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公共图书馆组织机构设置与变革趋势
——以河北省图书馆为例

2017-03-08 08:31丁若虹
河北科技图苑 2017年6期
关键词:职能河北省设置

丁若虹

(河北省图书馆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1 引言

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共文化设施,为充分履行自身职能,保证图书馆正常高效运行,根据国家和本地区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效地整合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按照一定的规范程序设置组织机构,同时赋予相应的职能任务。由于受管理者自身认识程度、图书馆现阶段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读者需求变化和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图书馆需要不断优化管理与服务模式,调整组织机构设置。通过对河北省图书馆改革开放以来组织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政策的调整、读者需求的多样性与新技术的应用等,都对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组织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科学合理地设置组织机构,可以有效地整合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优化职责划分、理顺工作流程,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动态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设施、文献资源的社会效益。因此,组织机构变革也就成为图书馆适应可持续、跨越式发展要求的有效举措。本文以河北省图书馆改革开放以来组织机构变迁为例,探究省级公共图书馆组织机构特点与变革趋势,为省级公共图书馆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组织机构提供可参考依据。

2 河北省图书馆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河北省图书馆始建于1908年,几经变迁,还曾一度空白。1987年,河北省图书馆在石家庄复馆,2011年在原址实施改扩建工程建设重新开放。百余年来,经历了从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和当代复合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并在社会环境、信息环境的深刻影响下完成了从“重藏轻用”到“藏用并重”的转变,“书”的首位逐渐被“人”的首位替代[1]。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社会公众对图书馆需求的扩大,河北省图书馆组织机构根据自身职能和管理目标,不断变革和调整,并形成了科学的机构设置原则、合理的组织架构和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各部门特点的机构名称。

2.1 复馆初期(1981-1990)

1981年10月,河北省图书馆筹备处正式成立。1982年筹备处设立采编部、期刊部、古籍部、辅导部四个业务部门和基建室、办公室两室、图书馆专用设备组等部室,基本满足工程建设、文献储备和开馆筹备的需要,完成了40万册藏书的积累,保证了馆舍建设顺利完工并如期开放。1987年 9月省图书馆筹备处正式改名为河北省图书馆,于同年10月正式复馆。实行馆长负责制,业务部门按照文献采访、编目、加工、典藏、服务等业务流程设置,职能部门则参照行政机构设置。设有采编部、典阅部、期刊部、古籍地方文献部、咨询部、辅导部、办公室、行政科和保卫科等。由于当时书刊藏量较少,服务内容为单一的“闭架借还”,组织机构主要围绕纸质文献的处理流程来设置,重点放在纸质文献前段处理部门,如各类文献的采访、编目、加工等在人员配置上给予侧重,而面向读者服务流通部门的人员配置较少。满足基本业务开展和馆内服务需求,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管理模式。

2.2 事业转型与发展繁荣时期(1991-2005)

随着省级公共图书馆业务延伸和服务范围的扩大,以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遵照相关政策,处于转型期的河北省图书馆基于强化职能与创新要求,组织机构不断调整。如1991年,开始采用自动化服务手段,成立计算机室。1992年根据文化部“以文补文”“以文养文”有关文件要求,省图书馆增设经营科,后更名为三产开发部。为加大省图书馆宣传力度,提升服务社会影响力,1997年将宣传职能从办公室分离出来,成立了公关宣传部。同年,为强化文献信息服务和开发,由参考咨询部组建文献开发部;为突出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职能,将地方文献的搜集、管理与服务职能并入古籍部,更名为古籍与地方文献部。1998年,受网络快速发展的影响,河北省图书馆开通网站和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室更名为自动化发展部,开展数字文献借阅与加工、互联网浏览服务。

迈入二十一世纪,图书馆事业进入发展繁荣时期。随着读者对外文文献阅读需求的增加, 2000年增设外文部,将原来典阅部、报刊部两个部门,且分散在各楼层独立提供西文、日文、港台等书报刊服务的多个窗口整合到同一区域,并挖掘省内翻译人才组建全省翻译中心,面向社会承接翻译任务。2001年至2003年期间,在原有服务窗口的基础上,开设电脑书屋、休闲书屋和时尚书屋,分别由采编部、典阅部管理,实行会员制开展有偿服务。到2005年12月,河北省图书馆常设机构达到15个,分别为采编部、典阅部、报刊部、古籍与地方文献部、咨询部、外文部、少儿部、研究辅导部、自动化发展部、公关宣传部、办公室、财务部、后勤部、保安部和三产开发部。

