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周刊:人民民主运动的推动者

2017-03-08 17:36张红春王超奇
红色文化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统区内战国民党

张红春 王超奇

近年来随着红色报刊研究的兴起,中共的理论刊物——《群众》周刊自然也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学界关于《群众》周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抗日战争时期①何建娥等研究了《群众》周刊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阐释(参见:《党史研究与教学》2017年第3期。);《群众》周刊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探索(参见:《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以及《群众》周刊在国统区如何传播马克思主义(参见:《安徽史学》2016年第4期);郭呈才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对《群众》周刊进行了研究(参见:《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张红春从政治动员的视角对《群众》周刊进行了研究(参见:《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第6期;《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刘甜研究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群众》周刊(参见: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硕士论文);郑夏对抗战时期渝版《群众》周刊内容特色及传播策略进行了研究(参见:重庆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涉及研究解放战争时期的《群众》周刊论文仅两篇。②一篇是唐方文等从革命话语视角分析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群众》周刊(参见:《青年记者》2012年第17期);一篇是何薇以《群众》周刊上发表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为考察中心,来论转折年代的党刊宣传(参见:《党的文献》2015年第4期)。而从人民民主运动的视角来研究《群众》周刊的论文却一篇都没有。本文试从人民民主运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来看《群众》周刊的宣传作用。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热切希望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中共反映人民的要求,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种种努力。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领导解放区军民坚决以积极防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积极推动国统区的人民运动。身在国统区的中共党刊——《群众》周刊为推动这一运动而尽其所能。本文就《群众》周刊,对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运动的形成与发展,从中国共产党抗议镇压民主运动及各民主党派抗议国民党刺杀民主人士,促成政治民主运动;通过宣传报道国民党为获得美国的援助出卖国家主权和揭露四大家族的野蛮掠夺,以促进工人运动;通过宣传报道爱国民主思想,揭露国民党军队腐朽的官僚主义作风,成功策反国民党爱国官兵;通过宣传中共对时局的政治主张和揭露国民党与美帝国主义勾结,促成青年学生运动四方面进行论述。

一、《群众》周刊:政治民主运动的推动者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破坏和平,抗议国民党特务刺杀民主人士,是《群众》周刊对促进人民民主运动形成的最有效的途径和主要内容之一。因为这样可以最直接地让各阶级、各阶层、各爱国党派和各界人士看清蒋介石集团推行内战独裁的真面目,从而在国统区形成群众广泛参加的,以反对国民党内战独裁为主要目的的人民民主运动。

抗战胜利后,随着双十会谈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争取政治民主化,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当务之急,此时《群众》周刊的中心议题即是为实现和平民主与政协决议而斗争。为此,《群众》周刊第11卷第1期刊载了社论——《为和平奋斗》,文章指出“要求立即停止内战,是为了和平而奋斗;要求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是为了和平而奋斗;要求迅即实现民主,也是为了和平而奋斗”①《群众》周刊,第11卷,第1期,1946年1月15日。。该文显示了中共及人民群众和平民主的愿望。而国民党政府却是假和平,真内战,为镇压人民民主运动相继制造了“沧白堂事件”、“校场口血案”、“一二一血案”、“下关惨案”等血腥事件,这些血腥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群众》周刊第11卷9期以大量的篇幅报道了“下关惨案”。全文发表《周恩来将军为下关惨案致三人会议国美双方代表备忘录》,对国民党政府放纵此次暴行表示强烈抗议。刊登华岗的《上海示威与下关暴行》,林行的《五万市民的怒吼》,怀南的南京通讯《对于和平的挑战——南京特务行凶欧辱呼吁和平代表经过》。怀南在文中指出:“每一个不愿意让内战毁灭民族生存的善良人民,已经到了不能不行动起来的时候了”②《群众》周刊,第11卷,第9期,1946年6月30日。。《群众》周刊一方面揭露国民党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的实质;另一方面为和平民主奔走呼号。且用事实控诉、声讨国民党政府的卑鄙无耻的暴行。

