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强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湖北 十堰 442000)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关系研究
——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陈孝强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湖北 十堰 442000)
为了解大学生创业意向,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与培训服务,并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调查问卷形式,笔者对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34个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学生群体间性别、年级、专业的差异对创业意向影响不存在显著性,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向;高职院校
大学生创业活动是推动其全面素质提升的重要举措。2015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议,鼓励全民积极投身到创业热潮之中,为深入践行这一重要思想,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在《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创新创业政策,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以最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笔者通过对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334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分析学生个人资料、自身特质与自我评价等因素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作用,以期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创业是重要的,因为它能促进经济效益增加,带来市场创新,创造新的工作和提升社会就业水平。Izquierdo E(2000)认为创业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突出市场机会而非威胁的思维方式【1】。企业家的创业意向通过对外在机会的有效识别而实现,这也是其创业精神的一种体现。
国外研究依据计划行为理论(planned behaviors theory),发现企业家精神对理工类学生的创业意向能产生显著影响作用【2】。这些发现丰富相关的计划行为和创业教育理论,并能推动创业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展开(Souitaris V,2007)。
在创业课程设置方面,Zhao H(2005)研究认为相关创业课程、以往创业经验与风险倾向对企业家创业行为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另外,人格(personality)特征差异也会在创业中发挥显著作用
【3】。
在创业氛围营造与创业风险方面,Lee L(2011)采集新加坡4192名IT专业人员的样本,研究发现具有不利的创新氛围或缺乏相关卓越激励的工作环境会影响企业家的创业意向【4】。另外,Barbosa S D(2007)通过对 528名大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具有高风险偏好的个人具有较高水平的创业意向,并能有效开拓市场机会【5】。而Hmieleski K M等(2006)则通过 430名大学生的样本发现即兴倾向(improvisation)和创业意向间具有正向关系,人格、动机、认知风格等因素会促进即兴倾向的产生【6】。
此外,国内相关学者调查表明,高校创业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创业意向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并能增强学生创业中的理性因素,降低创业失败风险,提升学生创业的动力,也利于有效缓解高校学生创业率偏低问题【7】,尤其需要加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朱红,张优良,2014)。
在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方面,陈权,尹俣潇(2015)研究发现,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培训与创业教育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而年级、专业间的差异则不产生影响作用【8】。
在大学生个人特质方面,刘静文(2016)认为,大学生的个性、性格、创业态度的差异会对其创业意向能产生正向影响作用【9】;而彭正霞,陆根书(2013)则认为女性大学生创业意向明显低于男生,应丰富女大学生创业实践,拓宽其创业渠道,激发其创业潜质【10】。李海垒,张文新(2015)也通过对1208名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调查发现,男生的创业积极性与热情明显高于女生,目标性更加明确、主动性更强,但创业执行度偏低,存在较多“花架子”工程,应着力强化其创业实践性与执行意向【11】。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更多侧重于大学生个体特质差异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作用,学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活动间具有正向关系,尤其是创业指导等活动,对培养学生创业具有积极作用。而针对高职院校为对象进行的相关研究较少,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倾向性是否具有差异性仍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选择其作为高职院校的代表进行分析,数据包括校内与校外学生为主,共获得样本 350份。同时,我们在准确性与真实性基础上对原始样本进行了筛选:连续10项答案相同的问卷;通过反向问题剔除随意填写的问卷。最终,本文的研究得到学生样本 334份,剔除无效问卷16份,有效问卷率95.43%。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均由学生通过网络链接、邮箱或二维码填写,保证数据来源真实可靠。另外,为了缓解离群值的影响,我们对主要变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二)研究工具
问卷主要由学生个人资料部分、自我效能感部分与创业意向指标组成。个人资料部分主要询问被试者的性别、学校、年级、专业与家人是否有创业行为等 5个问题。自我效能感部分主要分析其对自身能力的自信程度,依据Lucas与Cooper ( 2005)研究开发的量表,包括学生创新变革、风险承担、机会识别与关系管理四个维度,共 16个问题,其Cronbach's Alpha指数为0.889,KMO系数为0.913;创业意向部分依据范巍和王重鸣(2006)开发的量表,共8个问题,其Cronbach's Alpha指数为0.682,KMO系数为0.828,整体上表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水平较高,能有效反映出被测者的信息。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中主要对控制变量中的因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中性别方面,女生占比61.4%,重点验证以往男女差异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作用,分析女生群体在创业活动中的影响因素;在年级类别方面大一学生占比45.0%,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其创业热情与积极性衰减的原因;在专业方面,考虑到学校以理工为主,因而调查选择集中经管类与理工类;在家人创业方面,分析家人创业对学生的影响程度。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回归分析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创业意向研究后,本研究重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向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回归分析
其中模型 1重点分析性别、专业、年级等控制变量对学生创业意向影响作用,模型 2分析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间的相互关系,模型 3综合分析学生的个人特质等因素、自我效能感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关系。
在模型 1中,仅考虑控制变量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学生性别、年级、专业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这也验证了以往的调查结果;同时,这也说明了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年级学生在创业意向方面无明显差异性,但在性别方面存在反向影响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女生的创业意向低于男生。另外,家人的创业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存在0.1水平的显著性,标准化回归系数为1.999,P值为0.046,这表明家人的创业经验会正向影响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有助于其产生创业意向。
