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北京 100024)
·马克思主义研究·
有机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两条进路及其不同理论取向
杨富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北京 100024)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有两条进路。一条进路是从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到伯克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再到有机马克思主义;这条进路彰显了有机马克思主义意在超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前两个阶段,着重从现代性批判视域探讨超越生态灾难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另一条进路则是从怀特海有机哲学或过程哲学到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再到有机马克思主义;这条进路表明有机马克思主义试图用怀特海有机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思想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现代性马克思主义成为建设性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从总体上看,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范式,有机马克思主义试图从这两条进路推进马克思主义对生态灾难等问题的回答,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形成一些实质性的学术观点和理论创新,但也包含着明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局限和某种程度的乌托邦弊端。
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有机哲学
有机马克思主义学派在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已然出场乃是不争的事实[1]。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突然登场的这匹黑马,究竟如何评价其理论价值和局限,无疑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切入。本文拟通过考察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形成的两条不同进路,探析有机马克思主义这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思潮究竟“从哪里来”,以期揭示其理论取向和意义,探讨其基本观点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及其内在局限,以进一步深化学界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为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尽绵薄之力,同时,也为推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寻找一些可资借鉴的启示[2]。
2016年10月,在上海“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周”高端论坛上,有机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菲利浦·克莱顿教授(PhilipClayton)作了题为“作为生态社会主义第三阶段的有机马克思主义”演讲①[美]菲利普·克莱顿在上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周”(2016年10月24-27日)——高端论坛——危机与变革:面向全球共同问题”上的演讲稿(会议交流论文,尚未公开出版)。。
克莱顿在演讲中指出,多年以来,西方环境运动与社会主义几乎毫无关联。从罗马俱乐部1972年报告伊始,环保主义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有关未来的科学材料和预测方面,而对资本主义在这方面的作用则关注不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清楚地表明,富裕国家和跨国公司的过度浪费行为应当为环境破坏负责。作为西方资本主义过度浪费的主要批判者,社会主义者竭力主张用社会主义来替代资本主义,并把这种替代作为克服环境危机的第一步。
克莱顿认为,人们己熟知的福斯特和伯克特提出的思想被认为是生态社会主义的前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根据他们的观点,社会主义和环保主义已经联系起来,但是并没有真正融为一体。人们只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同已经存在的环境范畴简单相加而已。最为典范的是,环保主义者批评说马克思的著作从生态学意义上看是有瑕疵的。
第二个阶段则与第一阶段恰恰相反。由于伯克特、福斯特以及其他一些学者的努力,人们已认识到“人类状况的生态基础”。他们正确地论证道,“经济发展需要有计划,以便包括诸如水资源及其分布、清洁水源的获得、不可再生资源的配给和储存、垃圾处理和工业项目选择在某些具体地区上马对当地人口与环境的影响之类的因素。诚然,马克思对这些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论述。因此,我们不能在他的著作中找到对这些问题的直接解答。而克莱顿则认为:“对于我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这相当于邀请我来扩展马克思的著作。”①[美]菲利普·克莱顿在上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周”(2016年10月24-27日)——高端论坛——危机与变革:面向全球共同问题”上的演讲稿(会议交流论文,尚未公开出版)。
克莱顿认为,伯克特和福斯特对于他的上述观点不会认同。他们以下列观点而著称,这就是:我们为强调环境危机而需要的一切已经蕴含在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之中。福斯特把马克思关于“新陈代谢的断裂”观念解释为马克思实际上乃是环保主义思想家的例证,并把马克思的价值论应用于环境问题之中。
克莱顿对此则有不同的理解。他说,的确,福斯特的著作有助于人们克服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是反环保主义者的陈词滥调。马克思并非只是关注克服资本主义不正义和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对环境问题没有关注。相反,他不仅把自己的价值理论应用于社会和政治制度,而且应用于自然以及自然资源的价值。马克思认识到,资本主义也会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造成断裂。
因此,第二阶段的生态社会主义又回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上,例如,坚持马克思提出的“新陈代谢的断裂”观念,并认为这在根本上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问题在于:当马克思写作他的著作时,生态科学还尚未问世。如果人们的主要标准是马克思的著作,根据现在使用的术语来看,这当然还不是生态学的思想家。
然而,当人们去研究最近25年来出现的生态科学时,当然会需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观以某种方式予以更新。一旦我们以这种方式对马克思的科学观作与时俱进的理解,我们就会超越第二阶段的生态社会主义。这便是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所揭示的作为生态社会主义第三阶段的有机马克思主义。
因此,克莱顿强调:“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生态社会主义的第三个阶段。它有助于我们以新的方式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此时可以从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科学中学习。我们可以同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和当代优秀科学家。”②[美]菲利普·克莱顿在上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周”(2016年10月24-27日)——高端论坛——危机与变革:面向全球共同问题”上的演讲稿(会议交流论文,尚未公开出版)。
当然,在克莱顿看来,这种融合不能是表面的,而要像两棵苹果树的幼苗相嫁接一样须融为一体,共同成长为一棵作为统一整体的苹果树。描述以自然方式共同成长的词语就是“有机”(的)。这样一来,把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融为一体在今天自然就会导致有机马克思主义。所谓“有机马克思主义乃是解决生态危机之道”③[美]菲利普·克莱顿在上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周”(2016年10月24-27日)——高端论坛——危机与变革:面向全球共同问题”上的演讲稿(会议交流论文,尚未公开出版)。。而且有机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同最近的生态科学融为一体,并坚持如下五个一般原则:
第一,行动永远要以社会与自然界相统一作指导。