1946年7月11日,民盟著名领导人、学者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他是中国民主同盟昆明支部的负责人,由于热心爱国民主运动、反对内战独裁而遭杀害。李公朴被害后,国统区白色恐怖弥漫,人人自危,但另一位民主斗士闻一多却不畏生命危险,1946年7月中旬,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主持人为了他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但他一点也不畏惧,拍案而起,鼓舞人心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他愤慨地控诉反动派对李公朴先生的暗杀行为,坚定地表示为民主奋斗到底,不怕牺牲。1946年7月15日傍晚被国民党特务枪杀。李闻惨案一发生,《群众》周刊出版的第11卷12期(特大号)以约五分之四的篇幅对此进行宣传报道,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给国民政府代表的信,即《群众》周刊上的《中共代表团:抗议李公朴、闻一多二氏被刺》,转发解放日报论李公朴先生殉难的文章《人民的运动是阻止不住的》、《昆明已成恐怖城》以及《希特勒还没有死》等文章①《群众》周刊,第11卷,第12期,1946年7月21日。。此外,民主同盟副主席章伯钧也在《群众》周刊发表题为《哀悼闻一多先生》一文,指出,“今日民主人士在为和平民主努力,作为合法公开的斗争,而反动的屠夫反逼迫人民造反,逼人民上梁山。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②《群众》周刊,第11卷,第12期,1946年7月21日。。表达了一种对反动统治的愤慨和不满。中共及民主人士相继在周刊上发表文章,不仅表达了其自身的一种看法,同时也在国统区号召了广大群众反对国民党的暴行,进一步推动了国统区群众广泛参加的、以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为主要内容的人民民主运动的形成。

二、《群众》周刊:工人运动的引领者

在政治民主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同时,工人运动亦在同步进行。抗日战争胜利后,饱经战火煎熬的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渴望实现国家的和平、民主,以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然而蒋介石集团却是假和平、真内战。为了获得美国更大的支持与援助,政治上倒行逆施,甚至不惜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11月4日,国民党政府公开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条约》,将我国的驻军权、领海领空权、铁路交通权、关税自主权等权益出卖给美帝国主义。凭借在中国取得的特权,美国商品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市场,并形成独占地位,给处于危殆境地的中国民族资本以毁灭性的打击。同时造成大量的工人失业,民众生活举步维艰。蒋介石集团的这一行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上海中共发言人陈家康发表文章——《绝不承认中美商约》,文中指出:这一商约是中华民族的“催命符”和“卖身契”,“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这一花样翻新的,最不平等的条约,誓死反对,绝不承认。”③《群众》周刊,第13卷,第5期,1946年11月18日。随即《群众》周刊多次发文报道上海工人的抗议行为。如《上海三次群众斗争》④《群众》周刊(香港),第2卷,第5期,1948年2月12日。、《上海工会今昔谈》⑤《群众》周刊(香港),第2卷,第16期,1948年4月29日。、《上海工人协会再次抗议蒋政府残害上海职工宣言》⑥《群众》周刊(香港),第2卷,第20期,1948年5月27日。、《上海工人协会再次抗议蒋政府蹂躏人权》⑦《群众》周刊(香港),第2卷,第31期,1948年8月12日。等。在《群众》周刊的引领下,国统区的工人为争取和平民主、保障生活进行了数万次的斗争。据国民党政府公布的材料,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年间,重庆地区共发生失业工人要求就业、救济和发遣散费的斗争299起,涉及工人15300余人。⑧转引自刘明逵,唐玉良主编;朱珠等著《中国工人运动史》(第6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页。斗争遍及纺织、机器制造、印刷、卷烟、猪鬃、铁路、煤矿、建筑等多种行业。

在重庆数万失业工人的斗争中,规模最大的是中共南方局(《群众》周刊是在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之下)和重庆地下党领导的,利用中国劳动协会的合法地位,组织十几个行业的失业工人请愿团,向国民党政府开展的三次请愿斗争。⑨刘明逵,唐玉良主编;朱珠等著《中国工人运动史》(第6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页。

早在抗战后期,许涤新就指出:“一些民族败类的囤积居奇,使战时经济的波浪,更加险恶,使物价的上涨,飞跑的更快。”①《群众》周刊,第9卷,第13期,1944年7月15日。这里的民族败类,自然也包括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他们的手上掌握着影响中国经济命脉的官僚资本。“这种资本,侵入了银行,侵入了商业,侵入了工矿甚至侵入了地皮农田。”②《群众》周刊,第10卷,第14期,1945年7月25日。这进一步加深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群众》周刊第12卷第9期曾发表了国商的题为《西药业的危机》一文,文章从西药业被蒋宋的家族独占,而民族企业根本难以涉足西药业进行阐述,从而深刻揭露了上海的中小企业,因蒋宋孔陈家族官僚资本主义的投机倒把、垄断资源、而不断破产的情况,官僚资本主义的侵蚀,导致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大量破产,自然直接影响到了工人的利益。《群众》周刊经常深入工人的生活,了解工人的疾苦,为工人发声,帮助工人分析生活痛苦的根源,从思想上和实践中引领他们起来斗争。

