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越来越X”格式偏误分析

2017-03-08 11:06:02王明月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偏误形容词语义

王明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北京100875)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越来越X”格式偏误分析

王明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北京100875)

文章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越来越X”格式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出了6种偏误类型。并通过对偏误的分析发现,学生对该格式语义特点掌握不彻底、母语及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等是导致偏误产生的原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最后对“越来越X”格式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越来越X”格式;偏误类型;偏误原因;教学建议

一、引 言

“越来越X”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广泛使用的格式,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语法点。根据本人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以及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观察,[1]发现留学生在实际运用该格式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且为数不少。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越来越X”格式的偏误类型

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搜集到的“越来越X”用例共2409条,剔除正确与重复用例,最后得到298条符合要求的偏误句。经过整理归类,总结出以下几种偏误类型。

(一)语序不当

1.介词短语后置

(1)*我越来越对历史感兴趣,现在也去参观历史遗产。

(2)*现代人越来越跟自然离开,人们都不能活着跟自然离开。

(3)*刚开始吸烟的人没有注意,在公共场所吸烟,但越来越在公共场所抽烟的人少了。

现代汉语中,介词的作用在于引介与动作行为相关的对象、处所、时间等。由介词与实词性成分构成的介词短语在句中主要作状语。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习惯,状语一般位于主语之后,谓语动词之前。在以上各例中,介词短语和“越来越”都是状语,多项状语孰先孰后,有一个语义制约问题。介词短语之所以应位于“越来越”之前,是因为只有通过介词引入对象,才能对其做进一步说明;而且“越来越”是修饰谓语中心词的成分,应与其紧邻。因此,上述句子需要将两者的位置调换。

2.主语后置

(4)*但是越来越儒教思想弱化,社会发展得很快,两代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5)*我见过失足青年,现代越来越多这样的年轻人。

(6)*目前,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尤其是土壤污染威胁人类的生存。

现代汉语中,除时间与地点状语可以放在句首外,其他状语一般都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以上各例却均将主语放在状语“越来越”之后,违背了汉语的语序规则。因此,应将主语前移,改为“儒教思想越来越弱化”、“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3.谓语动词后置

(7)*这世界越来越变得没有人情味。

(8)*美国和日本的经济越来越快增长,马上就可以恢复到以前的经济状况了。

(9)*在日本,健康越来越重视。

例(7)中的“越来越”不能与“变得”搭配,它在句中修饰“没有人情味”这个动宾结构,以说明这种状况的变化趋势,“变得”作为谓语中心词应移至“越来越”之前;例(8)中谓语动词“增长”放在了补充说明性成分“越来越快”之后,位置错误,应将其前移,改为“增长越来越快”;例(9)则将作为宾语的“健康”置于谓语动词“重视”之前,违背汉语“动—宾”语序规则,应改为“越来越重视健康”。

(二)结构使用不当

结构使用不当涉及的范围较广,既有相似结构的混用,也有结构本身使用错误、该用此结构而未用等情况。

1.结构混用

(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重视食物质量。

(11)*绿色食品与饥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得考虑的社会问题越是多了。

(12)*这现象反映了这运动员的价值,他的名声越来越大的话,必然他的价值越来越高。

(13)*这样三个和尚越过越瘦了。 (14)*愈来愈多的人,为了健康要买“绿色食品”。

结构混用主要是指将“越来越X”用成了“越……”、“越是……”、“越X越Y”以及“愈来愈X”等相似结构。

根据吕叔湘(1990:639-640)等词书的解释,“越”作为一个副词,经常重叠用于一般复句和紧缩复句中,形成“越A越B”或“越来越……”的固定格式。其中“越A越B”表示在程度上B随A的变化而变化,“越来越……”则表示程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愈来愈”也表示数量、程度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只是比“越来越”有更强的书面色彩,用法较正式;“越是”跟“越”用法类似,不单独使用,一般与“越发”连用,意义和用法基本同“越A越B”,只是限用于中间有停顿的两个小句间。例(11),由上文的“随着”可知,是在表达伴随时间的推移,相关情况发生了变化,正是“越来越X”表达的意思,而“越是”单独使用时,不能完整表意,在此使用不当;例(12)则是表达后面分句描述的情况随着前面分句描述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前后两个分句构成“条件—结果”倚变关系,这正是“越A越B”格式表意的特点,因此应改为“他的名声越大,他的价值必然越高”;例(13)则恰相反,“越过越瘦”应该改为“越来越瘦”,因为“过”并不是“瘦”产生的条件,两者不构成“条件—结果”倚变关系,句子所表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瘦”的程度不断加深,应使用“越来越X”格式;例(14)中的“愈来愈多”虽与“越来越多”表意相同,但其书面色彩浓厚,在此使用过于正式。

