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化州幼儿园 柯奕坚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主动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内在需要的心理特点,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便于学生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进行分类,提出假设的检验,从而进入知识创新阶段,成为知识海洋的主动探索者。”他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应当如何适应儿童的需要,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侧重于让幼儿临摹示范画,训练幼儿的绘画技能,把形象逼真作为评价优秀作品的唯一标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过多地突出了教师的灌输作用,而忽视了幼儿的主动学习,影响了创造力的培养,显然与当代美术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许多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认为美术教学应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幼儿用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美术活动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作为培养儿童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赋予了儿童更多实践和创造的机会。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是萌发幼儿审美情感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让幼儿观察各种物体的形状、色彩,它们都会给幼儿带来心灵和视角上的愉悦感。在儿童的自由表现中,有助于儿童实践和创造的机会;有助于儿童实现自我学习、探索,达到自我完善,及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那么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如何学习和了解儿童的发展,帮助儿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二方面开始。
兴趣的重要性,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做每件事,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培养、激发他们的“兴趣”。但在现实工作中,却时常发现这是那么的空洞、抽象,“如何培养?”“如何激发?”这是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实施,我发现营造宽松氛围,给幼儿一个有利的环境,是培养幼儿兴趣之源。环境包括周围生存环境和心理环境。大到幼儿园整体布局、构造,小到幼儿旁边接触的伙伴。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应用最有效的手段去帮助儿童提高认识,刺激他们创造活动的兴趣和欲望,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的学习内容和经验是否能使每个儿童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满足儿童的需要,必须通过观察活动中儿童的表现来判断是否达到了教学的需学习效果。因为游戏是一种能够使幼儿将内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幼儿美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游戏,为幼儿的艺术创造提供条件,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在活动中,儿童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做出适当的启发引导和灵活合理的处理。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对儿童客观、仔细的观察。教师在观察时,应把注意力放在儿童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上。比如:某个儿童的行为表明他正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观察环境,或是在探索用过去的经验解决今天遇到的难题,教师能及时从中了解哪些儿童需要何种支持、鼓励和帮助,使儿童获得能力的提高。让孩子自己放手画,不仅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而且让幼儿自由表意的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个教育者,还是一个机敏的观察者。我们可通过观察记录孩子们的成长,更好的了解有关儿童所处发展阶段的水平,促进儿童的有效学习。个体的发展具有多方面、多层次性。例如:在儿童的绘画活动中,我们往上可以发现,同一年龄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水平呈现的不够均衡。
儿童心理水平的发展也同样具有多样性。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次序是不变的,但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可能提前或推迟。教师应针对这些特点,调整教育措施,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采取有效地教学方式,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儿童发展的潜能。
从两方面来看:其一是被美化的活动环境,其二是能满足儿童需要的丰富的创作材料。小班刚开学,我就在教室里设置了一个宽敞的美工角,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投放了少量的蜡笔、彩色笔、铅笔,圆珠笔等各种画笔、纸张,尽可能保证孩子们能自由进行涂画,尤其是午饭后一段时间,我引导幼儿三三两两参加活动,在人员搭配上,注意强弱合作,让幼儿互相交流、学习。
美术活动对儿童来说是一种兴趣的自然展示,而兴趣是借助于游戏的形式而加以表现的,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的需要。美术活动的目的是让儿童在展示兴趣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丰富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学习积累各种经验和技能,促进审美发展。使儿童成为富有主动性、创造性的个体。教师应鼓励儿童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活动,而宽松、自由、和谐的氛围与空间有利于儿童天性的自然表现及个性的发展。在活动中儿童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和创造的时间,不仅可以增加儿童探索及表现的机会,而且可以帮助儿童肯定自己是重要的。培养想象力是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在组织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活动时,应记住这样一点:儿童是独立成长中的个体,现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由内在的发展需要。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对儿童施加有益的教育影响,使儿童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活动中来,帮助儿童建构学习的主体,并获得有效地全面发展,是评价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美术活动结束时尽可能多地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既乐于欣赏技能强、创意新的作品,又在那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给予每个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