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制少数民族文化衰退 促进文化生态平衡

2017-03-08 17:45于馥颖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于馥颖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阻制少数民族文化衰退 促进文化生态平衡

于馥颖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商品化的推进,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和人才短缺的制约,少数民族文化面临整体性、趋势性衰退,受其影响,我国文化生态失衡日趋加重。鉴于此,我们需要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自觉,构建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内生式机制,创新传播理念、机制和技术,筑牢包括家庭和学校教育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基础,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我国文化生态平衡注入强大动力。

少数民族文化;文化生态平衡;文化自觉;文化涵化

文化是重要的人文现象,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各少数民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商品化的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整个文化格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一系列变革中一个问题尤其引人关注,那就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性、趋势性衰退,受其影响,我国文化生态失衡日趋加重。

一、少数民族文化的衰退与文化生态失衡

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和商品化浪潮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强烈冲击,使其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众多优良的民俗、风俗被遗忘和淡化,一些拥有较高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古迹,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许多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有的民间艺术因过度商业化发生了异化,2014年两会期间,国家政协委员顾久面对记者,谈到贵州黔东南侗族人聚居的小黄村时说:“小黄村是著名的侗族大歌之乡。但如今,当地很多年轻人将侗族大歌当成赚钱的工具,民族文化已经发生了异化。”很多语言、服饰和食物被同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有的甚至正在或已经灭亡,这些遗忘、淡化、损毁、异化、渗透、同化和缺乏传承使少数民族文化因逐步丧失原真性和发展空间日趋走衰,并在根本上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少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这些问题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局,使我国当前文化生态也遭遇巨大发展困境,我国文化多样性、丰富性正受到冲击。众所周知,文化与自然界一样,有着相互制约和平衡的链条,构成文化生态系统,在系统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位置,自身的价值。文化生态系统也会因各种问题出现严重失衡,有学者研究认为,“文化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从文化的源头来看,在全球化和城镇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衰落;从文化的整体格局来看,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影响力有所减弱,大众文化在异军突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因素;从文化的产业化来看,在文化产业化的进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从文化的民族性来看,少数民族文化衰退,使几千年由各民族融合形成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也遭遇巨大挑战。文化生态平衡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和体现。因此,大力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生态平衡,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二、少数民族文化衰退原因探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少数民族文化却整体面临着衰退,其原因非常复杂,大致如下。

(一)主流文化的冲击。现代化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工业化产品风行影响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延续,大众文化的迅猛发展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少数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兴趣,商品化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要么因为经济价值不明显,得不到重视,要么因为被过度商业化出现异化。

(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自然、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政府财力普遍拮据,长期以来在文化建设上投入严重不足。尽管近年来中央加大了支持力度,但更多是在经济和民生领域,文化建设方面明显不足。

(三)改革滞后,缺乏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与内地相比,少数民族地区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更深,包括文化体制在内的各方面改革起步较晚,导致文化发展动力不足,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滞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

(四)思想观念落后,认识存在偏差。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政府、企业和群众对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改革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导致文化发展需要的精神动力、人气和氛围严重不足。

(五)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少数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产生了众多的传承人,随着时代进步,这些传承人的视野、知识和能力明显欠缺,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应用能力强的专门人才又比较短缺,传承人的不足使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传承、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文化生态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目前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面临巨大困境,我们必须积极传承并大力发展,以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

(一)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的自主地位。”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一个民族没有文化自觉,缺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知和担当,就会在精神上丧失自我。文化自觉来自于自知,文化自觉首先要对本民族文化有自知之明,审视和反思自身文化的优劣,努力剔除糟粕,传承精华。在我国黑龙江地区,满汉文化长期较好地保持良性互动,满族文化在发展中以多种方式对异体文化进行渗透,与异体文化融合出现了学界所说的文化“涵化”现象,即“由两个或多个自立的文化系统相连接而发生的文化变迁”。满族文化之所以能涵化,而不是被同化,是因为保持了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因此,在跨文化互动中,少数民族成员从内心深处认识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意识到保护本民族文化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并自觉自愿地采取行动加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才能在根本上获得生生不息的发展。