2.该用而未用

(15)*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吃的东西很重视。

(16)*我认为随着高科技术迅速发展,在社会上代沟问题更严重。

(17)*人们生活越来越忙,这种现象的矛盾很严重。

例(15)、(16)的前一分句都有表示“伴随时间或条件的发展相关情况逐步发生变化”的“随着”,与其语义承接,后面分句也应表达类似语义,但句子中却出现了表示高程度的“很”和表示比较的“更”,二者语义中不含“变化”义,与“随着”语义不符。因此,需要将程度副词替换为“越来越”;例(17)中,前面分句明确使用了“越来越X”,那么,后面分句将“很严重”改为“越来越严重”语义才顺畅。

3.不该用而用了

(18)*世界和平一天天越来越消失。 (19)*最近科学方面越来越发展起来。

(20)*市政府越来越针对着污染环境的人做出各种严厉的惩罚措施

“越来越X”本身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程度等逐步发生变化,因此它不能再跟表示“变化”义的成分共现,否则造成语义重复。例(18)既有表示时间推移的“一天天”,也有“越来越X”,语义重复,理应取其一即可。然而,又考虑到“消失”不能与“越来越”搭配,从语言经济性角度出发,删去“越来越”更合理;例(19)有表示“起始”义的补语“起来”,与动词或形容词连用虽也有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发展的意思,但其语义重点还是在于“开始”,不表示变化的趋势,与“越来越X”语义方向不一致,二者不能共现。结合句子整体语义,作者想表达的是“最近科学技术开始有所发展”,因此用“起来”而去掉“越来越”更合适;例(20)全句的语境并没有表明句子有“逐渐变化”义,“越来越”的出现没有必要。

4.结构本身错误

(21)*近在日本,“自由打工人”越来越来多。 (22)*父母跟子女对话的时间越来越来少了。

以上偏误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学生没有记住“越来越X”格式的形式特点。若进一步强化形式特点的记忆和理解,此类偏误较容易得到纠正。

(三)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在此主要包括两种情形:词语与“越来越”搭配不当;主谓语或动宾语搭配不当。

1.词语与“越来越”搭配不当

(23)*每年青少年的吸烟率越来越增加。

(24)*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

(25)*今年公司销路越来越扩大,所以我们打算招聘经理和设计师若干……

(26)*这样他们的学习成绩越来越下降。

(27)*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公众的利益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减弱。

(28)*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展。

(29)*天气越来越热,树叶也越来越变为深绿色。

(30)*所以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共同话题越来越没有了

(31)*我觉得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消失绿色食品。

此类偏误在所有偏误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是留学生最容易犯错的地方。之所以如此,与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越来越X”格式的语义特点不无关系。这点很重要,因此我们专辟章节讨论该格式的语义特点,以总结规律应用于教学,希望有效解决此类偏误问题。故在此暂不对偏误作出解释。

2.主谓语或动宾语搭配不当

(32)*现在,全世界都对抽烟的人的态度越来越紧。

(33)*现代尖端科学的发展同时,代沟问题越来越不好。

(34)*这意味着吸烟对个人健康和公众利益的影响的问题越来越深刻了。

以上各例中句子主语与谓语“越来越X”的中心词搭配不当:“态度”不能用“紧”来形容,“问题”不能用“不好”“深刻”来表达。

也有动宾搭配不当的例子:

(35)*随着对吸烟与健康关系研究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担心“被动吸烟”。

(36)*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多个人主义。

这种情况比较少,在成分搭配不当的所有用例中,只发现了这两例。可以将例(35)中的“担心”改为“关心”;将例(36)中的“多”改为“重”。我们认为,不论是主谓还是动宾搭配不当,与“越来越X”本身的使用并无太大关系。这种偏误的产生,与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汉语主谓语、动宾语搭配上的句法语义限制有关。

(四)结构杂糅

结构杂糅是指两种或多种结构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造成句子表意模糊。

(37)*它直接把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弱下去。(38)*可是现在把自己的身体保护的人越来越少了。

