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好正是扬帆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暨《红色文化学刊》办刊座谈会综述

2017-03-08 17:36钟小明
红色文化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刊办刊红色

钟小明

初冬的北京,天寒地冻。11月26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与赣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暨《红色文化学刊》办刊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室内暖意浓浓。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济济一堂,聚焦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红色文化学刊》办刊进行导航定位。与会专家畅所欲言,气氛十分活跃,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广泛的交流,深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并对《红色文化学刊》办刊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对于《红色文化学刊》而言,新征程已经开启,这是一次启人心智的会议,这是一次扬帆起航的会议。

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会专家结合自身的研究,围绕学习宣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一致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进入新时代,要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坚定不移实现伟大梦想,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①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日。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建设独立成章,把文化繁荣、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体现的是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坚守。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特别离不开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的认知,离不开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

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局长任贵祥指出,总书记在19大报告当中就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红色文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优秀文化资源,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传承弘扬、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系列重要会议,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就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出部署,并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红色文化学刊》编委会主任委员王炳林教授说,我们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举办《红色文化学刊》办刊座谈会,是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本身就是学习十九大精神、宣传十九大精神、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舆论阵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等八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

赣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红色文化学刊》编委会主任委员孙弘安介绍,2013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2014年,我校主持的《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获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年,以苏区精神办学育人相关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获批创办红色文化研究的专业学术期刊《红色文化学刊》;2017年,我校主持的“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发展史研究”课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与此同时还获批党史党建学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项。在今年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评审中,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项目共有4个项目立项,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就有2项。我们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挂靠学校教育部研究基地,力争形成一批高水平、有影响的理论成果,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做出积极努力。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求是》杂志社原副总编刘润为,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当代中国史研究》主编张星星,教育部社科中心副主任赵军,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金民卿研究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仝华,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田克勤,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晓林,湘潭大学教授唐正芒,《光明日报》党史版主编户华为、《中国教育报》理论版主编刘好光、《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社总编辑唐景莉等先后在会上发言,就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畅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为办好《红色文化学刊》积极建言献策

在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莅临大会的领导专家对《红色文化学刊》的正式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从封面设计、栏目设置、编辑出版以及文章质量等方面对《红色文化学刊》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提出,《红色文化学刊》要在继续挖掘革命、建设时期历史题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展示改革开放时期的时代题材;在深化红色文化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研究“红色文化”在推进中华文化走出战略中扮演一种什么的角色,能否走出去、怎样走出去等一系列体现时代特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任贵祥认为,《红色文化学刊》的主办单位赣南师范大学,地处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中央苏区所在地赣南,具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为《红色文化学刊》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沃土。

《红色文化学刊》编委会主任委员王炳林提出,我们要共同努力把刊物办成红色文化研究的学术精品。第一,开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栏。鼓励专家学者们从多个角度深入解读十九大思想,充分阐释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要在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推出一批高水平成果。第二,立足学理性研究,推出红色文化研究的学术精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要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作为一个专门学科,要结合党的历史发展,把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的研究相结合,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加强学术研究,强化学理支撑。第三,构建学术话语体系,引领红色文化研究方向。第四,坚持协同创新,形成红色文化研究合力。教育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设立“研究中心”,本身就是协同创新的产物。《红色文化学刊》的发展,需要各研究基地的协同努力,大家都有责任有义务把期刊办好办强。《红色文化学刊》的发展,更需要全国有关高校的大力支持。

座谈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为办好《红色文化学刊》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认为,在目前学术期刊审批非常严格的情况下,《红色文化学刊》能够成功获批实属不易,它既是对赣南师范大学学术研究水平的充分肯定,又说明国家有关部门对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视。刘润为说,希望这个红色学刊跟其他大学的学报有所区别,起码在文风上要有所区别。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田克勤指出,既然是学刊,就要有学术定位问题,体现求真务实的学风,既要体现刊物的特殊学术追求,又要体现学刊的准确定位。仝华教授认为,学刊要关注革命老区的发展,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金民卿研究员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学刊应该有准确的定位,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时传播出去,充分发挥期刊的舆论导向作用。高晓林教授认为,要把期刊质量建设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又要归结到文章的质量以及学刊的学术规范。在会上,《红色文化学刊》主编、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中共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邱小云着重介绍了《红色文化学刊》的办刊情况,提出该刊坚持“姓红、名学、字专、号特”的办刊定位,坚持政治性、学理性、专域性和创新性的办刊理念。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红色文化学刊》紧跟时代步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唱响主旋律,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为打响红色文化品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红三好”的重要讲话精神谱写更加激荡人心的华彩乐章!

猜你喜欢
学刊办刊红色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红色是什么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北斗语言学刊》简介
红色在哪里?
关于《红楼梦学刊》编委会调整的启事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欢迎订阅《红楼梦学刊》
追忆红色浪漫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