2.3 馆舍改造时期(2007-2011)

2007年9月,河北省图书馆因实施改扩建工程全面闭馆。为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服务部门只保留组织机构名称和中层干部职数,增设临时机构——改扩建办公室、农民工阅览室和新华分馆,并先后组建30余个项目工作小组。人员则根据工作需要调配到新增机构和项目中。成立了新华分馆,馆社设在新华区阅览中心,面积200余平方米,共抽调典阅部、报刊部、外文部、少儿部、自动化发展部等50名工作人员,设有图书、报纸、期刊和少儿阅览室,开展文献借阅及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网上公益读书活动等服务。项目工作小组主要参与调研和制定新馆发展规划、建章立制、功能与文献布局、专业家具配置方案、自动化建设方案和人事制度改革等重要节点的专题性工作。

2.4 当代复合图书馆(2011至今)

随着数字时代图书馆形态的多样化,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成为21世纪的主流形态[1]。在2011年河北省图书馆重新开放后,不仅服务面积从2.8万平方米增加到5万余平方米,服务窗口从17个增加到34个,而且RFID、数字媒体等新技术服务手段广泛应用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层面,省图书馆根据事业发展、新馆功能布局、新的工作环境与服务模式、读者需求变化等及时对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对部分机构进行撤并,增设新的机构,重新划分各机构的职责范围。机构调整后保留了原采编部、报刊部、少儿部、研究辅导部、参考咨询部、办公室、财务部等名称。由于受综合功能布局、文献载体、服务属性、行政管理等因素变化影响,对有的部门进行整合、重组,将原分属报刊部、少儿部和外文部在内的纸质文献采访、编目、加工和分配馆藏等职能划归采编部负责,将门户网站管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职能从自动化发展部分离出来专门成立数字图书馆工作部。考虑到典藏文献量的增加和馆外服务网点建设需要,将典藏和分馆建设工作从典阅部分离出来,增设典藏与分馆工作部,负责纸质库本文献的管理与车载流动图书馆、馆外服务点与分馆的建设、管理与服务;取消外文部,专门设置外文阅览室开展外文文献的阅览服务;古籍与地方文献部更名为特藏部,增加了口述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收藏与服务职能。为推动公益讲座、展览和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专门成立教育培训部负责公益讲座与社会培训,将公益展览、全民阅读推广职能并入公关宣传部,更名为宣传推广部;成立图书馆服务中心,对全馆的会议室、报告厅、多功能厅和培训教室等进行统一管理,承接对外会展服务。随着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范围的扩大,除文献、网络管理任务之外,采编部、借阅部、自动化发展部增加了对书目数据加工、书刊文献整理、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维护等外包服务公司的管理职能,后勤部与安全保卫部增强了对物业和安保服务公司的管理任务。

3 河北省图书馆组织机构特点

3.1 高度集权,相对稳定

与国内其他省级公共图书馆一样,河北省图书馆属于财政拨款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加之图书馆工作具有较强连续性和稳定性特点,其组织机构因公立图书馆文化教育机构的属性导致部门设置始终具有高度集权特征[2],一般分为行政部门与业务部门。行政部门参照行政机构设置办公室、财务部、保安部、后勤部等,为图书馆的业务部门正常运行提供支持和保障。业务部门按文献类型、载体形式或业务流程、服务功能等,设置采编、流通、典藏、参考咨询等部门。1982年12月文化部颁布的《省(自治区)图书馆工作条例》仍是当前河北省图书馆部门设置的基本依据,基础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名称与职能沿用并保持至今。目前,河北省尚未出台地方性图书馆条例和法规,行业主管部门也未出台过其他正式文件或规定来规范各馆的组织机构设置。文化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开展的六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评估标准中均未涉及组织机构设置问题。既使国内有近10个省市出台的地方性图书馆条例和法规,也几乎没有相关条款表述公共图书馆的部门组织体制。2016年12月实施的《首都图书馆章程(试行)》第十条规定:“各项工作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管理和服务读者为原则,确定馆内部、室、中心设置,并明确各部门相应职责。”因此,对于省级公共图书馆的部门设置等组织机构问题,一方面受到图书馆管理者自身认识程度制约,另一方面缺乏权威规范的行业认同,组织机构呈现出高度集权、相对稳定特点。