在模型 2中,仅考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变量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创新变革与关系管理部分对其创业意向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00、0.353,P值均为0.000,在0.001水平上呈现高水平显著;而在风险承担与机会识别方面的显著性水平较弱,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38、0.076,P值均为0.024,在0.1水平上呈现低水平显著,这也说明学生群体本身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但在具体的市场机会辨识与发掘方面仍不知,这也证明需要强化学校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的重要性。
在模型 3中,综合分析控制变量、自我效能感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学生的整体自我效能感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正向显著关系,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97,在0.001水平上显著,其P值为0.000,这充分表明较强的自我认知能积极促进其产生创业意向。因而在学校创业教育以及国家创业支持方面要强化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培养,重点塑造其分析判断等理性思维,鼓励其参与各种创新创业活动。
(一)研究结论
1.高职学生间不同年级、专业、性别差异对其创业意向不具有明显显著性。不同年级、专业学生虽然存在知识体系的差异,大一阶段创业可能性虽较为偏高,但随着实践经验的累计,其创业的持久性较低,存在慢慢放弃自身创业意向的现象。与本科及以上院校对比发现,整体上高职类院校学生创业几率明显偏高;但在院校内部的差异性较小,这也说明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受外在专业、年级、性别等因素的限制较少,更多偏重于学生自身的特征。
2.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即自信程度,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具有正向关系。通过相关的数据调研与学生创业经验总结发现,选择创业的学生主要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包括机会识别能力、关系管理、创新意识与风险把控能力等,即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强,这也充分说明有效提升学生的内在特性,能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意向,而关键在于对学生本身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3.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不同部分表现出明显差异,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作用也不同。在学生内在特性中,创新变革与关系管理部分起到核心作用,而风险承担与机会识别部分起到辅助作用,学生创业意向中更关注自身的创新性和人际关系的拓展度。这说明创业过程中核心竞争能力,如技术专利、高精专人才、品牌影响力等,对创业成功的贡献力较大,而风险把控与机会识别要受制于外部环境,创业实施控制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很难监控。因而,需要强化学生内在竞争能力,以更大动力投身创业活动中。
(二)研究建议
1.积极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在地方政策方面,应向大学生创业者倾斜,为其提供创业优惠政策、项目扶持与“绿色通道”等,帮助其缓解创业压力,如十堰市落实“三证合一”、“先照后证”登记制度,自主创业可申请创业担保10-50万贷款,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可计入实践学分等都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在学校管理方面,提供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并对优秀创业项目进行资金、技术扶持,并强化与企业合作,共同促进创业项目开展,营造积极的创业氛围。如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阿里巴巴服务中心、大学生创客空间等,并积极与当当旅游网、汽配人网、小蜜蜂电子商务公司等进行合作,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2.强化创业培训与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在学校教育与课程管理方面,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注重创业理论知识传授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发掘与辨识有利的市场机会。另外,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性,在大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二大三提升其创业实践能力。如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大一开设《大学生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创业可能性培养;大二设置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SYB创业培训项目,增强其创业的持久性。
3.树立“学习标杆”,增强学生创业实践动力。一般情况下,选取以往创业成功的典范作为“学习标杆”或“成功偶像”可以作为大学生评估其自身效能感的一种方式。在“学习标杆”的影响下,学生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自己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若“学习标杆”与自己情况类似,则就起到了激励的效果。因而,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去效仿“学习标杆”,以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的内在创新能力。如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度都会选取以往优秀创业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并帮助学生答疑,有效提升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与热情。
[1] Izquierdo E,Buelens B. Competing model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5(5–6):411-432.
[2] Souitaris V,Zerbinati S,Al-Laham A. Do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mes rais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effect of learning,inspiration and resourc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7,22(4):566-591.
[3] Zhao H,Seibert S E,Hills G E.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fficacy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5,90(6):1265-72.
[4] LeeL,Wong P K,Foo M D,et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facto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 enturing,2011,26(1):124-136.
[5] Barbosa S D,Gerhardt M W,Kickul J R.The Role of Cognitive Style and Risk Preference on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Studies,2007,13(13):86-104.
[6] Hmieleski K M,Corbett A C. Proclivity for Improvisation as a Predictor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6,44(1):45–63.
[7] 朱红,张优良.北京高校创业教育对本专科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基于学生参与视角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6:100-107.
[8] 陈权,尹俣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5(6):115-120.
[9] 刘静文.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五所高校调查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6(1):72-76.
[10] 彭正霞,陆根书.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57-65.
[11] 李海垒,张文新.大学生的主动性与创业意向的关系:创业知识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264-270.
G719.21
A
1672-1047(2017)05-0030-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5.09
* 收搞日期:2017-09-20
陈孝强,男,河南信阳人,助教,企业管理硕士。研究方向:网络营销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责任编辑:曹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