第二,短期解决方案只会满足消费者的直接需求,并会带来长期的难题。只有长期视野,才会引导正确的行动。有用的政策需要由长期的目标来指引。
第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将会重点解决21世纪的问题:当代资本主义和全球生态危机。西方发展起来的不受控制的市场,已经对穷人和这个星球造成伤害。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学习如何在社会主义原则框架内吸收市场力量。为做到这一点,人们需要马克思主义原理;若无这些原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会变得无法区分。
第四,这种新的生态马克思主义乃是政策制定的重要指南。生态社会主义知道,由于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限制资本主义的力量,并且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解释资本主义为何必然会破坏地球。然而,为了这一参与成功,生态社会主义需要同真正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共同努力。
第五,作为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有机马克思主义强调三点:(1)马克思主义学者已经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在19世纪的物理学、化学和决定论基础之上。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只有转变为有机观念才是最有用的;(2)我们必须永远把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看作单一实在的组成部分;(3)有机马克思主义相信所有的人类生存维度都可归之于当代社会主义。
总之,当代科学比150年前的科学更加精确和更加有力。所以,作为第三阶段的生态社会主义,坚持把马克思的核心概念与生态科学的最新洞见融为一体④[美]菲利普·克莱顿在上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周”(2016年10月24-27日)——高端论坛——危机与变革:面向全球共同问题”上的演讲稿(会议交流论文,尚未公开出版)。。
根据菲利普·克莱顿、小约翰·柯布(JohnB.Cobb,Jr)、大卫·格里芬(DavidGriffin)等人的论述,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形成还有一条重要的思想进路,这就是从怀特海的有机哲学或过程哲学到以柯布、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再到以克莱顿等为代表的有机马克思主义。这也是国内不少学者对有机马克思主义形成进路的理解。
首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怀特海在20世纪上半叶通过概括和总结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最新科学成果,并全面吸收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哲学中所阐发的过程思想,同时也通过批判和借鉴康德的主体性学说,批判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等,自觉地创立了一种系统的综合性哲学——有机哲学,亦称过程哲学[3]。迄今怀特海的“过程哲学”这个名称也已在西方哲学界流行起来,成为西方学界公认的特指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过程与实在》、《观念的探险》和《思想方式》等著作中提出的过程学说。东西方都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一过程哲学学派同马克思的“自然历史过程”思想、同恩格斯提出的“世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论断,是完全一致的[4]。
克莱顿、柯布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均明确承认,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有机马克思主义就是把生态科学、马克思主义、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等相关思想融为一体的产物[1](P168)。柯布甚至明确地坚持自己是怀特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5]。这表明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以怀特海过程哲学为基础的。
其次,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是有机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直接思想基础。从严格意义上说,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有机哲学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根据最早提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这一术语的大卫·格里芬教授的概括,“建设性的或修正的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科学的、道德的、美学的和宗教的直觉的新体系。它并不反对科学本身,而是反对那种单独允许现代自然科学数据参与建构我们世界观的科学主义”[6](P225)。“它没有简单地使现代性的各种前提达到其必然的结论,而是对这些前提进行了批判和修正”[6](P226)。因此,不能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简单地直接等同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或有机哲学。因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在批驳激进性或解构性后现代主义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其哲学基础是怀特海的有机哲学。与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不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更注重建设性,它积极寻求重建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积极寻求重建美好的新世界[7](P2)。根据有关学者的概括,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首先反对现代哲学的二元论和还原论。格里芬视怀特海为后现代有机论者的首倡者[7](P6)。其次反对现代世界观的人类中心主义;再次提倡整体性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从提出“有机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克莱顿教授以及其他几位赞同并推进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的美国学者的学术成果来看,他们早年研究的是怀特海过程哲学,进而又研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最后,在他们直面人类面临的生态灾难问题,并认识到要解决今日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危机即全球性的气候破坏及其引发的生态灾难,惟一的途径是以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分析为基础,像中国那样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①参见克莱顿为中国四位学者撰写的《中国学者视野中的有机马克思主义》(暂定名)一书所写的“序言”,尚未出版。时,他们才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克莱顿把影响有机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因素概括为四个。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因为这种社会主义旨在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共同的福祉,而不是为了满足少数资本家对高额利润的追求。二是不断增长的环境危机。马克思知道资本积累会损害我们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关系,他称这种损害为“新陈代谢的断裂”。三是生态科学的出现。克莱顿认为,如果马克思在世,他一定会运用这些最新科学成果。而没有生态科学,人们就不可能理解生态危机。有机马克思主义意在给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增加生态系统的知识。四是传统智慧。中国传统智慧、西方传统智慧中都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有机马克思主义中的“有机”一词,既包含着部分与整体的天然契合,也强调自然与社会、社会与人、各种动植物及其与人类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综上,从怀特海有机哲学到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再到有机马克思主义,这是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形成的另一条明确的思想进路。
