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旖旎,李春海,郑大会,罗兴喜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高教研究
“5+3”背景下外科临床硕士创新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施旖旎,李春海,郑大会,罗兴喜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我国正推进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推行“四证合一”的并轨培养模式。本教研室在“5+3”背景下积极转变外科临床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构建并推行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教学与临床“三位一体”培养模式。通过双语教学、网络教学、病例引导教学、邀请外科专家进行前沿讲座等形式开展规范化培训,实行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主导,科研熏陶、亚专科引领等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外科学;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对医疗人才素质及能力要求的提高,目前研究生教育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案针对性不强,培养效果不理想,研究生难以满足临床要求,需要再进行临床培训,或者临床技能不高、社会评价差,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等问题[1]。为此,我校提出了“5+3”临床硕士创新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外科学研究生培养注重科研思维和专业技能训练,致使有些研究生拿到了外科学硕士或博士学位,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仅局限于自己研究的课题上,对外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不会创新技术,更谈不上有较高的外科技术水平,其结果就是无法满足医院对外科医师的需求。而国家将“5+3”培养模式纳入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体系,正是为了提高研究生医、教、研综合实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各级医院对外科医师的需求。
医学和技术的进步使外科学诊断现代化。外科不仅仅是手术治疗,还为预后治疗提供了依据,甚至在疾病的多学科诊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外科医师不仅要会做手术,还要具有扎实的解剖知识以及与临床各科室沟通、整合和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2]。而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均以传统外科操作技术为基础,涉及高科技外科学内容较少,不能满足学科发展需求。
“5+3”培养模式是指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上3年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简称“四证合一”。“5+3”培养模式中,学生在前5年接受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进行本科理论知识学习,而在后3年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同时,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教育双重任务。采取导师组制进行指导(由专业基地主任负责,研究生导师、临床带教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双轨培养。
一方面是临床工作能力和技能培养,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临床轮训,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医师,使其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病的诊疗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能使接受5年制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向合格医生转变。另一方面是科研能力培养,即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有别于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故配套建立了一些只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制度,如休假制度、岗前培训制度、临床轮转汇报制度、出科考核制度、年度考核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对科室培养研究生的通用制度进行了梳理,对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类型的差异与现有制度之间的矛盾进行了解决,确保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培养体系、制度、环节上与培养目标相适应。
成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统筹管理小组,由专业基地主任担任组长。培训计划由研究生导师和基地主任共同把关制订,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和中山大学(2015年[106]号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向导师所在亚专科倾斜,为专科医师培养打基础。
目前,我院2014级、2015级与2016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均已参加临床外科相关培训。为提高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成立了以各专科主任为组长的教学小组,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教师参与指导,各指导教师结合自身业务专长明确分工。研究生在各组间轮转,以一线住院医师身份参与日常工作。日常工作期间带教医师均为三年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此外,轮转研究生还需要参与外科晨会交班、疑难病例讨论、专科组内病例讨论(每日)以及专科理论与技能训练,书写手术记录与手术心得。培养过程注重基础与临床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成立由专业基地主任、临床导师、教学秘书组成的考核小组,采用理论、技能、科研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研究生进行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确保其临床操作能力的提高。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医德医风、培训指标完成情况、临床思维、病历书写情况、操作技能、同行评分等量化指标。从考核情况来看,包括非外科专业的研究生在外科轮转后,都能了解外科工作流程,走出一些临床外科学认识方面的误区,正确选择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外科学技术手段,获得外科医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素养,从而理解实际临床工作中外科学的风险[3]。3.5科研训练
鼓励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课题,结合自身临床实践体会和临床诊治经验,将研究选题与临床相结合。在科研训练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1)每周参加科室科研工作例会。该部分工作与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并轨。(2)借鉴临床多学科诊疗模式。与其他专业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协同培养,实施多学科培养。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多样化教学,如实施双语教学、网络教学及病例引导教学,并聘请校外著名外科专家进行前沿知识讲座。
“5+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集科研、教学与临床“三位一体”,学生具有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双重身份,既要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临床轮训和考核,还要强化学位课程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以保证在相对紧张的培养周期内提高培养质量和效率。
[1]周健,田宝鹏,叶玉梅.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与管理[J].中国医院,2008,12(8):32.
[2]张丽云,丛爱玲,李培杰,等.显微解剖在培养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的重要性[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8):860-862.
[3]杨军,康安静,陈晓黎,等.在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强化临床病理学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11(6):1277-1280.
G643
A
1671-1246(2017)21-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