。从目前的相关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相当数量的高职学生面对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压力时,会选择顺其自然、克制压抑等心理调节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心理问题不合理应对,最终会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从上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可以看出,与本科生相比,他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成长规律,虽然动手能力较强,但在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略显不足,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背景,以现代学徒制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为切入点,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为研究依据,在此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一步完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对增强新时期、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学中做、做中学”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和基本要求。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五个双,即双主体(学校和企业),双导师(教师和师傅),双基地(学校和企业),双身份(学生和工人)和双评价(学校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要从学校课堂走向企业实习,引导和教育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主动运用思想政治知识和常识来指导自己言行,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
(一)构建“三全”育人模式,转变教育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渐从相对封闭的环境模式向相对开放的环境模式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依靠教师和思政课,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一方面要整合学校和企业、教师和师傅等多方面力量,全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另一方面,校企双方要共同创造条件和途径,在课堂上、课堂外及实习场所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程育人的教育氛围。最后,校企双方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全面打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教育模式。
(二)构建文化育人模式,赋予校园文化建设新内容
校园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很大的塑造作用,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一个体系。现代学徒制背景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需要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良性互动,突出职业特色。事实表明,高职学生从校园进入企业之初,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了解不多,具体表现在对工作环境、规章制度、人际关系、工作节奏等企业文化的不适应。因此,构建全新文化育人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文化建设中,既是利用校园文化这一渠道教育大学生,又是把企业先进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以更加贴近学生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说,就是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在物质层面上,将特色企业文化融进校园环境建设,提前感受企业氛围。在精神层面上,组织富有职业特性的精神文化的系列主题活动。在制度层面上,借鉴企业的管理理念指导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的真谛和内涵。在行为层面上,教育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统一着装、规范行为等形式,体验职业特点,规范职业行为,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11]。
(三)构建实践育人模式,贯穿职业道德培养与教育的全过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在高校开展实践育人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社会、学校、学生三方互联、互需、互惠的育人共同体,不仅是高职院校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在社会调查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大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文化培训、时事政策宣传、科技咨询服务、医务保健服务、技术攻关、科学普及等[12]社会调查活动,不仅能够客观准确认识社会,还能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还能在调查中发现问题,从而达到自我教育和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其次在志愿服务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自主选择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还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志愿服务中能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最后在公益活动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公益活动是高校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在公益活动中通过真实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适应社会道德要求。
(四)构建新媒体教育模式,加强信息网络阵地建设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生网民占20.6%,规模不容小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95.1%,比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显而易见,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手机,在大学校园的普及率逐年提升。学生能借助手机以微信、QQ等社交APP的应用形式快速便捷地接受和发送信息。新媒体所具备的交互性和即时性不仅增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一是学习场景向多元化发展。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学生大部分在企业学习,他们的流动性和分散性相对增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场景要向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网络时代覆盖面大,即时通讯等特点,通过“易班”、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多样形式,在校企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一个网上交流平台。二是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让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线上层面,还要拓展在学校、企业等线下层面,借助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传统媒介资源和校、企官网、官微等新媒体,宣传企业文化以及优秀学徒的榜样力量,在线上线下共同营造具有企业特色的宣传舆论氛围,让学生在校企任何学习和工作场所都能感受行业文化。
(五)构建咨询辅导模式,做好心理素质教育
现代学徒制背景所带来的教育环境的转变,给高职学生在适应企业新环境、严格的管理制度等方面造成诸多适应障碍。大部分高职学生离开校园生活环境到企业实习之初都会出现心理不适应,与此同时,企业生产管理措施往往是以追求利润为根本目,工作严格、压迫感强,使学生感觉到很多习惯被打破,从而产生不适应。学徒期间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为薄弱的阶段,构建心理咨询辅导模式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工作者应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尽量避免学徒期间面对心理不适应而采取不合理的应对方式和情绪体验。一方面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分析不合理信念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要积极应对,通过倾诉、放松训练、音乐等途径进行舒缓与调适。另一方面在企业学徒期间,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工作者要积极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QQ群、飞信群、微信群等互动平台与学生加强联系,同时还应定期地去企业中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徒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和实地观察,对有心理不适应或强烈情绪的学生,积极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干预,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学会自我悦纳和自我肯定,确保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7-2-28.
[2]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李克强对大赛做出重要批示[N].中国教育报,2017-5-9.
[4]秦爱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4.
[5]胡昌恩.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价值及关系[J].探索,2006(3):106-109.
[6]刘辰,王翊鸥.基于现代学徒制度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以昆山学院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6(4):249.
[7]秦颖,郑非.新传媒语境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公共平台构建[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79-82.
[8]娄佳.学校教育传承旅游职业道德的路径研究—基于桂林高校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实证与调查[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6(2):89-100.
[9]韩莉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郑州大学,2013.
[10]申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用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11]丘洁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泉州黎明职业大学为例[D].华侨大学,2014.
[12]李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
Research on Inno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Lou Jia
(Guilin Tourism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Guangxi)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s a new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which has also brought the reform chance and new challenge for 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o innovate the new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hat are, building three aspects, culture, practice,new media, counseling and mentoring, etc.
Modern apprenticeshi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ve stud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473
A
1672-1047(2017)05-0057-05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5.17
2017-09-20
桂林旅游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YB04);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2016SZ002)。
娄佳,女,辽宁阜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侯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