(39)*众所周知,现在重视绿色食品越来越强调。

例(37)、(38)将“把”字句与“越来越X”格式杂糅在一起。“把”字句表示“处置”,要求谓语动词具有“处置性”,“弱”和“保护”不具有此特征。而且“把”字句更侧重表达处置的结果,而不是描述变化的趋势或过程,因此与“越来越X”格式无论动句法上还是语义上都无共性,混杂在一起只能导致表意混乱;例(39),“重视”与“强调”都是表示对某事物的态度很认真,两者语义相近,让它们同时与“越来越”搭配,必然会造成句义上的赘余。

(五)小结

以上为我们语料统计范围内“越来越X”格式主要的偏误类型。其中,前三种偏误类型较为常见,归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与该格式的语义特点密切相关。因此,对该格式的语义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有其必要性。当然,由于“越来越X”格式的复杂性,使用偏误的原因不可能全部归结为其语义特点,其他方面的因素,我们也需要做多角度思考。

三、偏误产生的原因

(一)对“越来越X”格式的语义特点掌握不透彻

从上节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越来越X”格式的偏误多与该格式的语义特点有关,当学生不能够准确把握这些特点时便容易出错。基于此,本节重点探讨“越来越X”的格式义及其对准入成分的语义限制,发现其中的规律,以希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裨益。

1.“越来越X”的格式义

吕叔湘(1990:640)指出“‘越来越……’表示程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裘荣棠(1993)认同吕先生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从语义上分析,‘越来越X’是表示程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陈群(1999)则认为“越来越A”根据其所处语境不同,可以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随着某事物的发展,另种事物在数量、范围、程度或情状等方面逐步产生某种变化”与“本来就A,现在更A”。几位学者对“越来越X”格式义的概括有同有异。吕先生和裘先生的观点很相近,只是裘先生明确指出了程度的变化是“程度增加”;而陈先生的观察更加细致,他一方面指出该格式不仅可以表示程度的变化,还可以表示数量、范围等的逐步变化,另一方面又指出该格式还有“本来就A,现在更A”的意思。另外,吕、裘二位先生明确指出程度变化的条件是“时间的推移”,而陈先生则认为是“随着某事物的发展”。这些细微的差别对我们认识该格式的语义特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通过仔细分析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及百度网站的“越来越X”用例,我们认为该格式的意义为“随着某种条件或时间的发展,程度、情状、数量或范围等逐步发生变化,变化的方向是所含程度逐渐加深。”如下例所示:

(40)报纸上曾报道,一位美国妇女,18岁时身高为1.51米,但以后越来越矮……

(41)在她越来越像孕妇的时候,我接近崩溃的绝望使我对当初只有几分钟天旋地转般的快乐痛恨无比。

(42)随着人口的激增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多。

(43)教科书里也有许多关于美国不好的东西,但当我十三、四岁时,那些东西就越来越少了。

(44)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它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例(40)“越来越矮”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妇女变矮的程度不断加深;例(41)“越来越像孕妇”是说,随着时间的发展,她所具有的孕妇情状的明显程度不断加深;例(42)、(43),表示“数量不断增加或减少”,但例(42)数量变化的前提是一种条件——“人口激增和消费水平提高”,例(43)变化的前提则是“时间推移”——“当我十三、四岁时”;例(44)表示“范围变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这种变化是伴随“蚕桑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

总之,不论是哪方面的变化,在“越来越X”格式中都凸显相关程度不断加深义。此外,虽然某些程度变化的前提是某种条件,但这些条件的发展也离不开时间的推移,比如“人口的激增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蚕桑生产的发展”,都隐含了“时间变化”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在“越来越X”中,始终蕴含着[+时间]、[+变化]或更确切的说是[+时间]、[+程度加深]的语义特征。

2.“越来越X”格式义对X的语义限制

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发现,能够进入该格式的主要是形容词、动词和名词性成分,但并非任一符合此条件的词或短语均可以进入格式,这是因为它们的准入要受到格式义的制约。

A.格式义对形容词的选择限制

如上节分析,“越来越X”格式义中蕴含着[+时间]、[+变化]的语义特征,因此,能进入该格式充当X的词语,首先是那些在时间或空间上具有可变性意义的词或短语。根据沈家煊(1995)提出的“有界”和“无界”理论,就形容词在程度或量上的“有界”和“无界”对立而言,性质形容词是无界的,而状态形容词是有界的。无界的性质形容词所代表的性状在程度或量上具有伸缩性,也即可变性。因此,性质形容词可以充当X。例如:

(45)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因他的离去而变好,反而却莫名其妙地变得越来越糟。

(46)这样,猿手变得越来越灵巧了。

(47)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复杂,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更需要各方面的协作。

