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教学改革探索

2017-03-08 11:40:07孙美艳焦志刚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疾病谱传染病医学生

孙美艳,焦志刚,马 臻

(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2.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传染病学教学改革探索

孙美艳1,焦志刚2,马 臻1

(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2.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传染病疾病特点和疾病谱的演变、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因素,使传统传染病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医学教育需求。改进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诊疗思维,成为医疗战线合格的传染病防控人才。

传染病学;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传染病学是内科学分支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课程。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和医学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国家对传染病防控的投入增加,经典传染病逐渐减少甚至消灭,但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甚至出现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卷土重来”现象,使传染病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1]。在1999年全国第六次传染病年会上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正式更名为感染病学会[2],传染病教学向感染性疾病教学转型势在必行。因此,我国目前的传染病学格局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学科变革[3],如何使传染病学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上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及临床实践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目前我们需要探索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1 传染病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传染病疾病特点和疾病谱的改变

传染病是全球性疾病,因地域不同、季节性发病特点及疫苗广泛接种,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传染病格局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主要特点是:传染病总发病率逐渐降低,发病人数逐年减少,以往教科书上所讲的主要传染病呈逐年减少趋势;部分传染病发生小规模“回潮”;传染病呈地方性及季节性流行;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从1972年至今已有40余种新的病原体被发现,如艾滋病、莱姆病、新发现的各种出血热、O139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甲型N1H1流感等[4]。

疾病谱发生改变,而一些新发感染性疾病并不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范畴。针对目前的情况,传染病学教学内容必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要随之改变。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传染病学知识,值得我们积极探索。

1.2 传染病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2.1 课程方面(1)教材滞后。众所周知编写医学教材难,编写传染病学教材更难。尽管传染病学教材内容不断修改和更新,但教材出版周期过长与传染病疾病谱变化过快之间的矛盾一直未能解决。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常见传染病发病率急剧下降,对其病原学、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与其他新发传染病相比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新发传染病不断增加,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有限,难以满足临床教学需要。另外,部分传染病呈地方性及季节性流行,导致教学内容及资料短缺。

(2)教学内容设计缺乏循证依据。传染病流行有地区性差异和季节性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条件,传染病流行程度和病种也不同。我们采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几乎涵盖所有传染病,教学内容多由学校自主选定,而学校缺乏传染病最新流行病学资料,因此,教学内容往往缺乏足够的循证依据,致使教学重点不突出、偏移、遗漏等。

(3)理论与临床实际脱节。缺乏典型临床病例是传染病学教学的主要困境。多数传染病呈季节性及地区性分布,如钩体病、血吸虫病、霍乱等有明显的地区性,在我国南方地区较多见,在北方地区则罕见;布鲁菌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在北方地区较多见,南方则罕见。由于各地疾病谱不同,学生在临床实习时无法见到所有疾病病例,严重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不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无法在实践中提高对理论的应用能力。

1.2.2 教学方法方面 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进行“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及课后辅导,缺乏主动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这种被动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能力,更不能满足新时代传染病学发展的要求。

1.2.3 考试模式方面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传染病学期末考试模式为单一笔试,学生重视程度和学习热情不高。考试内容中记忆性知识占绝大部分,疾病综合分析能力相关考题少之又少,不能衡量学生综合能力。

2 传染病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1 普及传染病学知识,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

在临床医学中,传染病学不像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学科引人重视[5],但是传染病诊治及防控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众多优秀医务工作者参与。很多医学生因种种原因[4]不愿意将传染病学作为自己以后所要从事的专业。其实传染病一经明确诊断,根据其流行病学资料可做到自我防护,避免传染,且绝大多数传染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因此,要普及传染病学知识,消除医学生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恐惧,认识其重要性,提升学习传染病学知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6],促进传染病学教育事业发展。