有机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这两条不同的思想进路,无疑彰显着有机马克思主义不同的理论取向和意义。
首先,从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到伯克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再到克莱顿明确提出的有机马克思主义,彰显着有机马克思主义者试图继承和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取向,并超越了以福斯特和伯克特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张。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并坚持福斯特等人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主张,但是,又不完全赞同福斯特等人的主张,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固然是造成环境灾难的重要根源,但并不是惟一的根源,甚至不是最主要、最根本的根源。造成环境灾难和生态危机的更深层次的根源是现代性或者说现代主义。他认为,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解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缘何也有生态问题,并为从根本上消除生态灾难,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奠定基础。否则,我们就难以理解当今世界的客观现实:不论是资本主义现代化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仅仅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上找原因,还不能完全合理地说明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缘何也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甚至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也曾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环境破坏的行为和生态危机,因为那时已经有了现代性的萌芽。当然,正如格里芬所说,否定现代性并不意味着回到农业社会,完全抛弃现代化,而是主张消除现代性内在固有的弊端[6](P236)。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可能真正地实现生态文明。柯布早在上个世纪发表的《是否太晚?》一书修订版中就对此作了论证[8]。2015年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发展生态文明的中国优势》一文中又特别强调了美国已经错失了从前现代农业文明直接进入生态文明的机会,因为它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由大财阀所控制[9]。
第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只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挖掘其蕴含的生态思想,只关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环境的破坏,却没有注重吸纳古代传统智慧,尤其是没有注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而有机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承认福斯特等人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挖掘和阐述,承认他们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严厉批判,而且同时强调注重挖掘东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智慧和思想资源,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等思想,并在客观上试图打通“中西马”,把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中的怀特海有机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相融合[10]。
第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自己的哲学本体论基础,它的主要着眼点是挖掘和阐发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经典作家著作中蕴含的环境保护、生态学思想。如果说它有自己的哲学基础,那也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只不过往往是一种被这样那样地‘重构’了的历史唯物主义”[10]。而有机马克思主义则自觉地以怀特海的有机哲学作为自己的本体论基础,并试图以此来弥补经典马克思主义缺乏本体论的缺憾。尽管这些尝试和观点都存在有待商榷之处,因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本身就蕴含着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内在统一,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类社会乃是“自然的人化”,而自然则是“人化的自然”。用马克思的话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11](P55)但是,马克思毕竟未从形而上学高度论证宇宙的过程性,而把整个宇宙视为过程的宇宙论或本体论,只有怀特海的有机哲学才是迄今最为系统的阐述[12]。
第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只是以资本主义造成的生态危机为问题背景,以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生态思想为理论武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对生态的破坏。强调这些方面当然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有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政府率先提出生态文明战略,从国家层面谋划生态文明建设,这在全人类是一个创举。有机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并受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启发,而提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这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显然有明显的不同。福斯特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的问题和现实并不关注,在其著述中几乎没有涉及。
综上,笔者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这一进路,主要体现着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价值目标追求和取向:建立超越现代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这表明,有机马克思主义不仅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一样,明确地谴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造成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的重要根源,同时进一步强调现代性也是造成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的另一重要根源,甚至是更为深刻的根源。从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背景看,资本主义私有制决非人类社会的不二选择。超越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是社会主义道路,超越现代性的替代选择是生态文明。资本主义制度决非如福山等人所说的那样是人类历史的终结[13],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替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最佳选择。社会主义中国的成功经验不仅实践了并正在实践着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想,而且给世人做出了榜样,表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只有坚持“文化嵌入式的马克思主义”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然而,对于当今资本主义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世界如何实现生态文明的具体道路和方法问题,有机马克思主义者则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如通过加强生态教育、有机教育,通过资本家的自我觉悟等方式来逐渐地实现生态文明。这些都是其理论不彻底的明显表现,体现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通病,即不赞成或者说不敢明确地提出以马克思提出的暴力革命方式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