(二)构建少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式机制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面临跨越与转型双重使命,破解相关发展难题,不能单纯依赖外部力量,需要探索基于内生力量不断增强的发展机制和路径。为此,我们应在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共同体传承发展机制、完善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机制和支持政策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坚持市场主体,充分发掘少数民族创意文化元素在供给侧改革时代所能带来的价值。动员和呼吁社会力量,全民参与,营造氛围,群策群力,利用某些社会组织将民族文化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保存民族传统文化和进行公众教育的骨干力量,也可以鼓励大批志愿者、艺术家到少数民族地区采风等。从不同角度发挥不同主体的力量,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常态机制。

(三)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创新

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到国计民生,小到百姓生活,无不与网络紧密关联。“全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新技术、新理念、新手段层出不穷。少数民族文化也必须依托这一新的环境和技术条件,加大传播力度,实现创新发展。首先,要更新传播理念,大众化和产品化是传播理念创新发展的两大趋势。所谓大众化,是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以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所谓产品化,是指在传媒业转型的时期,将民族文化内容转化为媒介生产的产品,实现传媒产业化。其次,推动传播体制机制改革,这是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目前相对于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体制机制仍然比较落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问题仍然大量存在。在市场化改革的大环境下,理顺政府、企业关系,创新财政和人事制度,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发展的根本保障。再次,伴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的飞速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必须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综合运用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为传播提供新的更高平台,从而大大提高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依托家庭和学校,筑牢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具有天然的优势,父母的言谈举止、风俗习惯和节日传统保持对孩子起到引领、示范和熏陶作用。因此,少数民族家庭应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其次,学校作为文化薪火传承的重要场所,对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也责无旁贷。民族传统文化应该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尤其中小学教育中须占有一定比重,应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培养热爱乡土、民族和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学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还应综合不同的民族视角来看待不同的民族文化,从而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态性是文化与生俱来的特性,也是文化建设的一种内在要求。汤一介先生说:“我们必须既要反对文化上的霸权主义,又要反对文化上的部落主义。要反对文化上的霸权主义,必须是以承认和接受多元文化为前提,必须充分理解和尊重人类各种文明、各民族、各群体,甚至每个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要反对文化上的部落主义,必须承认和接受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发展,批判排斥一切外来文化的狭隘心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除了衰退,还有复兴和变异。未来,阻断衰退、鼓励变异,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从而实现少数民族文化复兴。

[1]王晓真,肖磊.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的困境及突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45.

[2]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95.

[3]黄淑娉,龚佩华.人类文化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21,225.

[4]李倩岚,王瀚东.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现代转型探析[J].理论月刊,2015,(10):73.

[5]汤一介.文化自觉与当今“和平”、“发展”问题的思考[A]. 21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筹备委员会.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C].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55.

PreventingtheDeclineofMinorityCulturetoPromotetheBalanceofCultureEcology

YU Fu-ying

(Jiangs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moder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wing to the impact of the mainstream culture, the constraint existing in the level of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backward ideas and the shortage of talent, the minority culture is facing a whole, tendency to decline. The cultural ecology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is situation, and the imbalanc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view of this, we need to improve the minority consciousness of culture, establish endogenous mechanism rela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culture, innovate the concept, mechanism, and technology of minority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build strong basic education in family and school. This way, we can provide strong impetus for the culture ecology balance in our country b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culture.

minority culture; the balance of culture ecology; consciousness of culture; acculturation

于馥颖(1976- ),女,硕士,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副教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工作。

G03

A

1671-3974(2017)03-0006-03

2017-04-07

2015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苏北高职院校新疆、西藏民族生现代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性研究”(D/2015/03/07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