2.2 整合传染病学与感染病学课程

感染性疾病由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病组成。为了顺应时代发展与学科变革,传染病学教学应增加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院内感染、耐药菌感染、感染性休克、脓毒败血症、不明原因发热、抗生素合理使用等内容。这种传染病学向感染病学转型,不但增强了学科完整性,还能扩展医学生知识面,提高临床应急能力,满足临床岗位需求。

2.3 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2.3.1 优化教学内容,贴近临床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各种疫苗的广泛接种,传染病疾病谱不断变化。为了及时应对传染病疾病谱变化,并结合传染病地方性、季节性流行特点,我们应以现有教学大纲和国家统一教材为基础,以国家法定传染病、地方性及季节性流行的传染病为依据,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对于目前极少见到的或已被消灭的天花、脊髓灰质炎、霍乱、麻风、乙脑等传染病以及少见的寄生虫病如丝虫病、囊虫病等内容,应该删除;对传统传染病以及近年来多发、临床常见的和季节性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内容,应增加课时;对地方性传染病如布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内容可继续保留;对新发传染病应及时补充同时增加课时,如手足口病、登革热、寨卡病毒、埃博拉出血热等危害儿童和年轻人生命健康的疾病[7]。这种传染病学教学内容的调整,使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使医学生在掌握传统和地方流行传染病的同时,提高对新发传染病的警惕性,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3.2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理想的教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让学生去接受教师现成的、有限的知识,而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即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医学生适应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快速更新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在实际临床教学工作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如在病案式教学、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及情景教学基础上进行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转变学习方式,培养临床思维。此外,提供有现实指导意义和代表性的典型病例,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疾病特征[8];对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提问,分组讨论,深化传染病诊治思路,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读书、查资料、思考等方式分析病例,做出诊断。在教学中要利用不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变“学会”为“会学”,使之终身受益[9]。

2.4 综合评估考核

考试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目的是:(1)学生通过考前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了解自己的临床知识、实践技能掌握情况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2)检查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考试分两部分:理论考试(60%)和实践技能考核(40%)。理论考试依据传染病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45%)、理解(15%)”的范围出题,统一考试;实践考核中学生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综合分析得出初步诊断,处理医嘱,监考教师根据学生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体检内容及手法、所发现阳性体征、诊疗情况和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考评。通过考核可及时发现传染病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纠正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培养临床思维。

总之,现代传染病学教学机遇与挑战共存,为迎合时代发展与学科变革,要依据传染病学自身特点及疾病谱的变化,积极整合教学内容,完善学科建设,加强多学科融合[10],培养自学能力强、专业知识和技能过关、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11]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合格医学生。

[1]Spicuzza L,Spicuzza A,LaRosa M,et al.New and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J].AIIergy Asthma Proc,2007,28(1):28-34.

[2]王爱霞.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1999,14(15):11-12.

[3]翁心华.对感染病学科现状的思考[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2):73-75.

[4]邢卉春,王笑梅,欧蔚妮,等.八年制医学生传染病学见习的调查与思考[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5):727-728.

[5]牛云飞,纪方,苏佳灿,等.八年制内外科总论课程整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2):210-212.

[6]张锦英,王昊,柴文戌.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医学哲学[J].医学与哲学,2014,35(4B):5-8.

[7]王延军,孙斌,刘晓雪,等.新发传染病对传染病教学的挑战及策略[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3):62-66.

[8]孙水林,付文娟,刘翠芸,等.传染病学授课模式创新[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3):426-427.

[9]张旺凡,汪有容.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0(10):6-8.

[10]李蕴铷,张亦瑾,李洪杰,等.传染病和其他学科交互教学在传染病教学中的初步探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6):127-128.

[11]王美霞,段胤.从医患关系看传染病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2):265-268.

G420

A

1671-1246(2017)21-0054-02

猜你喜欢
疾病谱传染病医学生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 08:25:08
传染病的预防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50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6:08
2016—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院前急救疾病谱特征及动态变化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基层中医药(2020年3期)2020-02-13 02:48:50
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探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基层社区院前急救疾病谱7814例分析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