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绿春县牛孔中学 李孙宝
教学活动是一种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老师精心备课,细心讲解,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学生事前预习,事后复习,认真听讲,积极地思考。这是我们理想的教学画面,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往往如此,现在的教育形式下,学生厌学的现象愈发严重,成为了影响教学质量和教育目标的不容忽视的因素,造成学生厌学是多种因素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学生内部原因。此外还不能否认有社会的影响。
2009年秋就我所在的镇农村初中6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出调查问卷64份,收回调查问卷57份,调查问卷共设计学生厌学情况五个方面的内容。
1.父母对学生不关心导致学生厌学。在收回调查问卷57份当中就有11份问卷属于这种情况,占19.3%。
2.父母关系不好导致学生厌学。57份调查问卷中有9份调查问卷属于这种情况,占15.8%。
3.家庭经济收入太低导致学生无法学习而厌学的。57份调查问卷中有5份调查问卷属于这种情况,占8.8%。
1.学生自己家所处的环境导致学生厌学。在57份调查问卷中有8份调查问卷属于这种情况,占14%。
2.学生自己受社会上有不良习惯青年的影响导致学生厌学。在57份调查问卷中有12份调查问卷属于这种情况,占21.1%。
3.社会上学习无用论的影响导致厌学。57份调查问卷中有23份调查问卷属于这种因素,占40.4%。
1.自己因智力因素跟不上学习进度而导致厌学。在57份调查问卷中有7份调查问卷属于这种因素,占12.3%。
2.学生自己学习习惯太差导致厌学。在57份调查问卷中有26份调查问卷属于这种因素,占45.6%。
3.学习无信心、无动力导致厌学。在57份调查问卷中有17份调查问卷属于这种因素,占29.9%。
1.学生自己基础太差导致厌学。
57份调查问卷中有12份调查问卷属于这种因素,占21.1%。
2.教材知识理论多难理解导致厌学。在57份调查问卷中有11份调查问卷属于这种因素,占19.3%。
3.教师讲得多,缺少消化时间导致厌学。在57份调查问卷中有30份调查问卷属于这种因素,占52.3%。
4.教学方法陈旧导致厌学。在57份调查问卷中有15份调查问卷属于这种情况,占26.3%。
5.课外活动没有开展导致厌学。在57份调查问卷中有23调查问卷属于这种情况,占40.4%。
在57份调查问卷中有2份问卷属于这种因素,占3.5%。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是:
1.家庭因素中主要是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和父母的关系不好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学生缺少了家庭的温暖,自暴自弃不想学习从而厌学。家庭经济收入太低影响厌学的不是主要原因,而是个别学生的原因。
2.社会因素影响厌学的:主要是社会上有不良习惯青年的影响和社会上学习无用论的影响。现目前农村普遍认为读了书难找工作,不如不学习,正因有这样的想法,就好多以往毕业的学生无学习无工作对在校学生影响相当严重。
3.主观因素影响厌学的:主要是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上无信心、无动力、缺乏目标、没有追求,在学校混时间,不想进取而厌学。
4.客观因素影响厌学的主要是:教师的教法陈旧,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多缺少消化,学生自主参与少,以及课外活动没有开展等因素。
1.学校方面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要更新,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花大力气进行课改,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更有信心。同时,学校应改变过去以“分数论成败”的评价方式,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不能因各种缺点而把他们看成一无是处。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利于增强学习信心。
2.学生自身方面
学生应增强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要对学生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在各自优势科目中脱颖而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人材,这样就能有效地克服那些因文化基础差而厌学同学的厌学情绪。同时,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还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抗挫折能力。
3.社会方面
社会应广开就业门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人人有活干”,使得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对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任何时候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对网络和书刊及音像制品应开始规模宏大的整查活动,清除那些宣扬色情、凶杀、恐怖等不健康的东西,并依法严惩制造、传播者。
4.学校与家庭配合
学校和教师应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和书信等多种途径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使家长能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等确定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不断改进教育方法。
总之,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希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能够在不远的将来看到这一问题的改变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