3.2 沿用按职能划分部门的模式

近代的河北省图书馆,从单纯的保管文献的管理职能向普及民众教育、开展社会教育、传播新知、开启民智等教育职能转变,组织机构采用按职能划分部门的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在河北省图书馆目前的组织机构设置中还能够看到[3]。进入现当代图书馆后,组织机构重组与整合更是基于职能的拓展。改扩建后的河北省图书馆,全面推行免费开放,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深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职能。一是以更加开放的服务空间推行一站式服务,使书库、阅览室和信息共享空间的界限越来越淡化,实现了从“藏、借、阅、管”四位一体到“藏、查、借、阅、参”五位一体的服务与管理模式的转变。把业务相近、功能相似的部室进行整合,实行大部室制,让读者享受到“一站式”服务的同时,密切了部室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协作,便于整体管理与规划[4]。二是通过多种方式吸引读者在多个层面参与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如图书馆在“4.23”世界读书日期间,让读者自己到实体书店选购图书,并利用网站在线点评图书馆的特色资源。专门成立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吸收读者参与到业务流程处理和管理中,使读者服务部门与资源建设部门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使图书馆的资源采集更有针对性[5]。三是通过加盟成员馆和建立总分馆制等途径,将传统的借阅服务、阵地服务、代查代检、文献传递、课题跟踪、信息素养培训、读者教育等和各种网络信息服务职能整合在一起,以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职能的拓展使图书馆的组织机构设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业务需求量不断提升,成立了专门的文献资源建设、文献传递、联盟组织执行机构等[2]。四是落实国家、部委文件及规范要求,组建专门的职能部室。如2011年、2012年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继出台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实施意见和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河北省图书馆组建专门承办(接)公益讲座、展览等强化社会教育职能的部室。2015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后,河北省图书馆依托中国图书馆学会创意工作委员会,抽调精干力量,2016年组建专门机构——创意工作部,承担文创意产品研发、展示等职能。

3.3 受馆藏结构与服务模式直接影响

建馆初期,图书馆馆藏以纸质文献为主,实行闭架借还的服务模式和手工与机械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手段,组织机构主要围绕纸质文献的处理流程来设置。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自动化管理程度的提高,专门负责计算机系统管理的自动化部门(计算机室后改名为自动化发展部)开始出现。21世纪初,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专门负责资源数字化处理的数字图书馆工作部(后改为数字图书馆部)。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阅读的普及使得数字文献发展迅猛,图书馆为适应读者虚拟化、数字化、移动化的阅读需求,逐步扩大馆藏数字文献的比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即图书馆逐渐从以纸质文献为核心的馆藏向用户驱动采购的多元化、复合化馆藏发展,图书馆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开始向信息服务、知识服务转变,这驱使图书馆传统的以 “书、刊”为本位的部门设置和业务工作流程向以“信息服务”为本位的部门设置和业务工作转变[6]。

3.4 部门分工越来越细,组织结构呈四级制状态

纵观河北省图书馆组织机构三十年的变迁,部门分工越来越细,组织结构从二级制发展到四级制。一是组织机构数量增加,河北省图书馆从复馆的9个部门现已发展到18个部门。二是组织机构从“馆长—部门”二级制,发展到“馆长—副馆长—部门”三级制。随着法人治理结构在图书馆逐步推广,加之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团体和个人资金注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来自社会各层面的专家、学者等都有机会直接参与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现在发展到“理事会—馆长—副馆长—部门”四级制。三是引进社会化管理,职能分工细化量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各部门职能分工更加明晰,流程更加顺畅,管理的制度化保证了各业务环节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4 省级公共图书馆变革趋势

