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台山市培正中学 黄晶晶
案例背景:
常常听到学生说:英语好难啊,不想学了,英语好无聊啊。每当听到这些话语,心里不由得想,英语不是很有趣的吗?因为自己作为学生时,从开始学英语,就对英语有着很浓厚的兴趣,觉得这是一种很美的语言。如今作为老师,我常常在想,学生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手机,那么喜欢玩游戏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手机和游戏都很有趣,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学也能像手机和游戏那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会很高的,这样教学效果也会很佳。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道理,我认为,对于一节课来说,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被认为是重中之重。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这个教学过程的“黄金时刻”,形成高效课堂。
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更是教学艺术性整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启导环节,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开端,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使之深化的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其实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控好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老师,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课堂导入方法。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提出两种掌控好导入环节的方法。
仁爱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2 Looking different Topic2 What does she look like?每次学完一个Topic,我都会设计一节写作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个Topic的写作课就是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的一个朋友。
在这节写作课中,我灵活应用了简笔画的趣味性。简笔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简单的笔划、线条勾勒出事物的轮廓和大概特征来表现该事物。经过相关的教学实践,我注意到如果能把简笔画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利用简笔画设计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利用了简笔画来进行导入这节写作课。
这节课,我边画边讲,配合词汇进行反复操练直至掌握。使用简笔画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就如同在看连环画和看电视剧一样,不知不觉中就能掌握所学内容。这样做,也使英语课上得生动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目标语言的记忆,提高写作的兴趣,帮助学生突破写作文的畏难情绪。
脱离情境,集中朗读机械重复,学生容易疲倦走神。结合实践,我发现创设情境,让英语知识变成学生可听、可看、可触摸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语言,在情境中理解语言,在情境中操练语言,这种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好的情境导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和积极参与、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例如,在颜色colors这一课,有着十多个关于颜色的新单词,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又是枯燥无味的单词,对于英语基础中低层学生来说,反复地读还是记不住。我结合初中生的个性,从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利用下面的方式带他们进入这节课的课堂。
在教授这一课时,一上课,我拿着几瓶矿泉水(在盖子里放上了少许颜料并做好记号,当然这是个秘密,不能让学生知道)和一块黑色的布走进了教室。我就告诉学生,老师今天是一个魔术师,你们想看老师变什么?此时,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带动起来了。
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了透明的矿泉水,随即用黑布盖起来。我一边用力晃动瓶子,一边喊blue, blue,blue,并让学生一起喊blue, blue,blue。晃动几次后,揭开黑布,向学生们展示手中的瓶子,学生惊奇地发现,瓶子里的水果然变成了蓝色的,学生的好奇心此时非常强烈起来了。借此良机,我顺势教学生读了几次blue这个单词,并且教学了新句子It’s blue, 并采用了小组操练及开火车传瓶子说句子的方法进行了强化。果然,学生们读单词和练习新句子的声音都无比的响亮。
第二次,我又拿起另一个瓶子盖起来,晃动其次,并且用同样的方法教授了新单词red和句子It’s red.
第三次,我换了一种方法,告诉学生It will turn green。并问学生Do you believe?学生用怀疑的眼神盯着瓶子,不由自主地喊出green,green, green.和It’s green。
接下来我让学生们也来当魔术师,全班同学一起加油助威,他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非常兴奋。就这样,学生轻松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单词和句型。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次的导入环节非常成功。从学生最为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境中学习,进而有效掌握课堂的目标语言。我们都知道,选择学生最为感兴趣的东西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感兴趣,我们的教学活动开展得才更加有效。
当然,“导”无定法,“导入”艺术的提升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这需要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定;也需要我们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改进,多角度地去观察、去分析、去反省我们的“导入”是否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能否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取得预期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