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分析

2017-03-08 16:33褚金芬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考核时代

褚金芬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分析

褚金芬

(呼伦贝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在分析大数据给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以此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大数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冲击与挑战

一、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至今关于大数据时代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性表述,大家公认的大数据时代的概念是由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的:“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1]这个时代最初是由商业利益驱使而产生的,随后开始不断的向政府机构、科研机构和各行各业蔓延。大数据时代的中心议题是围绕海量数据产生的,它的出现是让数据具有生命,让数据帮助建构个体的特性,成就个体的创新与多元化,承载个体的针对性;让数据不再是单调的一串串数字,而是有着极强针对性的数据价值链,数据就意味着价值。

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据量巨大。大数据的原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E或Z。对数据量的具体要求是有所不同的,主要基于在日常研究过程中所要数据价值的不同;二是数据类型复杂而多元。数据领域千变万化,主要根据研究者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的不同需要;三是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如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这一问题正在通过各种数据分析软件和机构得到解决;四是时效性要求高,处理速度快,这是大数据有异于传统数据挖掘最鲜明的特征。大数据时代人类数据驾驭能力迎来新的挑战,也为人们获得全面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也释放着无限的潜能。[2]

大数据时代的四个主要特征催生了与数据相匹配的思维、分析技术、素养、意识、平台等多维架构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如何建设有效的课程数据逻辑思维、分析技术、素养、平台和意识在教学领域显得日益重要。伴随着问卷星、微信订阅号、教务处网络平台、慕课学习、手机终端等一系列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软件系统的建设,云服务、云数据等教学后台的支撑,思政课堂教学正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以往只有科研院所、国家智囊团队等机构通过取得数据、分析数据开展某方面的研究,现在普通百姓也可以利用相关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可以说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主体也有可能是客体。基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将会面临巨大冲击和挑战。

二、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大学生成为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人格。[3]为达到这一目标,教育者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必须实现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4]利用大数据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达到有效对接,不仅能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更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全方位释放,必将有力的提升教学效果。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诸多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维、方法、考核、平台等均受到冲击,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各个环节都亟待转型。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维另辟蹊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维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一直处于教师主导传授知识的教学思维模式中,这种模式化教学思维、一刀切、布道式的课堂需要大数据时代下个性化、花样化思维的重构。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98方案”到“05方案”的发展历程,主要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又增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其主旨在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的全面系统讲授,进而使大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任务极其繁重;其次,课程授课人数均在100人以上,属于合班授课,课堂管理困难;再次,教学时间紧迫,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之间一直存在着比例失调的矛盾;最后,大部分师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轻视现象明显。在这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维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中,教学内容模式化,学生在课程中成为隐形力量,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思维日渐固化。现在的大学生群体个性变化突出,尤其是90后大学生群体个性化更加明显,这与一刀切的教师主导教学思维的教学模式互相矛盾,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均未达到最佳效果。大数据背景下,每个学生个体都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怎样将教学思维用数据思维代替,个性化教学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维选择的一条崭新道路。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急需破茧成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历来是教学研究的主题,从始至终未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着重亲和力、获得感和针对性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维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单一化教学思维受到了冲击和挑战,教学方法的拓展得以实现,针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已经开始打破固有樊篱。一是教师主导的理论课堂打破了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可在多种思维和讨论中进行理论的升华和提纯,这种的渐进式教学方法在理论授课当中效果较好;二是实践教学课堂,从理论课程中拓展出来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强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课程的比重。根据大数据分析把班级切分为无数个学习小组,一一对应,一一对话,采用社会调查、热点问题探索演示、师生角色互换、影视欣赏、知名人士讲座等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思维的指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正在实现华丽转身。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跟踪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考核体系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两部分。以笔者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核体系为例,目前教学考核包括:出勤率+听课状态+期中知识考核+实践环节+期末机考(闭卷),这种考核方式使以往期末一考定乾坤的时代得以终结。但在考核实际过程中发现,有许多考核模块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教师在衡量学生听课状态的“一家言”状态未能得到改变。学生作为考核对象还没有能够参与考核标准的执行与制定,师生双方在考核过程中的互动性还没有被重视。期末机考大量的数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没能发挥多样化的数据价值,考核改革倒逼教学改革的目标还没有实现。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虽然有海量的数据产生但却因缺乏数据分析的技术,致使数据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考核体系尚不能打破单一性,个性化和多元化考核还难以体现。怎样开发出全程考核体系,打破单一考核体系,怎样使考核指标更加系统化、标准化,怎样提升操作性,增强数据分析技术的信息标准化、体系化水平,无疑会给定位式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帮助。