4.1 业务部门呈现整合集成化趋势

当今,计算机网络系统与图书馆服务高度融合,使得文献信息的存储空间更大,更容易实现永久保存;读者获取资源的途径更加高效便捷,不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全覆盖、电视与通信技术融合,更使得图书馆服务无处不在[7]。河北省图书馆的部门则依据新馆舍布局、文献载体、服务与管理属性进行整合,采访、编目、流通、阅览部室等设置呈现集成化特点[8]。如按照文献不同载体,将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按照采访、编目、流通整合为两大版块,根据职能设置大部室,更有利于调整优化馆藏结构,而且解决了数字资源发布与服务、数字资源规划与保存、数字资源与传统文献的关联揭示在多个部室并行造成的管理分散问题。2012年和2015年,河北省图书馆参考咨询部设立“馆中馆”——燕赵红色记忆馆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馆,职能涵盖多载体专题文献的收藏、阅览与展览等服务,凸显出资源建设与服务集成化的趋势。在2016年新一轮机构设置过程中,河北省图书馆取消报刊部,将纸质普通中外文图书、报刊等9个服务窗口合并为借阅部,有效改变了过去读者跑多个部门才能将某一专题信息收集齐全、人为割裂信息资源传播流程的弊端。早在2012年广州图书馆就整合中文借阅部、中文报刊部、电子阅览室、盲人阅览室,成立文献流通部,工作内容涵盖文献流通、阅览、读者咨询、文献存储等,此举措无疑也印证了这一趋势的到来[5]。而上海图书馆开设“创·新空间”,诠释了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概念。即通过营造阅读空间、TC共享空间、专利标准服务空间、创意设计展览空间与全媒体交流体验空间等五大空间,集合图书馆传统服务、数字化新媒体服务以及各类展示、讲座、共享和交流活动,同时具备阅读、教学、休闲、展示、互动及开发创造等多元功能[9]。打破了多载体文献资源分散服务、阅览空间服务单一的限制,解决了多种载体文献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同时也大幅提高了馆藏文献的利用率。

4.2 突出数字化服务,淡化纸质文献服务

由于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自动化设施设备的广泛使用,加之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趋势,原有的手工外借、纸质文献检索和书刊整理工作分别由自助服务、互联网服务和外包服务所替代,从事纸质书刊借阅、文献整理、书目检索等传统服务的员工逐年减少,从事讲座、展览、活动策划以及专题服务、数字资源加工与服务的员工数量呈上升趋势,各图书馆组织机构的调整与部门职能的嬗变都是在适应这一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图书馆传统的基础业务如文献资源编目、加工等工作也开始实行外包,馆员则利用其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侧重对外包服务商加工的数据进行审核,开展对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的调研、分析。导致核心业务向延伸性工作与数字文献服务转移,与纸质文献相关的工作不论在部门职能,还是人员配给,在机构规划中越来越淡化[9]。

4.3 灵活性的跨职能机构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已改以往固定的等级模式,采取稳定和灵活相结合的组织原则,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一方面有利于图书馆各种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与能力,释放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个人价值,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各个部门的专业特长,为满足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提供更新、更好、更为专业的服务[10]。另外,也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公共图书馆人员编制匮乏的现状,能有效解决高度集权、协调性不高、反应迟缓等问题。如河北省图书馆利用自身综合优势,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十余年的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地验证。活动中,河北省图书馆打破单纯按职能划分部门的做法,以研究辅导部为基础,从采编部、少儿部、宣传推广部、教育培训部抽调专家和业务骨干,成立专门的活动办公室,分别负责编制推荐书目、购置活动用书、深入学校进行动员、实施宣传和推广方案、成果收集与评奖等环节,成功将融展览、讲座、演出、文献阅读、与读者互动为一体的立体阅读活动开展得声势浩大、如火如荼。通过建立灵活性临时机构的方式使同一名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业务上的联系,又可以灵活加入重要的阶段性工作。在维持组织机构稳定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重大问题馆长集中指挥,职能部门主任协调,任务团队领导解决。有效加强图书馆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提高跨部门任务的执行力。

5 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组织机构设置有着高度统一和相对稳定的共性特征,确保了图书馆事业持续稳步地发展。但也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图书馆业务发展和读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不断加以整合,建立更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组织机构模式,并向着有序、弹性、动态、多能的组织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业务与人员配置的最优化。相应地,图书馆部门组织机构的调整优化也成为进一步推动事业发展与业务工作,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1] 柯平.重新定义图书馆[J].图书馆,2012,(5):1-5,20.

[2] 李雯,陈有志,郑章飞,等.“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J].图书馆,2016,(11):107-111.

[3] 容杰,腾静静.国家图书馆组织机构沿革略述[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1,(3):63-69.

[4] 柴汝新.从一副楹联看直隶图书馆藏书之命运[J].文物春秋,2010,(1):76-78.

[5] 高美云.公共图书馆机构设置情况调查与构想[J].晋图学刊,2013,(5):65-68.

[6] 贾东琴.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变革历程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5,(2):28-36.

[7] 解利军.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优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4.

[8] 马秀娟,李会敏.直隶图书馆考略[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74-77.

[9] 曲蕴.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探索——以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4,(10):42-44.

[10] 李雯,陈有志,郑章飞.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J].图书馆,2016,(11):107-111.

猜你喜欢
职能河北省设置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河北省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职能与功能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