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栀逍遥散临床验案举隅

2017-03-08 02:22:50李婷婷李廷荃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丹栀合欢皮诸症

李婷婷,李廷荃

(1.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级研究生,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丹栀逍遥散临床验案举隅

李婷婷1,李廷荃2*

(1.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级研究生,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文章介绍了李廷荃教授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心悸、郁证、绝经前后诸症的临床经验,治疗此类病症,谨守病机,辨证论治,皆可取得良效。

丹栀逍遥散;心悸;郁证;绝经前后诸症

1 前 言

丹栀逍遥散为明朝名医薛凯父子首创,因其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而成,故又名加味逍遥散、八味逍遥散。笔者导师为山西省名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师从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张琪教授和首届全国名中医王晞星教授,临床思路开阔,用药灵活,用此方治疗诸多疾病,疗效显著,现列举三例,以飨同道。

1.1 心悸

迟某,女,64岁,2015年11月4日初诊。患者一年来时有心悸,伴有周身疲乏无力,烘热汗出,偶有不自主手抖,心烦易怒,口干喜饮,纳可,大小便调。舌质暗红,苔白,脉滑。既往有“甲亢”病史,未规律服药。辨证属阴虚肝郁,治以疏肝解郁,养阴清热,宁心定悸。药用:当归10 g,白芍10 g,白术10 g,茯苓15 g,柴胡10 g,薄荷10 g,丹皮10 g,栀子10 g,生地黄10 g,山萸肉15 g,夏枯草30 g,炒酸枣仁30 g,合欢皮30 g,甘草6 g。服上方7剂后,心悸、手抖、口干症减,右胁肋部有阵发性刺痛感,上方去夏枯草,加香附10 g,继服7剂后诸症大有缓减。

按:心悸是一种病人自觉心中惊惕、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病证[1]。病因多为情志波动或过度劳累。心悸分为惊悸和怔忡。中医学上认为,本病病机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气血阴阳亏损,致心神不养,心主不安;其二:病理因素火、瘀、痰、饮阻滞心脉,扰乱心神。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本案患者证属阴血亏虚,肝经郁热。阴血不足,不能上养心神而出现心悸;肝主筋,阴血虚不能濡养筋脉故而可见手抖;肝郁不得疏,久之郁而化火,而出现心烦易怒、口干喜饮;舌暗红、脉滑为有热的征象。方中生地黄甘寒质润,养阴清热;山萸肉酸涩性温,能补益肝肾,收敛止汗;当归、白芍补血敛阴,使血充肝柔;柴胡疏理肝气;加薄荷,具有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的作用;白术、茯苓、甘草三味药健脾益气宁心;丹皮、夏枯草清肝热,栀子除烦泻火;炒枣仁、合欢皮养心疏肝;甘草兼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气血充和,心神自安。

1.2 郁证

刘某,男,44岁,2015年8月19日初诊。该患者近一个月,因情志不畅,工作压力大出现周身乏力,双腿酸困,心烦、口干,善太息,纳食欠佳,睡眠一般,枕后汗出,小便色黄,大便调。舌质嫩,舌边红,苔薄,脉细弦。细辨其证,属肝郁阴虚。药用:熟地15 g,山萸肉30 g,当归10 g,白芍10 g,柴胡10 g,薄荷10 g,白术15 g,茯苓30 g,丹皮10 g,栀子10 g,郁金15 g,炒枣仁30 g,合欢皮30 g,甘草6 g。7剂后复诊,患者双腿酸困明显减轻,余症皆有所好转,上方生地易熟地,加地骨皮、川断,继服7剂,巩固疗效,1周之后随访,诸症悉除。

