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杰
近年来,为加快教师转变观念,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笔者所在学校借鉴信息化教学比赛等各类教学比赛的管理机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名师杯”校级讲课比赛,通过讲课比赛检验教学水平、展示名师风采、推进模式创新、促进经验交流。
一、主要目标
组织开展“名师杯”讲课赛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培养、尝试、提高、选拔”。
培养,就是在参赛前,选手们通过设计教案、制作课件、研究教法、准备教具、研究学情等环节,精心准备、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成为培养优秀教师的良好途经。
尝试,就是每位选手根据课程、专业及自身特点尝试适于参赛节次(项目)的模式、教法、学法等。如“三段式教学法”“推理式教学法” “四环八步教学法”“网络式教学法”“全程式教学法”等。根据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新形势、新特点,结合课程特点,还逐步研究尝试适于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新模式与新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德国四步教学法”等。
提高,是指凡是参加过“名师杯”讲课赛的教师,无论在教学水平上,还是在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
选拔,是指每届“名师杯”讲课赛的获奖选手,将作为当年或下一年推荐参加上级优质课比赛的候选人。
通过比赛,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钻研教法、全员研究业务的良好氛围,教师整体业务水平大大提高。学校教师在全国说课大赛、全省优质课比赛中都名列前茅,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各级各类比赛中遥遥领先。
二、实施过程
为使“名师杯”讲课赛取得实效,学校制定了“名师杯”讲课赛实施方案,系统地规定了“名师杯”讲课赛的比赛内容、评课标准、奖励办法、结果运用,以及参赛教师条件和报名限额,等等。
(一)组建评委会
学校组建以业务副校长为组长、教务处主任为副组长,其他主任和教师(5年以上教龄)等为成员的评委会,具体组织讲课赛的讲评活动。
(二)确定竞赛内容
竞赛内容包括说课、讲课、教学设计等。
(三)规定参赛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及报名限额
1.参赛教师条件。参赛教师必须是教学理念认识到位,多媒体技术熟练,能熟练应用数字化资源,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显著,能代表本部较高教学水平的一线教师。
2.报名限额。每个教学部可上报文化课教师2名,专业课教师4名,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师比例为1∶2,共计6名选手。
(四)做好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每学年第二学期的第八周。
讲课时间:每学年第二学期的第十至十一周。
(五)奖项设置
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评课分数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名次,文化课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专业课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另设优秀评委2名。
(六)奖励办法
1.获奖教师在晋升职务时,按市级优质课对应奖次计分。
2.讲课赛参赛成绩作为推荐参加省、市、县优质课讲课赛的主要依据。
三、实施效果
(一)领导重视,加大投入
为切实搞好“名师杯”讲课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更新教学设备,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为每位任课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在实训场所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打造了多媒体自动录播室,比赛期间除评委现场听课外,其他教师可以在校园内任何地方在线听课、观摩学习。
(二)教师参与积极性高
“名师杯”讲课赛是全校教师教学水平的综合性比赛,全体教师格外关注,教师参与竞赛的积极性特别高,往往是一人参赛,多人指点,一节好课常是整个团队智慧的结晶。在大赛中,每个教学部都做到了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共同参与。有经验的教师毫无保留地悉心指导,青年教师则通力合作、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大部分参赛教师试讲后共同研究、补充、修改和完善,有的教学部为了一个字、一句话、一步变形、一种解法、一个活动而进行反复推敲和激烈争论,体现了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形成了良好的长效机制
“名师杯”讲课赛是一项复杂的竞赛工作,受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全校教师好评,在学校工作中举足轻重,影响深远,其结果直接影响教师的评先推优、职称晋升和评学评教,成为引领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效载体,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运行机制。
(四)培养了队伍
通过“名师杯”讲课竞赛,不仅能看到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思路、教学理念的转变,而且还发掘出一批在教学业务上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新秀。“名师杯”讲课赛真正体现了培养功能、选拔功能、示范功能、引领功能。
通过“名师杯”讲课赛,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省、市、县优质课教师,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涌现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市级教学名师4人,市优秀高技能人才2人,县级以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6名教师考取德国工商会培训师资格。在河南省中等職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教学技能比赛中,我校5名教师获得一等奖,2名教师获得二等奖。在全国同项比赛中1名教师获得一等奖,4名教师获得二等奖。
参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让人振奋和欣慰,但是,赛事组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与提高。一是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过程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二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和动手实践”。三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可根据课程内容、专业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四是要注重对学困生的激励、评价和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创新机制,拓展渠道,完善制度,加强领导,强化落实,把职业教育新理念渗透到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管理中,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增强竞赛的激励、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责编 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