对此,克莱顿也明确承认:“虽然西方撰写了有机马克思主义,但他们并不是能够推进它进一步前进的人。第一个理由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学者中大多数人没有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因而他们的著作不能在自己的国家帮助政府制定反映有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政策。”①参见克莱顿为中国四位学者撰写的《中国学者视野中的有机马克思主义》(暂定名)一书所写的“序言”,尚未出版。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有机马克思主义以之为前提的三个因素——社会主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更多地是在中国而不是在西方。因此,他们对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生态文明充满希望,并认为中国的成功会影响和引领世界。
其次,有机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第二条进路,则主要体现着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内在的理论价值追求,显示着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有机”(的)马克思主义或“过程”(的)马克思主义。其核心理论主张是要将“现代性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为“建设性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这里要注意的问题是:
第一,有机马克思主义者不加区分地把经典马克思主义称作“现代马克思主义”是有失偏颇的,因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也有丰富的后现代意蕴。然而他们强调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应当以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来分析和解决时代面临的问题,则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取向有一定的启发和现实意义。
第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一词虽然不是在赶时髦,而是在“有机哲学”的意义上,强调世界的有机联系、整体和谐、天地人内在统一,以反对现代机械世界观的实体观、二元论和机械论等,这对我们科学地论证和在实践中推行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对于世界各国人民理解和支持我国确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战略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有机马克思主义对于如何在西方世界实现生态文明显然缺乏信心,甚至抱有悲观失望的心态,并把世界实现生态文明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这种观点值得我们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认真思考,做出我们的理论回应。
第三,当今世界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虽然似乎已成为共识,甚至不少国家也都设立了环境保护部门或机构,但是,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阻止环境继续恶化,实现生产方式转型,超越资本主义和现代性,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并非是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非常清楚的问题。这既需要科学的论证,也需要哲学的、伦理的和文化的论证。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从资本主义和生态灾难的替代性选择视角出发,提出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倡导以人类的共同福祉为价值目标的生态文明,这在当今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既是大胆的理论探讨,也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重要社会影响。但是,我们有无必要用怀特海的有机哲学来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确实是个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商榷的问题。
从一般意义上说,借鉴西方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合理思想,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积极意义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14]国际社会长期以来一直有人在反对马克思主义,国内也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在这种国际背景下,美国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明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分析方法,倡导用有机的马克思主义解决时代面临的生态灾难问题等,并明确指出:“中国现在不再拘泥于任何旧式的马克思主义,以往的痛苦经历使中国意识到了拘泥于旧式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所在。但中国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本身。”(柯布语)[1](P2-3)这些观点显然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14]。只有这样,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才能不断前进。然而,对有机马克思主义这种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方兴未艾的学说是否有这种作用,尚需谨慎地做出判断,并且需要进一步考察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美]菲利普·克莱顿,贾斯廷·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M].孟宪丽,等.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冯颜利.深化有机马克思主义研究要注意的若干问题[N].光明日报.2016-11-30.
[3]杨富斌.过程哲学要义[N].光明日报,2011-07-05.
[4]闫顺利.马克思哲学过程论:一种实践过程思维方式[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5][美]小约翰·柯布.论有机马克思主义[J].陈伟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1).
[6][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7]王治河.别一种后现代主义[A].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科学[C].马季方.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8.
[8]JohnBCobb,Jr.IsItTooLate?ATheologyofEcology[M].Denton:EnvironmentalEthicsBooks,1995.
[9][美]柯布.发展生态文明的中国优势[N].人民日报,2015-08-21.
[10]杨富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及其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AnneFairchildPomeroy,Marx,Whitehead.Process,Dialectics,andtheCritiqueofCapitalism[M].Albany:SUNYPress,2004.
[13][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黄胜强,许铭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责任编辑 张秋实)
杨富斌(1958—),男,河北省邯郸市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当代西方哲学。
B17
A
1671-7155(2017)04-0016-05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7.04.003
2017-07-05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怀特海过程哲学研究”(项目编号:14FX044)的后续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