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分析

2017-03-08 07:13:2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肠套叠生理盐水灌肠

徐 藕

(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社区服务中心超声科,上海 200333)

三种方法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分析

徐 藕

(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社区服务中心超声科,上海 200333)

目的 探讨X线引导下空气灌肠、超声引导下空气灌肠及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24例肠套叠患儿,其中X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对照1组)120例,超声引导下空气灌肠(对照2组)78例,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观察组)126例。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复位成功率(97.61%),显著高于对照1组(79.16%)及对照2组(83.3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复位成功率高,且具有复位时间短、并发症少、无辐射的优点,值得推广。

小儿肠套叠;超声;生理盐水灌肠

肠套叠是最常见的小儿急腹症之一,约90%以上的肠套叠出现而婴幼儿阶段,患儿年龄一般不足2岁[1]。肠套叠患儿主要有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粘液血便、腹痛、腹部包块等临床症状,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未未及时给予患儿有效治疗,可逐渐发展为为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甚至肠穿孔,危及患儿生命,因此积极给予患儿科学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我院近10年来先后采用了X线引导下空气灌肠、超声引导下空气灌肠及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对我院324例肠套叠患儿进行研究,其中2007年1月~2010年6月使用X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对照1组)120例,2010年6月~2012年8月行超声引导下空气灌肠(对照2组)78例,2012年9月~2016年12月行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观察组)126例。纳入标准:①患儿均在发病48 h内来院就诊;②患儿全身状况相对较好,意识清楚;③患儿套叠长度在5 cm以下;④患儿未见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①话说呢让发病时间长,已经超过48h;②全身情况差,存在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者;③高度腹胀、腹膜刺激症,X线腹部平片可见多数液平面者;④套叠长度超过5 cm;⑤小肠型肠套叠。对照1组男65 例,女55例,年龄3个月至5岁[(2.7±1.4)岁],发病时间1~48 h[(17.9±5.4)h];肠套叠包块位置:右侧腹腔92例,左侧腹腔20 例,上侧腹腔8例。阵发性哭闹117例,呕吐116例,果酱样便36例,腹胀53例。对照2组男42例,女36例,年龄5个月至5.5岁[(2.5±1.6)岁],发病时间1~48 h[(17.2±5.9)h];肠套叠包块位置:右侧腹腔64例,左侧腹腔10 例,上侧腹腔4例。阵发性哭闹或腹痛77例,呕吐73例,果酱样便12例,腹胀23例。观察组男67例,女53例,年龄4个月至5.6岁[(2.6±1.4)岁],发病时间2~48 h[(17.5±6.3)h];包块位置:右侧腹腔86例,左侧腹腔28例,上侧腹腔12例。阵发性哭闹或腹痛115例,呕吐112例,果酱样便28 例,腹胀32 例。三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肠套叠诊断标准

①患儿有阵发性哭闹,呕吐、便血、腹痛等临床症状;②患儿腹部有可触及的光滑的腊肠样肿块,且具有一定的移动性;③患儿接受超声检查,结果可见“套筒征”,进行横断扫描,结果可见“同心圆征”或“靶环征”。

1.3 方法

①对照1组:在X 线透视下接受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就是经患儿肛门将Foley管插入,向球囊内充气并妥善固定。在数字胃肠机的监视下,应用压力灌肠仪缓慢注入空气,压力保持在60~110 mmHg,最大不超过120 mmHg,同时进行手法按摩。在治疗过程中,有大量气体进入小肠内,未见术肠套叠肿块影,视为复位成功。②对照2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Foley管经患儿肛门插入7~8 cm,向Foley管球囊中注气固定,防止Foley管在注气时滑出。在超声引导下,应用压力灌肠仪缓慢注入空气,压力保持在60~110 mmHg,最大不超过120 mmHg,同时予以手法按摩。如发现套头消失,大量气体进入小肠,表明肠管恢复通畅,复位成功。③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经患儿肛门将球气囊肛管插入,插入深度在7~8 cm范围内,在气囊充气,充气量约为20~30 mL,侧管接血压计监测注水压力,另一端为注水口,输液架高度与床高相差约125~155 cm(约相当于压力80~100 mmHg)。将37~40℃的生理盐水连续输注进行灌肠处理,利用血压计对注水压力进行检测,将水压维持在80~100 mmHg。注入的生理盐水可依次经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结肠脾曲最后到达肿块位置。这时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可见水流受阻情况,呈“半岛征”及“杯口征”。套头向盲肠方向慢慢移动,包块体积可逐渐缩小至消失,随后灌肠液可在短时间内流向回肠末端,回肠快速充盈,这时表示复位成功,患儿哭闹现象逐渐停止。

1.4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儿复位成功率、复位成功用时、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复位成功率