以上形容词都是性质形容词,它们用来描述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这些性质特点在人们的主观认知中会表现出程度或量的差别,究竟多糟才是“糟”,多灵巧才是“灵巧”,不同语境下使用者会有不同的判定,因此,这样的形容词所表示的不是一个固定的量点,而是一个有变化性的“量幅”。这种“变化性”符合“越来越X”的语义要求,因此可以进入格式。

然而,状态形容词以及性质形容词的变式则不能进入该格式,如:

(48)*树上的叶子越来越通红了。(49)*农村整日的风吹日晒,使他变得越来越黑黝黝了。

(50)*生了一场病,他最近越来越糊里糊涂了。(51)*这种现象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很严重。

(52)*他的状态越来越好一些了。

(53)*两代人之间没有谈话的时间,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得多。

例(48)-(50)是状态形容词进入该格式的情况。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通红”、“黑黝黝”、“糊里糊涂”比起“红”、“黑”、“糊涂”来,本身已包含了相对固定的高程度量,而不再具有变化性,与格式义的要求不符;例(51)-(53)是性质形容词的变式,即性质形容词前带程度副词或后带补语。例(51)中的“很严重”,受“很”的限制而确定了“严重”的较高程度量,不再产生变化义,不可进入格式;例(52)、(53)是性质形容词带补语形成的结构,要么表示程度上的小量义,如“好一些”;要么表示程度上的大量义,如“远得多”。总之,它们所代表的都是一个相对固定的“量点”,不具有可变性,都不具备进入“越来越X”格式的资格。

B.格式义对动词的选择限制

动词所代表的动作都占据一定的时间,“时间性”是所有动词都含有的语义特征,因此在“越来越X”格式对动词性成分的遴选中,[+变化]特征是重要的考量标准。根据对语料的分析以及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进一步发现,只有那些有程度变化性的动词才可以进入该格式。例如:

(54)开始她还不习惯,后来却越来越喜欢,竟然发展到一天不喝就难受的地步了。

(55)关键是这人今年的言行让我越来越讨厌。

(56)我越来越担心,我看了看那个男人,他正皮笑肉不笑地看着我。

(57)他认为,随着运动员对大球越来越适应,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会更强。

(58)记者采访发现,现在人们对软装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软装上花钱也越来越舍得。(衢州晚报,2010-09-25)

以上动词表示人或动物的心理或生理状态,这些状态可以根据相关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程度上的变化,具有“程度的可变性”,因此可以进入“越来越X”。

此外,还有这样的用例:

(59)你为什么近来功课越来越退步?

(60)经数学推算可发现,随着n的增大,图③式越来越接近于图④式。

(61)在越来越个人化的中国社会,他是一个很好的个人成功案例。

以上动词虽然不表示心理或生理状态,但它们含有某种情况向着一种方向不断发展的意味,而且这个发展过程在人们的认知心理上能够划分出不同的程度,比如“个人化”,究竟到何种程度才算是“个人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便赋予了它们程度变化梯度。所以,也符合“越来越X”的要求。另外,还有一些动作性较强的及物性动词,它们独自无法与“越来越”搭配,但当后带宾语形成动宾结构时,却可以进入该格式。如:

(62)在一个极为关注差异的世界里,人们对无论是巨大或小小的成功都越来越表现出包容与接纳。

(63)虚数越来越显示出其丰富的内容,真是:虚数不虚!

(64)这表明了中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的诚意,也说明在华外资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以上动宾结构,都包含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渐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内容的浮现度逐渐清晰,使得它们具有了程度变化义。

总而言之,能够进入“越来越X”的动词性成分并不多,只有那些具有程度变化义的才可以。这也便解释了留学生在使用“越来越X”时,出现的“越来越提高”、“越来越扩大”、“越来越发展”、“越来越变”、“越来越消失”、“越来越没有”等偏误的原因:“扩大、提高”等动词本身已包含变化的结果,不再具有变化性;“发展、变”等动词则具有[+变化]特征,不能再进入该格式;“消失、没有”等则是瞬时动词,其变化瞬间便可完成,没有持续性,不能受“越来越”修饰。

C.格式义对名词的选择限制

(65)中国的男人越来越女人,中国的女人越来越男人。(http://tieba.baidu.com/p/1291375113)

(66)大家不要以为一个人一开始就是英雄,不是的,英雄是慢慢越来越英雄。(http://tomttt.blogchina.com)

