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怡
(兰州工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文献检索课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探讨
任 怡
(兰州工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在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总体目标指引下,针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就高校图书馆如何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出建议。
“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
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称“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后,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工作在2017年全面启动。要搞好“双一流”建设,必须将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的培养工作)放在首位。
信息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1~3]。近年来,席卷全球的电子商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毋庸置疑,我们已经步入全新的网络社会,若想在信息纷繁复杂的当下屹立不败,就必须拥有良好的信息素质。因此,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对需要的知识信息迅速猎取和理性分析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只有不断提高信息素质,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资源中心,主要职能就是为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进而提升其信息素质。只有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才能更好地为“双一流”建设服务。
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丰富多样,如新生入馆教育、文献(信息)检索课、专题培训讲座、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等,其中文献(信息)检索课(以下简称文检课)仍是大部分高校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质最重要、最高效的渠道。教育部多年来高度重视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工作,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高校图书馆5项主要任务之一[4]。文检课将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帮助大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技能,使其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提升独立学习、批判思考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熟练地把所学信息技能应用到其主修的学科领域之中。
自教育部1984年下发《关于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起,迄今文检课在高校已经开设三十多年。就学科建设发展规律而言,“而立之年”的文检课应该趋于完善,甚至学科建设也应近乎完善。然而,放眼国内各高校文检课教学的开展,总体来看不容乐观,无论是其普及程度还是教学效果,都离真正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相去甚远[5]。
当前,文检课在整个高校教学体系里处于尴尬境地,在某些学校,甚至有主管教学的校领导认为,当今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学生只要能熟练掌握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使用,所有问题都能解决,文检课开设意义不大,忽视了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大部分高校,文检课不仅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仅被列为选修课,甚至还有学校没有开设文检课。
鉴于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较低地位,选修课、低学分使大部分学生对文检课的作用认知不足,甚至有学生认为该课可学可不学,对该课程在将来学习、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目前高校没有专职文检课教师,课程教学任务基本由图书馆馆员承担,因他们除教学外,还要承担大量的图书馆工作,很难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理论研究,提高文检课的教学水平。加之受人事编制制约,高校对图书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极少引进与图书馆相关的计算机专业和图书情报专业人才,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进程,同时也影响了高校文检课教师队伍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6]。有些高校不仅没有成立文检课教研室,甚至吝于投入科研经费,导致文检课教学科研难以为继,从而影响了文检课教学质量。同时,图书馆馆员兼职承担文检课教学工作,但却无法享受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的待遇,挫伤了其积极性,长此以往,文检课课程建设情况不难想象。
目前文检课课时普遍较少,笔者所在的兰州工业学院安排了6周共12课时的理论课与3周6课时的上机实践,总计18课时。由于课时少,导致教师无法详细深入地向学生揭示文献检索的内涵和各种数字资源的检索技巧,而上机实践课时不足,导致学生操作机会少,很多内容得不到系统性的扩展,只能浅尝辄止,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同时,文检课在教学内容层面专业指向性较弱,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较为松散,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参与度和兴趣大大降低。
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学校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课程的重视程度[7]。所以,高校要提高对文检课的重视,大力支持文检课改革,以终身教育为目的,把信息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高校教育教学中。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理念决定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目前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制约了文检课的发展,因此加强文检课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高、知识结构全面、教学能力强的专职文检课教师队伍,是文检课教学改革成功的保障。
文检课是一门知识课、技术课,更是一门方法课,它所包含的教学内容纷繁复杂。目前高校文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过于集中和单一,导致文检课教学与专业课不能密切联系,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在以教材为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各专业制订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相关的数据库检索或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在学生信息素质培育过程中,加大体验式教学的运用,激发学生兴趣,先易后难,逐渐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其信息素质和技能。分步骤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以配合各个层次学生的信息需求,不但使学生掌握从纷杂信息中查找到自己需要信息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分析、评价的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激发学生探讨、沟通与反思的兴趣,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切实提高学生对检索工具的运用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以学生上机实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确定相应的检索题目;对各种搜索引擎和数据库进行实际操作,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1]左红娟.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24(2):42-43.
[2]王秀芬.论高等学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功能[J].图书馆学刊,2005(6):30-31.
[3]周均兵.信息素质的概念建构[J].图书与情报,2007(2):67-71.
[4]闵红武.十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2008(4):63-67.
[5]李景文,于兆军.加强师资建设是提高文检课建设的关键[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32(2):2-4.
[6]张晓青,周敬治,李瑞芬.山东省高校文检课教师队伍及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情报杂志,2003,22(9):107-109.
[7]王琼,林小露,毛瑞.本科生研究生信息能力教育调查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9(6):75-77.
G421
A
1671-1246(2017)21-0061-02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理工科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GS[2014]GHB118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