《群众》周刊,通过宣传报道,刊文抑或转载文章,揭露国民党政府为赢得美国援助而出卖国家主权,以及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野蛮掠夺与压榨,让广大工人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看清国民党政府彻底的腐败统治。周刊的这些舆论宣传,为推动国统区工人反抗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更好的领导国统区工人阶级更好的进行斗争,而国统区持续不断的一系列斗争,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如1946年底,国民党上海当局一再禁止黄埔、老闸两区的摊贩营业,并逮捕摊贩,引起了摊贩们的反抗,在中共的指导与支持下,他们示威游行,包围警察局,迅速形成全市的反抗斗争。

三、《群众》周刊:国民党爱国官兵起义的宣传者

抗日战争是民族战争,但凡爱国官兵都会奔赴战场,英勇杀敌。抗战结束后,实现和平民主,建立联合政府,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其中自然也包含国民党的爱国官兵。当国民党政府推行内战独裁的政策时,自然会遭到众人的抵制。内战爆发后,许多国民党爱国官兵相继投诚。1945年11月1日,高树勋、乔明礼等率领新八军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高树勋起义,又称为邯郸起义,是国民党爱国官兵首义,具有重大影响。1945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时曾说:“蒋介石的基本弱点有两个,兵心不固,民心不归。高树勋首义影响大,现已电令各处庆祝”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 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8页。。毛泽东亲自起草文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开展学习高树勋运动”。毛泽东明确指出:“从国民党政府内部去准备和组织起义,开展高树勋运动,使大量国民党军队在战争紧急关头,仿照高树勋榜样,站到人民方面来,反对内战、主张和平。”④毛泽东:《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1945年12月15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4-1175页。中国共产党在对待起义部队的积极政策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起义典范,促进了更多的国民党官兵的起义。而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投诚,不仅壮大了中共及解放军的力量,也彰显了民心所向,同时也对国民党当局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群众》周刊,作为中共有力的宣传武器,当然也不遗余力的开展“学习高树勋运动”,同时,也宣传国统区各民主党派及爱国民主人士的思想。《群众》周刊第12卷第1期就刊登了《孙夫人宋庆龄女士对当前时局的意见》一文,作为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宋庆龄女士在文章中强烈的表达了反对内战,和平民主的爱国思想愿望,在当时的国民党各级官兵中产生了深刻影响。《群众》周刊第12卷第3期还刊载了《一个国民党军参谋的日记》,文中叙述了一个国民党低层军官如何受美国人的气和对内战的怀疑心理。《群众》周刊通过不断宣传反对内战、内战不得人心及争取和平的思想,使国民党官兵迟疑作战、厌战情绪日渐增长,为策反国民党爱国官兵打下了思想基础,扩大了解放军在军事上的胜利。

在解放战争初期,《群众》周刊,相继刊登了檀木的《征兵——记各地强抽壮丁》,石忱的《国民党士兵的厌战和逃跑》等文章,这些文章无一例外地深入浅出地叙述国民党政府军事上的法西斯统治,强行征兵及士兵逃跑也从侧面看出国民党官兵的厌战情绪,及官兵之间的隔阂,表达出了部分国民党官兵的心声。此外,针对国民党军队的官僚主义作风甚是严重的状况,王维礼曾写到“国民党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郭忏,贪污受贿总数在500余亿元以上。国民党第九十四军军长牟廷芳,私吞接收敌伪财产达2000余亿元”①王维礼:《中国现代史大事纪事本末》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7页。。《群众》周刊通过详细的转载报道国民党将领的贪污受贿数据,从而揭露了国民党军队的高压管理与贪腐之风盛行。这些扎实的宣传与报道为解放战争中后期的策反工作做了铺垫。

在解放战争中后期,国统区相继出现了长春曾泽生起义,何基沣、张克侠淮海战役阵前起义,北平傅作义起义,绥远董其武起义,张轸金口起义,程潜、陈明仁长沙起义,昆明卢汉起义等一系列的起义。面对国统区众多的投诚起义,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的数量如此之多,规模如此巨大,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不曾有过的。但追根溯源,我们就会知道这些爱国官兵的起义成功,与《群众》周刊的早期宣传报道工作是分不开的。