(67)是否感到Google和Apple越来越哥们儿了。(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327701/)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不断出现新的用法,近些年来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程度副词+名词”的用法,如“很女人”、“非常英雄”、“特别哥们儿”等。由于“越来越”具有副词性,用来表示程度等的变化逐渐加深,类似于程度副词,因此能够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名词,一般也可以受“越来越”修饰。如以上各例,可以改成“越来越X”格式:

以上名词之所以能够受副词性成分修饰,是因为它们并非像普通名词那样仅仅代表一种事物,表达概念义。这样的名词往往具有某些凸显的性质特征,看到这些名词时人们会产生相关联想,具有描述性和凸显性,类似于形容词;而且这些特征在人们的认知框架中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因此具有程度变化性。它们符合“越来越X”的语义要求,可以进入格式。此外,一些抽象名词如“青春、朝气、阳光、罪恶”等也能进入该格式,此时它们凸显的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性质特征,如“青春”表达的是青春时段所具有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等特点。还有一些地方专有名词,如“中国、美国、北京、上海、东方、西方”等也可以进入此格式,同样是因为它们在此不再用来指代某些地方,而是凸显这些地方所独具的性质特征,也具有描述性和代表性。

总之,不论“女人、男人”类,还是“青春、阳光”类抑或“中国、西方”类名词,凡是能够进入“越来越X”的,都必须具有描述性,而且这些描述性特征是凸显的,为多数人所熟悉。比如,我们可以说“越来越焦裕禄”,却不能说“越来越李四”。因为“焦裕禄”作为中国好干部,已成为鞠躬尽瘁的代名词,为中国人所熟悉;而“李四”既不被人们熟知也没有凸显的特征,所以这种说法不成立。

(二)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均出自成年留学生之笔。一般而言,成年人具有了较为成熟的母语知识体系,因此当他们学习二语时,难免会受母语的影响。当母语中的某些语言特征或规则与目的语相似或一致时,会产生积极影响,形成母语的正迁移;而当特征或规则不同,但学习者仍然强行使用时,则会造成母语的负迁移而影响目的语的学习效果。汉语学习也是如此,不乏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产出偏误句的情形。

就“越来越X”格式而言,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主要体现在日韩背景的留学生身上。如:

(68)*在日本却越来越对中国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

(69)*在日本,健康越来越受重视。(70)*看那位阿姨的得意的样子,我的胃口越来越没了。

日语和韩语的语序都是SOV,而汉语是SVO,这种不同很容易使日韩学生在汉语语序上出现错误。如上所示,在动宾结构的处理上,他们均将宾语放到了动词的前面。这种偏误显然是母语知识负迁移所致。

(三)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的影响

当学习者学得了目的语的部分知识后,较容易把所学知识用类推或其他一些方法套用到一些新的语言现象上。当套用不成功时,偏误随之产生。这种偏误可以说是对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出错的原因还是在于学习者没有真正掌握目的语的语言规则。例如,在“越来越X”的偏误用例中,我们发现了结构杂糅的情况。例子重复如下:

(71)*它直接把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弱下去。

(72)*可是现在把自己的身体保护的人越来越少了。

以上显然将“把”字句与“越来越X”格式杂糅在了一起。这是由于学习者既没有真正掌握“把”字句的特点,也没有弄清楚“越来越X”格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属于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此外,在日韩留学生的用例中,还存在将副词性结构“越来越”用于主语前的情况。如:

(73)*所以,用绿色食品前,被化学污染的食品给他们吃,那就越来越他的健康就不好了。

(74)*但是随着孩子长大,孩子说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内容丰富多彩。

汉语中状语一般位于主谓之间,日韩语中状语的位置也如此,所以以上偏误不是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其实,汉语中有一些副词性状语是可以用在主语之前的,例如“只这几个牌子过硬,你看要哪个”、“光轿车就几十辆”、“也许他说的是对的”。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系统地掌握副词的语法特点,误认为所有的副词性成分都可以位于主语之前,便将所学的有限知识类推到其他语言现象之上而造成了偏误。

(四)课堂教学对学习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目的语的学习也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初级水平的学生,知识的获取很大部分来自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对知识点讲解和操练不当,亦会造成学习者语言偏误的出现。

作为汉语非母语者的学生,他们对汉语的了解和感悟不像母语者那样深刻,因此教师教学时,尤其是语法部分,就不仅要讲清楚语法项的外在形式特点,更需要讲明白其内在语义特点和语用限制。比如对“越来越X”格式的教学,教师不但要告诉学生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名词可以充当这个X,而且还要讲明并非所有符合这些词性的成分都可以进入,这就涉及到格式的语义特征以及格式义对词语准入的语义限制等。当然,教师还需要结合实际例子或创设几近真实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该格式使用的语言环境。

