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锦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英汉量词对比浅析
朱克锦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量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均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汉语中量词独立成类且极为丰富,英语中虽尚未确立量词这一独立概念但其足迹处处可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汉语量词的产生和英语中表量概念的发展。然后从类别、结构、功能等三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量词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从宏观角度把握二者的主要差异。最后呼应前文,强调二者差异的可转换性及运用的灵活性,以及英汉量词对比对汉英两种语言的互译及探究东西方思维模式的重大意义。
英汉量词对比;分类;结构;功能
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在英语中,量词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词类,但是也有丰富而独特的表量形式,作用相当于汉语的量词,为便于比较,本文将英语中的表量形式都称为量词。Jespersen(1933)将量词(measures)归到名词(substantives)的范畴之下。其他传统英语语法学家在探索名词的数时,由于可数名词通常都有缀加的屈折词素为其特征,因此只有触及不可数名词的量时才注意到这个问题。Quirk等人(1985),注意到这种部分与整体表量概念(Partitive constructions)的特殊性,故将其进一步分为三类。Leech(1975)从语法、功能和意义的角度以及时间、频率、数量等范畴出发,讨论表量词的问题。
汉语中的量词最早出现在《马氏文通》中,“非表词而后者,必所数者可不言而喻。故凡物之公名有别称以计数者,如车乘马匹之类,必先之”。马氏称之为“计数的别称”,但并未立名。黎锦熙(1924)将这类词定为量词,且认为是“表数量的名词”。王力改“量词”为单位名词,吕叔湘(1951)中称其单位词,陆志韦(1951)为其定名“助名词”,作为指代词的一个小类,陈望道(1952)叫它们“计标”。语法学家对名称及分类看法不同。196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丁声树等才将量词划为一目,标志“量词”在词类系统独立身份的开始。至此量词在汉语中最终独立并获得认可。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商务、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准确把握量词在不同语言间的转换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准确认识并把握量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并总结其转换规律成为关键点。
本文拟从英汉两种语言的量词分类、搭配结构、修辞功能等几个方面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异及可转换性和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
量词在英汉中存在巨大差异。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
英语中的量词(Unit Noun)在英语语法中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因此它并没有像名词、动词等词类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与研究。目前,对于英语量词的定义和分类也较为模糊,尚未形成一个共识概念。所以英语中量词分类较为简单。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May(1977)将量词分为三类:量词成分(如every、some、three 等)、限定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定冠词、名词所属格等)和空量词 (如专有名词等);(2)Quirk等人(1985)将量词结构称为“partitive construction”,又把其分为三类:种类结构、数量结构和度量单位名词。
汉语量词的分类标准不一,结果也不一样。有两分法、三分法、多分法数种。就算同样按照两分法,内部词类划分也不尽相同。根据功能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根据所表示对象的性质分为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根据量的确定性分为定量量词和不定量量词。马庆株(1990)还通过语义分析量词,按照“数+量±的+名”将量词划分两大类:范围量词、非范围量词”;根据该分类,有些量词就会无法分类。如集合量词“一双筷子、一套家具、一匹马、一系列措施”,其中“系列”可纳入“数+量±的+名”,“一系列磋商”可以说成“一系列的措施”,而其他的集合量词(同时也是范围量词)“双、套、匹”却不能说成“一双的筷子、一套的家具、一匹的马”。由此可见,以上分类还是有失偏颇。因此,汉语的量词分类是一个复杂且争议大的课题。
在汉语中,量词根据功能划分,量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个体量词是名量词的一个子类,主要指的是个体事物,是相对于集合量词而言。汉语中的个体量词是量词的代表。常见的个体量词有“把、本、部、册、出、道、点、顶、栋、朵”等,个体量词数量多,用途广。而且汉语中的个体量词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量词与名词是一一对应的。如一匹马、一本书、一封信、一个人,其中的“匹、本、封、个”一般不能相互替代。这也是英汉量词的现住区别。然而,英语中个体量词较少,原因是英语中的可数名词进行个体计量的时候不使用量词,而是直接采取“数词+名词(单复数)”的结构来表达。如one horse(一匹马)、two books(两本书)。但是有些情况下必须使用量词,一、计算可数名词的不同种类:一种狐狸(a kind of fox)、一排树(a line of trees);二、计算不可数名词:如一块巧克力(a bar of chocolate)、一滴水(a drop of water)。这类量词都属于名词借用,随机性大。但是此类量词在英语中数量大。