按:《医贯》有言:“丹溪先生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之病,多生于郁。”郁证的发病与肝最为密切,情志失调是其总的病因。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使职场中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面临的压力更是有增无减。本案患者病因起于工作压力大,心情不畅,劳心过度,暗耗阴血,肝体失养,肝用失常,疏泄失司,而发为郁证。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脾主肌肉,主四肢,从五行相克来分析,肝木克伐脾土,肝失疏泄进而影响脾的正常生理功能,故患者出现乏力,腿酸困,纳食欠佳。肝郁日久,常易化火生热出现口干、小便黄;肝火上扰心神则心烦。舌嫩红,边红,脉弦细,属肝郁有热,兼有阴血虚的征象。方中柴胡、郁金、薄荷疏理肝气;熟地、山茱萸、当归、白芍四药合用以养血,血和则肝柔。木郁不疏致脾土失运,以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宁心益气;丹皮、栀子清肝热;炒枣仁、合欢皮疏肝郁、养心神;甘草调和诸药。

1.3 绝经前后诸症

巩某,女,48岁,2016年10月12日初诊。一年来腰腿困明显加重,夜间困甚影响睡眠,月经紊乱,今年行经1次,烘热汗出,易心烦、急躁,口干欲饮,纳食可,眠一般,大便2~3日1行,排便无力,便意差,小便调。舌质红,苔薄,脉细。细辨其证,为肝肾阴虚有郁热,当补肾养阴,疏肝清热。药用:生地10 g,山萸肉30 g,当归10 g,白芍10 g,丹皮10 g,栀子10 g,茯苓30 g,知母10 g,仙灵脾15 g,狗脊30 g,杜仲15 g,浮小麦30 g,川牛膝15 g,甘草6 g。服上药14剂后再诊,患者腰腿困、烘热汗出的症状十去其八。继服上方调理,一个月后随访,诸症得除。

按:绝经前后诸症,即西医学的“更年期综合征”,是指绝经前后的妇女,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证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情志不宁等[2]。究其原因多由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素问 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该患者年近五十,正值绝经前后,肾阴不足,冲任失调则月经紊乱;肝肾同居于下焦,乙癸同源,肾阴亏损,肝血亏虚不能充盈肌肉脏腑可见腰酸腿困,烦热汗出,腰为肾之府,肾虚则同样会导致腰腿困,二者相互影响;肝经内郁化热化火,则出现口干。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养血疏肝清热,知母入肾经滋肾阴,还可润燥除烦,浮小麦敛汗,酌加仙灵脾、狗脊、杜仲、川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壮筋骨。

2 讨 论

在临床实践中,丹栀逍遥散是调和肝脾、清郁热的一剂良方。中医藏象学认为,肝主疏泄,具有藏血功能,为“血海”,阴血虚少,不能上养心神而心悸;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致郁证。处于更年期的妇女情绪很不稳定,最易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血脉不通畅,月经紊乱。此期如果只将补肾作为唯一疗法,那么要想取得较快的治疗速度是极为困难的。因此,合理的治法是在补肾调冲任、滋水涵木的同时,还应疏肝解郁清热、调畅气机[3]。根据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在临床实践中,勿拘泥于病名,精心辨证,只要以本方功效和病机为切入点,就可灵活应用古方,拓宽本方的应用范围。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6.

[2]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69.

[3] 运 强,付 烊.丹栀逍遥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2015,35(5):495-497.

本文编辑:吴 卫

R282

A

ISSN.2095-8242.2017.24.4618.02

李廷荃

猜你喜欢
丹栀合欢皮诸症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基层中医药(2022年7期)2022-11-17 08:25:24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基于质量常数法的合欢皮饮片等级评价
医药前沿(2019年31期)2019-12-05 06:22:56
合欢皮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丹栀逍遥丸微生物限度验证方法的建立与比对
合欢皮总皂苷对小鼠神经系统的SOD、GSH-PX活性及COX-2、CaN表达的影响
中成药(2015年11期)2015-12-08 03:00:38
治神经衰弱
妇女生活(2015年3期)2015-09-10 07:22:44
杞黄补阴丸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临床研究
丹栀逍遥散验案3则
丹栀逍遥散临床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