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勇
(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536)
结节病会使机体多系统受到侵犯,是慢性疾病的一种,其中有90%会累及到肺部,病变呈现为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1]。传统诊断肺结节病多应用X线检查的方式,但是这种检查方式缺乏特异性表现,很容易发生误诊,延误治疗时机[2],随着CT在临床检查应用的广泛推广,将CT检查应用于肺结节病诊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两种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32例肺结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1.5±2.8)岁;所选32例研究对象均符合肺结节病相关诊断标准,32例患者经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肺结节病,排除了结核、肺癌等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出浅表淋巴结肿大、咳嗽、关节肿痛、乏力、胸闷及发热、脾大、血小板减少、胸痛等症状。
1.2.1 胸部X线检查
采用胸部X线进行检查,肺门淋巴结肿大诊断肺门淋巴结肿大,观察两侧对称性,诊断出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节是否呈类圆形,测量结节直径,观察淋巴结密度中等且边缘是否清楚,观察结节外缘是否分叶状。胸片上可以观察到为肺内病变,其中结节边缘清楚且密度中等,两肺纹理增加。
1.2.2 高分辨率CT检查
选择美国GE多层螺旋CT机由患者肺尖部直至隔顶进行扫描,其中常规扫描设置电压为120 kV,设置电流为250 mAs,设置扫描准直器宽0.75 mm,设置扫描层距与层厚分别为10 mm与3 mm,分析病变部位以后,再以5 mm层扫描病灶。增强扫描在扫描前指导患者应用碘海醇维持注射,取80~100 mL控制在3.0 mL/s的流速,实施动脉期和静脉期、平衡期的增强扫描,取最大径对结节病灶进行测定,计算出病灶增强的CT值。
观察并记录32肺结节病患者经胸部X线诊断与高分辨率CT诊断的结果后进行对比,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式诊断出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肺内病灶例数,再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分期结果[3]。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线诊断肺门淋巴结肿大20例(62.5%),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31.25%),肺内病灶10例(31.25%);高分辨率CT诊断肺门淋巴结肿大25例(78.13%),纵隔淋巴结肿大20例(62.5%),肺内病灶20例(62.5%);诊断结果对比有差异(P<0.05)。
X线诊断分期0期6例(1 8.7 5%),Ⅰ期1 3例(40.63%),Ⅱ期9例(28.13%),Ⅲ期4例(12.5%);高分辨率CT诊断分期0期3例(9.38%),Ⅰ期9例(28.13%),Ⅱ期18例(56.25%),Ⅲ期2例(6.25%),诊断分期结果对比有差异(P<0.05)。
结节病影像学最常见的表现为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75%~80%患者均会有此类表现尤其是右气管帝与右肺门、左肺门等处发生淋巴结肿大更为典型,胸部X线片检查与高分辨率CT检查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对结节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大多认为是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等发生紊乱造成[4]。其中肺结节病病变表现出非特异性肺泡炎,当病变进展到晚期时还会表现出肺间质纤维化,而肉芽肿和结核性肉芽肿也近似,呈星形体与小体,病灶中有着丰富的网状纤维,所以,结节十分容易发生纤维化,而肉芽肿处在支气管与血管间质间,也会出现在肺泡间隔,病变晚期还会累及至胸膜。而肺门影模糊,经X线片很难区别于血管性肺门影增大,容易发生误诊。当肿大淋巴结布于气管前后时,应用X线片检查根本无法显示。而高分辨率CT对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极高,还能对纵隔肿块成分、压迫周围组织情况都得出准确的结论,可见,高分辨率CT诊断最大优势是可以对肿大淋巴结数量、直径等得出准确的计算结果,将淋巴结的边缘和分叶也能清晰的显现出来,对压迫、浸润及钙化等得出准确的结论[5]。结节影为结节病肺内表现,其非干酪性肉芽肿加上软组织的重叠限制,很难应用X线发现。高分辨率CT则可以清晰的显示出隐蔽处的结节和小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片,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可见,通过本次研究胸部X线鉴别与高分辨率CT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结果发现,高分辨率CT对肺结节鉴别诊断结果和分期更准确,可以配合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1] 朱 海,吴胜吉,吴志远,等.36例孤立性肺结节CT诊断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3):205-207.
[2] 刘黎明,马金山.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疗现状分析[J].新疆医学,2017,47(4):423-426.
[3] 何 超,林万里,任巧文.孤立性肺结节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良恶性的特异度与灵敏度[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3):67-99.
[4] 刘 伟,刘 晶,伍建林,等.老年人周围型肺结节良恶性CT征象及处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8):5271-5273.
[5] 陈 颖,胡春洪,林 盪,等.多排螺旋CT薄层重组和高分辨率CT靶扫对肺微小结节的价值比较[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6(11):1617-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