集体量词也是名量词的一个子类,表示“一”以上的数量,用于成双、成对、成群的人或物。在汉语中,一群人、一对夫妇、一双筷子中的“群、对、双”等。英语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情况。
如:kind(种):a kind of person(一种人)
Kilogram(公斤):a kilogram of rice(一斤大米)
Pair(双):a pair of shoes(一双鞋)
dozen(打): a dozen of eggs
集体量词又可以细分为定量量词和不定量量词,分别表示数量是确定的和不确定的。常见的汉语定量量词有“对、副、双”等,都表示两个,如“一对夫妇、一副筷子、一双袜子”。英语中也有表示定量意义的量词,如以上汉语的对应的a pair of shoes,a pair of Chinese chopsticks,a pair of socks。常见的汉语不定量量词有“群、帮、些、堆、批”等,如“一群大象、一帮朋友、一些钱、一堆垃圾、一批货”等。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不定量量词与名词搭配比较固定。相比之下,英语中的不定量量词丰富多了,变化也非常多。以“阵”为例,如“一阵暴雨、一阵怒气、一阵晕厥、一阵稀疏的掌声、一阵喝彩、一阵欢乐”,与之相对应的“a gust of rain,a fit of anger,a fainting spell,a spatter of applause,a burst of cheers,an agony of joy”。 通过上面例子可以看出,汉语的“一阵”有无数的英语与之对应;而且汉语中的“一阵”仅仅表示不可数,不含有修辞色彩,英语中的“一阵”不仅仅表述不可数,而且还用了不同额名词来描述,且具备各自不同的修辞效果。
由此可见,个体量词是汉语所特有的,而集体量词是两种语言所共有的。同时,英语中的集体量词数量更多,分工更细。王文斌(2009)曾指出:从本质上来说,西方文化是一种理性文化,表现在思维上就是重逻辑、推理和分析;东方文化是一种感性文化,表现在思维上则是重整体,重意合。因此,英语的集合量词选取强调内在的一致性,注重对集合的客观描述和评价,汉语的集合量词更多地注重从观察者主观视觉而来。而这些也许就是汉英量词在上述差异的根源所在。
英汉量词表示事物数量的结构不同,所以英汉量词在搭配形式上不尽相同。英语中量词搭配相对来说简洁明了,汉语中量词则要更加灵活多变。
英语的量词根据所修饰的名词不同而不同。英语名词分为可数和不可数。对于可数的名词进行计算时,一般不需要量词,只要用数词+名词(单复数)结构就可以了。对于不可数名词,正如前文所述,通常情况搭配比较固定。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英语量词通常需在与它搭配的名词之间加介词 of,如“an article of goods(一件商品),a piece of paper(一张纸)”。
相对于英语量词的简洁明了汉语中的量词搭配灵活多变,形式多样。通常有几个搭配方式。
这是汉语量词搭配的最基本用法。如“一只羊、一群狼”。
汉语中量词用在指数代词后面,可以构成指量短语。如“那座庙、那个人”。而英语中指示代词和名词搭配的时候,往往不加量词,如“this girl,that boy”。同时应指出的是在汉语中,如果说话双方知道所知内容时,可以用“这个、那个”替代“这个庙、那个人”,然而英语中不可以。
英汉中均有这种结构,如 “走一趟、瞧一瞧”、“take a walk、have a look”。
如:“三米长,五米宽”。英语中也有three meters long,five meters wide。再如,汉语中有“比他大两岁、比它高一米”,英语中也有older by two years,higher by one meter的说法。
量词重叠+名词(名词+量词重叠)汉语量词中单音节量词占绝大多数,单音的量词差不多全部可以重叠。例如:
条条大路通罗马
你们个个都是好孩子
我的话句句属实
他瞧着这家店的衣服件件都好。
这些量词重叠,表示“每一个都包括在内”的意思。“条条”表示“每一条”,“个个”表示“每一个”,“件件”表示“每一件”。重叠量词的时候还应注意,在上下文中将所指的事物交代出来。如第一句中“条条”后有“大路”,第二句中“个个”前有“你们”。英语中的量词则没有重叠的用法。那么英语如何表示类似地强调概念呢?它可以通过表量词的复数形式,如the wind increased by gusts,the Dieselengine whispered in quick puffs of blue smoke等。
一般来说,汉语量词所表示的意义比较宽,比较笼统,而英语表量词所表示的意义比较窄,比较具体,往往能表达出同一意义范畴的细微意义差别。
汉语量词和英语中的量词除了有计量的功能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修辞功能,在对事物进行描述时,借助量词的修辞功能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达到事半功倍的表现效果。
说道量词人们往往会被它的名称迷惑,认为它就是拿来用作计数单位的。实际上纯粹表示计量事物的量词是不多的,大部分量词就其源头而言都是借自于名词,有的还借自形容词和动词。所以量词本身有特殊的修辞功能,即如题所说的“修辞潜质”。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点。这里我们或许可以简单地称之为“表状功能”和“表情功能”。
1.量词的表状功能
量词具有一定的形象色彩。汉语里有一些量词具有表现形状的特点,它们往往能给人具体、生动、形象的感觉,即“表状功能”。如“一叶小舟,一羽鸽子,一轮皓月,一朵流星”等等。a cake of soap(一块肥皂),a slice of meat(一片肉),a grain of sand(一粒沙),an ear of rice(一穗稻谷)。汉语量词除了具有十分显著的语法意义外,也充分利用量词的修辞手段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例如,用“一丝希望”比喻希望之微。量词的使用增加了语言的连贯性和生动性,同样体现了汉语量词的修辞功能。这点英语中也十分突出,如a glimpse of future(一线未来之光)。
2.量词的表情功能
量词不但具有形象色彩,还具有情感色彩,即量词不仅具有表状功能,而且具有“表情特征”,通过选择不同量词的选择来表达主体对客体的态度和情感。有褒义和贬义,褒义的量词表示尊敬、赞许,贬义表示鄙视、贬斥。例如:“一座大佛”和“一尊大佛”,二者的表量功能是一样的,但修辞功能却不尽相同:前者是客观的描摹,后者则多了一份尊敬。可以表示贬义的有 “一伙强盗”、“一帮混蛋”、“一窝老鼠”等等。英语中galaxy表示“杰出的一群人”,而pride则表示“高贵的一群(动物)”,如 a galaxy of talents(一群才子),a pride of peacocks(一群孔雀)。英语中也有含贬义的量词,如:horde,gang,mob,nest,类似汉语量词中的“伙”、“帮”、“窝”,a horde of savages(一帮野人),a mob of rioters(一伙暴徒)。