四、教学建议

(一)注重对格式语义语用特点的讲授

在“越来越X”格式中,学生最容易在词语与格式搭配方面出现错误,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真正搞清楚词语进入格式所受到的语义限制,因此教师需要格外重视此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学开始时,教师先给出含有“越来越X”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X应涉及形容词、动词和名词,借此让学生对格式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借助互动模式,引导学生说出“越来越X”的格式义,之后教师加以补充或纠正,以强化学生对格式义的认识。在了解了格式义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X的特点,之后再加以补充。互动完毕后,教师系统总结格式的语义特点、进入格式的词语应具有的特点以及格式使用的恰当语境。在总结时,可借助表格加以展现,以使内容条理清晰。同时表格中还可以出现因词语使用不当而形成的错误用例,通过对比强化学生对“越来越X”格式的认识。之后,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后练习,通过操练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循序渐进、分层教授的方式,按照形容词、动词、名词的先后顺序,把各自的语义特点逐渐渗透给学生。目的是避免因一次性全部灌输而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最终导致学无所获的消极后果。

(二)注重相关结构的比较

在“越来越X”的偏误用例中,出现了相似结构混淆使用的情形。较有代表性的是“越来越X”与“越X越Y”格式的混用。这就启发教师在讲授“越来越X”时有必要加入“越X越Y”格式的讲解,将二者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进行对比,以明确其异同。此外,“渐渐/逐渐”、“越是”、“越发”、“愈来愈”等与“越来越X”语义上存在相似性,可以对它们进行比较,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当然,所有比较都应以“形义结合”的思路为指导,全面比较它们形式与意义的异同,使学生真正掌握其中的细微差别,避免结构误用。

(三)多样化的操练方式,在练习中强化学习成果

课堂练习也是知识巩固的重要环节,练习的形式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课堂练习。在对“越来越X”格式进行操练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比如词语替换练习、修改病句、用格式造句子、情景交际、编故事等。多样化的形式,不仅可以避免单一的练习方式带来的学习上的枯燥乏味,还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该格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在几近真实的语境中体会“越来越X”格式的独特性。

(四)加强本体研究,教师打好专业基本功

对外汉语教学能够为本体研究提供源泉,本体研究亦能反过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因此,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研究者。当教师具有了对语言现象高度的敏感性以及深厚的研究素养时,他能够主动探究一种现象背后隐藏的丰富内容,然后将本体研究的成果自如地运用到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准度和深广度。在“越来越X”格式的教学中,不论是格式自身的特点,还是与相关格式的比较,都离不开本体研究的成果,教师若能对此有深入的把握,相信必能在教学中运筹帷幄,解学生之所惑。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顺利进行也迫切要求教师重视并主动尝试语言现象的本体研究,以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注释:

[1]对“越来越X”格式进行研究,是受启发于本人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时遇到的问题。但由于所在教学班留学生人数偏少(9人),产生的偏误句数量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因此,又借助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并以其为主,对该格式进行考察。

陈 群:《说“越来越A”》,《汉语学习》,1999年第2期。

贾 欢:《对外汉语“越来越X”格式偏误分析》,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

朴敬玉:《汉韩语序对比与汉语阅读教学》,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裘荣棠:《略说“越来越X”的构成条件》,《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沈家煊:《“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1999年第5期。

唐 波:《日本留学生汉语语序习得偏误分析》,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Error analysis of“yue lai yue X”(越来越X)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HSK dynam ic composition corpus

WANGMingyu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 China)

This paper firstly sums up six error types of“yue lai yue X”construction through inspecting HSK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 of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The origin of these errors lies in the incomplete grasp of this construction’s semantic characters,the negative transfer ofmother tongue as well as the target language,the learning attitudes,and the teaching methods.At last,this paper further gives some teaching suggestions about“yue lai yu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systematically analysis.

“yue lai yue X”construction;error types;factors;teaching suggestion

H193.5

A

2221-9056(2017)03-0321-09

10.14095/j.cnki.oce.2017.03.004

2015-04-15

王明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教学。Email:wky2100@163.com

猜你喜欢
偏误形容词语义
认识形容词
语言与语义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形容词找家
儿童绘本(2017年6期)2017-04-21 23:20:41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4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形容词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
外语学刊(2011年1期)2011-01-22 03: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