(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有待多元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平台目前分为三块:一是课堂教学平台,即实体教学平台,这一平台的运用时间最久,也是当前教学的重要平台;二是在互联网时代来临后的教学平台,即网络教学平台,目前这一平台的辅助作用不断增强。但各个高校的情况存在差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课堂教学平台所占比例仍然较高,网络教学平台应用较少,加之教师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对网络教学平台还很陌生,课程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中对网络教学平台考核比重也没有给予一定科学的研判;三是终端教学平台,即手机终端支撑的第三教学平台日渐出现。订阅号、课程信息平台的应用,让教学全方位、全时段的围绕着学生。基于此,课程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对教学平台进行考核,每一个平台都演化为一定的考核模块,积极构建和打磨每个模块,建设基于学生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平台进行学习的多元自主考核体系迫在眉睫。

三、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课程信息平台打破了传统课堂上单一的沟通途径,使多元化交流成为可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历来存在着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人数多,“一对多”的教学手段受限,课堂教学承载量超负荷;[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仅限课堂,手机等私人联系方式无法承载教学需求,课下教师和学生没有交集。通过建立院系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教师个人微信平台等,长期困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这些难题,已经逐渐破解。

(一)借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移花接木,利用名校优势,改变学习方式、考核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国统一教材,在这样的情况下慕课在线学习的加入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趋势。对于像我呼伦贝尔学院这样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突破时空限制最好的知识学习方式便是慕课学习。

慕课学习平台+课程课堂教学合力打造一个崭新的学习方式,使学风建设得以加强;慕课在线学习模块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之中,丰富了教学考核体系,进而实现了多元学习考核机制的创新。

(二)微电影充实学生第二课堂,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刻的领悟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于学习、生活、人生观、道德观、法治观的理论知识,为更好地让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打造了更广阔的平台。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2016级新生中开展了微视频、微电影大赛。微视频、微电影以其“微(超短)时”(5-8分钟)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的特点,成为学生们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学生制作的微视频反应了年轻的学生们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前行,沿途的喜怒哀乐,不自觉地化成一个个以青春为背景的故事,通过记录学生们这些苦乐相随的经历,激发向上奋进的热情。

(三)问卷星构建的随堂测试环节,对巩固课堂所学、强化课堂学风、提升课堂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问卷星平台将每堂课的知识点汇总筛选,编制出随堂测,学生通过几分钟的时间做题,提交后分数立现。后台问卷星对产生的大量学生数据进行分析,针对错题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最后的分析和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答题。目前,呼院的问卷星平台在2016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中运行良好,学校正在研讨对随堂测推广的可行性,进一步构建更加合理高效的考核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以手机为突破点,以学院转型发展为契机,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开启了一场占领学生手机终端的战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增进知识,打造移动学习新风尚。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正在使实践课堂、翻转课堂成为可能,进而促进了课堂讨论的开展,同时也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成为可能。教学创新的同时,教师们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使学生对于每一次活动都给与了充分的重视,也感知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趣味性。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平台、教学考核体系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弱。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思维、数据平台、数据意识、数据分析技术、数据素养的充分运用,正在冲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路径和方法已经全面铺开,必将有力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1]若英.如何理解“大数据时代”[J].红旗文稿,2013(11).

[2]张晓敏.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路径研究[J].科技视界,2017(07).

[3]黄福莉.大数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教育界,2016(07).

[4]侯平安.试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革[J].运城学院学报,2007(08).

[5]于洋.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12).

责任编辑:韩丽萍

2017-09-13

褚金芬(1963-)女,呼伦贝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

G641

A

1009-4601(2017)06-0102-04

猜你喜欢
理论课考核时代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