上面提到量词和名词,形容词及动词之间有相互借用的现象。所以量词除了自身具有表状及表情功能外,量词内部和外部的借用也有突出的修辞功能。
1.量词词类系统内部的借用
语言表达中,量词词类系统内部的成员有时可以根据需要相互借用,已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1)天黑了,有一匹大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地从翠翠身旁飞过去。(沈从文《边城》)。
(2)听后,她的脸上闪过一缕木木的,淡淡的哀愁。(柯如《长夜星光》)。
例(1)“匹”原本为马的量词,这里借用在萤火虫上,突出了萤火虫之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语言十分生动有趣。(2)“缕”本是用于线状物体(一缕头发),这里用来搭配“哀愁”,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
2.量词系统以外的借用
主要是借用名词,还有一些动词和形容词。借用名词的情况十分普遍例如:“黑夜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句中,借名词“星”来描述“灯光”,让人觉得微弱而朦胧。汉语借用动词或形容词的量词比较少,但借用动词的量词修饰中心语可以描绘出中心语所指事物的动态特点,如“一挂瀑布、一抹新绿、一捧雪”等,这些临时由动词构成的量词可以使被描摹的事物形态逼真,富有动感。形容词借用作量词,,如“一弯新月”,量词“弯”便生动地描写了月亮的状态。英语量词的修辞功能和汉语一样,多是通过名词的借用体现出来的。如a flood of tears/a hail of bombs/a shower of bullets,汉语意思分别为(量如洪水般的)一阵泪雨、(多似冰雹的)一阵炮弹、(猛如暴雨的)一阵枪弹。借用形容词或动词的名词形式也较为多见。如a stroke of work/a spatter of rain/a burst of cheers/a taint/a slight twinge of remorse/a taint/faint of disappointment等等。
由于两种语言中量词所占的地位和结构不同,所以在量词的修辞功能上也各有特色,不尽相同。首先,在修饰个体名词时,汉语的量词较为丰富,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英语的选择范围很窄,一般不加量词,直接用形容词来表现。而在修饰群体名词方面,汉语虽然有一定的表现力,但是英语中的量词却更加丰富,可选范围十分广。再者若以英语可数与不可数概念作为基准,在可数名词方面,汉语可以选择的量词较多,而在不可数名词方面,英语则更为丰富。
量词是汉语的显著特色,是英语学习及对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两种语言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对英汉量词进行综合性的对比,有助于双语使用者从宏观上把握两者的异同,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大有帮助,对探究东西方思维模式也大有裨益。同时,英汉量词两者虽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具有较强的可转换性和灵活性。因此,在英语学习及对外交流中,我们应该尽量采取“求同存异”的方法,既达到形式上的平衡,思想上的和谐。
[1]Evelyn Hatch,Cheryl Brown.[M].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6.
[2]Quirk etal.AGrammarofContemporaryEnglish.[M].London:Routledge-Press,1989.
[3]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4]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5]刘祥清,贾德江.汉语量词和英语表量结构的修辞功能比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9).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增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21.
[7]彭媛.汉语量词的语义演变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8]石毓智.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36.
[9]隋晓辉,王燕.汉英表量词汇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5).
[10]王文斌.论汉英形状量词“一物多量”的认知缘由及意象图式的不定性[J].外语教学,2009,(3).
[11]王文斌.汉英“一量多物”现象的认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7)
[12]周雪婷,汉英量词对比及翻译探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3]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Cl.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4]宗守云.集合量词的差异性及其具体表现和制约条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
[15]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63.
[16]周纯梅.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17]朱晓军.从“量词”英译看汉英量词系统对比[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以安徽省内景区公示语为例(2017XJSK02)
朱克锦(1981- ),男,安徽肥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语用学、英语教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