四、《群众》周刊:青年学生运动的指路人

1945年《双十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蒋介石就背信弃义地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引起了中国人民和青年的强烈反对。在解放区军民自卫战争节节胜利的同时,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和青年在反内战要和平的口号下,展开了规模巨大的民主运动。1945年12月15日,《群众》周刊为回应昆明“一二一”血案,刊登了作者芦蕻写的文章——《血,换取了什么?——致生者、悼死者》。文中指出:“死者的血是不会白流的,他已经浸渍和哺养了同时代怀着同一信念的人。死者已用他们生命来敲响了民主中国的大门。………活着的还在战斗的同时代的青年朋友,他们的行动已经是深种在人心。”②《群众》周刊,第10卷,第23期,1945年12月15日。作者谴责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罪行,呼吁全国人民声援昆明学生,开展反内战、争民主的群众运动。同时,《群众》周刊对国统区青年学生对时局的不解和心中的困惑,进行了解答。如《群众》周刊刊载了社论《时局关键在于停战》、天高的《董必武同志纵谈时局》、舒群的《民主政府散记》和《日寇投降一年来:苏皖边区民主建设成绩》①《群众》周刊,第12卷,第9期,1946年9月22日。等文章,为国统区青年学生指明了方向。同时对国民党的党化教育也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党化教育的实质即是束缚人心。金克仁在《群众》周刊发表题为《政客治校与党化教育》,指出“在独裁、党化教育下面,谈不到学术自由与研究自由、文化将遭受窒息,这是极大的危险!”②《群众》周刊,第12卷,第10期,1946年9月28日。。《群众》周刊通过宣传中共主和的政治主张和揭露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使青年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在国统区进行爱国民主运动,与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斗争。同时,许多有志青年源源不断地走向解放区,走上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

为发动内战,国民党借助美国援助,美军顾问团、美国军舰相继进入中国,同时还在中国建立相应的军事基地。针对国民党与美国勾结,周刊进行了严厉批判,比较典型的是《群众》周刊在这时期发表了彦修的《美军不应占领中国》一文,揭露国民政府当局与美帝勾结出卖国家的利益,以及美军在中国的特权,通过揭露和批判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来教育青年学生。1946年底,《群众》周刊第14卷第1期发表《大学教授对美军暴行抗议书》等文章,以美军士兵在北平奸污女学生事件为导火索,随即爆发了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的运动,继而在上海、南京等地大中专院校学生运动兴起。国民党当局随后虽然在表面上平息了这些运动,但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上海、北平等地学生运动此起彼伏,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参与革命,并以各种形式反抗国民党的内战独裁统治。正如沈友谷在《从学生运动中所看到的》一文中所说的:“五四以来的历次运动之所以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并不是因为他们能一举而达到目的,其真实效果是在于通过每一次学生运动而使广大学生的志气和认识提高和坚定,同时又推动了学生以外的各阶层人民的觉悟与团结;然后当学生群众与学生群众以外的人民结合到一起,汇成巨大的力量时,就终于能够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是一般的学生运动的发展规律。这一次学生运动本身在一开始已显出这样蓬勃的气象,而又正是在全国人民求生存求解放的斗争进向高潮的时候,全国人民一定会更积极地起来支持学生的要求,反对和制止反动当局对于青年学生的暴行。”③《群众》周刊,第1卷,第18期,1947年5月29日。

在《群众》周刊的舆论宣传报道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国统区青年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发展。1947年5月初,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大中城市的青年学生举行“五四”纪念会,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遂引发了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中心的示威游行,史称“五二○”运动,标志着人民民主运动的最终形成。毛泽东同志也一直高度重视学生运动,并把学生运动看作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曾断言:“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④毛泽东:《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1947年5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25页。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断言是正确的,以学生运动为先锋,包括国民党统治区的各阶级、各阶层、各爱国党派各界人士组成的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斗争,构成了人民民主运动。

结 语

《群众》周刊,作为公共舆论媒体,对公共舆论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喉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种主张,成为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窗口。《群众》周刊,对促成中共领导的国统区群众广泛参加的、以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人民民主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运动,主要以学生运动为先锋,包括国民党统治区的各阶级、各阶层、各爱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各界人士组成的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斗争,构成了人民民主运动。毛泽东《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文中,高度评价了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并将其称之为“第二条战线”。

解放战争初期,《群众》周刊致力于促成国统区广大群众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通过大量的宣传报道中共及民主人士主张及揭露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等,团结了人民群众,促进了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形成。人民民主运动即第二条战线于1947年5月最终形成,它的形成也标志着广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爱国华侨和各民主党派等,都站到了中国共产党一边。人民民主运动的开展,有力地配合了中共正面战场上的军事斗争,对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群众》周刊的宣传对人民民主运动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中国共产党最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猜你喜欢
国统区内战国民党
快过关了
中苏文化协会与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统区苏联形象的构建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及其连锁反应*——基于国民党高层个人记述的观察
叙利亚内战大事件
抗战时期中共国统区组织发展研究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美国内战的国际法实践及其启示
马克思论美国内战
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整军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