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琳
抓住“趣”点,让音乐课充满魅力
文︳罗琳
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容易让孩子们觉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赏的情趣。如果教者在设计上不花心思,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听赏课上的孩子们要么表现出一副茫然的表情,要么坐立不安,或和着音乐说说笑笑,一堂听赏课就变成了一个“农贸市场”,音乐也就变成了“噪音”。怎样培养孩子们听赏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听赏能力呢?
大多数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背景,而创作背景往往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听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在音乐作品听赏前,不妨给孩子们先来一段生动的故事讲述。我教学听赏《四小天鹅舞曲》前,先给孩子们讲四小天鹅的故事:被魔王施法的公主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天鹅遇到王子后得到了他的帮助,而公主身边同样被施了魔法变成四只小天鹅的四个侍女,在得知天鹅公主与王子彼此深深爱上对方的消息后,在湖边跳起了欢快、活泼的舞蹈。随即切入音乐,课件播放四小天鹅的表演。这种音画结合的故事情境的创设,不但介绍了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激发了学生的听赏兴趣和对音乐的联想,一举两得。
律动可以调动多种感官感受音乐,加深对音乐的体验,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所以,律动参与听赏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孩子再合适不过。如管弦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情绪欢快活泼,孩子们在听到这首乐曲时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动起来。因此在欣赏前我抓住“情绪”这一要素,在初听时老师就带学生随着乐律动起来。然后相机教学简易的三拍舞步,再播放乐曲,学生手拉手一起跳,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听赏激情。等学生能较好掌握三拍子舞步后,再介绍乐曲,然后让学生认真聆听。这时的学生显然没有刚听到音乐时那么兴奋,能安静地聆听感知音乐形象了。还如在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时,先不介绍曲名,抓住“力度”这一要素,引导孩子们用身体律动感知音乐力度的变化:有的孩子听到定音鼓模仿的雷声时,做出很夸张的打鼓动作和惊恐的表情;有的孩子听到雨声时,使劲地抖动着可爱的双手;有的孩子在听到风声时,嘟起小嘴巴呼呼地吹……在律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感知音乐形象,一节课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
一首音乐作品中,音乐主题往往是最具特色且出现频率最高的。音乐主题一般较为集中地表现了乐曲的情绪与情感或音乐形象,抓住了音乐主题,也就把握了作品的主旨。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主题,对激发兴趣、引发联想、加深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低年级孩子对于填词演唱主题的方式更感兴趣。如在欣赏《铁匠波尔卡》时,我先从音乐主题填词演唱入手:丁当当铁匠打铁真快活,丁当丁当铁匠打铁真快活。欢快的旋律,有趣的歌词,师生接龙唱,男女对唱,请学生上台指挥全班齐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这时再切入整曲听赏:这首乐曲中,会有你熟悉的音乐吗?一起来听听!听到熟悉的音乐请大家一起跟唱,并数数自己共唱了几遍。恰到好处的设疑,孩子们的兴趣被充分点燃了。
(作者单位:长沙县星沙盼盼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