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生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探析
张春生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依托校企合作的持续推进与创新。高职教育虽然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对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变革,高职院校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职教育的变革。
互联网思维;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高职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必须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互联网思维,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交流,依托互联网经济重新审视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并拓宽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和路径。
基于高职教育职业性与实践性的内在要求,多年来高职院校广泛开展了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校企双方合作的现有模式、渠道及实际效果与社会的发展及行业的人才需求间仍存在着巨大差异,高职毕业生的就创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审视,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到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传统思维模式已不能适应互联网思维下的新要求,具体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计划思维下校企合作的静态化
当前高职院校从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到课程建设及课程大纲都还遵循着体制内固有的惯性思维,虽有校企合作,但并没有真正面向市场,行政力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自身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区域发展的关联度不强,没有随着外界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其结果就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导致企业寻求深度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二)规模思维下校企合作的粗放化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基于扩大招生规模的考虑,在没有进行充分的行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前提下,在师资和实训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基于双方的短期利益,盲目地扩大校企合作专业的招生规模。因此校企合作看起来开展得轰轰烈烈、专业众多,但往往都是粗放型的,无法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间的有效对接,从而导致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行业的认同。
(三)建筑思维下校企合作的同质化
现有的高职教育基本上是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课”的课程体系实施的,就如同盖房子强调的是一层一层基础的叠加,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的同质化程度较高。但随着高职教育走向大众化后显现出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和企业人才需求多样化的现象,这种传统的一刀切的人才培养方式会使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的节奏和资源配置上受到限制,因此没有真正起到企业人力资源“蓄水池”的作用。
(四)自我思维下校企合作的表层化
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多以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为主,没有注意到互联网经济带来的产业变革和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强化和岗位认知的培养,没有及时调整和细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造成学生在真正面对就业市场时暴露出自身的岗位技能单一、职业的可迁移能力较弱等问题,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导致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趋于表层化。
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依托社会和企业的资源,校企合作是创新和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的必由之路。面对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高职教育变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用户思维、极致思维、跨界思维和社会化思维等。
(一)运用用户思维,对接行业需求
互联网经济是典型的体验经济,在各个环节上都要求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的是用户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其关注点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用户感受到了什么。校企合作培养的是学生,最终用户是企业。面对互联网经济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高职院校应主动走向市场,分析行业变化,关注企业需求,构建与企业的生产流通过程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以此带动专业的调整和课程的设置,使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对接,让学生与教师真实地体验到校企合作的价值所在,从而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建设的积极性。
(二)运用极致思维,超越企业预期
极致就是把产品或服务做到最好。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找准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产业发展的定位,使职业教育与所服务的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密切匹配,以学生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实习实训、效果评价等各个环节,将企业文化系统地融入其中,本着“供需匹配、追求最佳”的合作理念,精准匹配行业的职位需求,超越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预期,将校企合作升级为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蓄水池”,从而形成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三)运用跨界思维,促进人才融合
在互联网经济的新常态下,产业升级和产业跨界的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职院校面对多样化的行业人才需求,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通过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构建职业孵化平台,基于“主干专业+拓展专业”的跨界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主干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拓展专业侧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借助跨界思维,提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企业输送复合型人才。
(四)运用社会化思维,重构校企沟通平台
社会化思维倡导的是一种开放、参与、分享、创造的理念,更加注重参与者的个人感受。在这个背景下,学生及行业对校企合作的评价能得以快速放大和传递。因此应重构校企合作沟通交流平台,改变单纯以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自我思维模式,将学生、学生家长、校友及行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纳入到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之中,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会化媒体,了解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感受,从关注校企合作的运行转向关注对校企合作的体验,并通过社会化媒体的口碑传播,赢得社会各界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的共识。
面对新常态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适应行业人才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基于互联网思维,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以适应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变革的需求。
[1]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孔原.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8).
[3]周庆礼,刁爱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教学改革[J].科技文汇,2014(12).
[4]舒兵,朱天高,李志国.高职校企合作“双融共育”教学体系的构建[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An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view of the Internet Thinking
ZHANG Chun-sheng
(Hebei Software Institute,Hebei Baoding 071000,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must rely on the innova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but in face of the changes brought by the internet economy,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new norm,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re-examine the exist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innovat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internet thinking,
internet think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chanism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G71
A
1673-2022(2017)02-0013-02
2016-09-09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思维视角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SZ16024)
张春生(1969-),男,河北保定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