观察组患儿复位成功率为97.61%,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的79.16%、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复位时间

成功复位患儿中,观察组患儿平均用时(22.38±6.12)min,对照1组(37.35±7.32)min,对照2组(35.27±6.65)min,观察组复位平均用时显著短于2个对照组(P<0.05)。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59%,显著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的9.17%和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小儿肠套叠临床治疗主要以非手术治疗方式为主。在X射线引导下进行空气灌肠复位属于异常临床常用的小儿肠套叠传统非手术治疗方法,临床应用率较高。然而,该方法由于辐射的原因,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及后期生育都有一定不良影响,且不能对肠套叠进行定量诊断,也不能准确判断整复成功率、评估患儿预后。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成为临床工作者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在临床各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其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中显现出明显优势。中外研究者对X线与超声诊断肠套叠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腹部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明显优于腹部X线[3,4]。超声检查具有细微的软组织分辨力、局部血流显像力、动态观察力和无放射性等特点,在未来临床发展中势必取代放射线下操作诊治肠套叠。当然超声不能穿透气体特性是它的不足,在腹腔内积气明显时可能还需要X线方面的辅助诊断。

近几年仍有文献报道,认为目前空气灌肠仍是肠套叠主要的非手术诊治方法,空气灌肠与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也无显著差别[5]。也有研究认为,超声对气体有较高敏感性,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气体易通过回盲瓣,在回肠套叠整复治疗上较生理盐水灌肠有明显优势,而且方便、快捷,又避免了常规X 线透视的辐射损害[6]。

在本次研究中,在X线下进行空气灌肠,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空气灌肠及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对患儿临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从复位成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复位成功率(97.61%)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79.16%和83.33%)。从复位时间来比较,观察组患儿平均用时(22.38±6.12)min,对照1组(37.35±7.32)min,对照2组(35.27±6.65)min,观察组复位平均用时显著短于2个对照组。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9%)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为9.17%和10.26%)。

与以往X射线引导空气灌肠法相比,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空气灌肠及生理盐水灌肠,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超声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具有避免小儿及医护人员遭受X线辐射的危险。②具有较高的复位成功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复位成功率(97.61%)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79.16%和83.33%),这和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7,8]。在超声引导下开展生理盐水灌肠治疗,还能在超声室以外的儿科病房实施,这对于部分发病时间长且病情复杂的患儿,医生可按照患儿影像资料资料显示的血流信号来对其病情进行准确评估[9],若套入肠管未见坏死征象,可将患儿转入手术室,在麻醉下松弛肠管,然后实施灌肠复位,从而提升复位成功率[10]。③有助于鉴别及辅助诊断是否存在肠腔内占位性病变所致的继发性肠套叠,可以准确评估肠腔内占位性病变的解剖位置、分段,同时还能有效鉴别腹腔占位性病变的来源以及和肠道系统之间的相关性。④在操作中,可以将病变部位清晰的显示出来,影像学资料直观、清晰,有助于减少治疗时间,提高复位成功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平均用时(22.38±6.12)min,对照1组(37.35±7.32)min,对照2组(35.27±6.65)min,观察组复位平均用时显著短于2个对照组。⑤由于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儿距离很近,有利于临床医生随时观察患儿的病情,从而改行手术的指征,提高患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另一方面,肠套叠患儿受呕吐、拒食及腹泻因素的影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在患儿肠壁注入生理盐水,也有助于缓解其脱水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9%)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为9.17%和10.26%)。

总之,本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具有操作简便、医患双方同时避免了X线伤害,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安全系数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1] 单叔煤,李贵斌,赵卫斌,等.实时超声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1):141-142,146.

[2] 腾 想,杨孟选,朱倩如,等.高频彩超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11):1044-1046.

[3] Weihmiller SN,Buonomo C,Baehur R.Risk stratification of children being evaluated for intussusception[J].Pediatrics, 2011,127(2):e296-e303.

[4] 史莉玲,杜联芳,苏一巾.小儿肠套叠超声与X线平片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1):16-18.

[5] 汪 晨,裘宇辉,田 由,等.空气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414例临床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8(6):366-367.

[6] 孙 博,田 军,班永光,等.超声下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0):1825-1828.

[7] 王松楠,李清华,周 岩,等.超声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技术改进及评价[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6,37(8):597-601.

[8] 刘传荣,刘 辉,钟 斌,等.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10年总结[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4,13(6):560-561.

[9] 彭开兵.小儿肠套叠20例的超声诊断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6):178-179.

[10] 杨 军.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2):51-53.

本文编辑:吴玲丽

R574

B

ISSN.2095-8242.2017.034.6598.02

猜你喜欢
肠套叠生理盐水灌肠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自制生理盐水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现代农业(2016年4期)2016-02-28 18:42:27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
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为什么是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