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防治的新进展述评

2017-03-08 01:33:59张安轩崔鹏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8期
关键词:抗癌激酶靶向

张安轩,崔鹏宇

(云南省肿瘤医院麻醉手术科,云南 昆明 650118)

靶向抗癌药物可结合肿瘤的生长和增殖过程内特异性靶点,选择性杀死癌细胞,其在治疗癌症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例如小分子,单克隆体等药物等均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就我国来讲,上述三种抗肿瘤靶向药物已经被应用于临床。预测今后几年,靶向治疗势必会取代现有疗法,成为癌症防治的新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本文现就最近几年靶向抗癌药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现报告如下

1 靶向抗癌药物进展详情

1.1 单克隆抗体药物

1.1.1 利妥昔单抗

该药物可令药物抵抗性淋巴细胞对于某些化疗药细胞毒性敏感性增强,为 嵌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其和纵贯细胞膜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该抗原位在成熟B细胞和前B细胞中但在正常组织中并不存在,这种抗原在绝大部分B淋巴细胞型何杰氏淋巴瘤。结合抗体以后,CD20不会在细胞膜中脱落,主要以不游离抗原形式存在于血浆循环之中,所以说,其并不会和抗体产生竞争性结合效应。有体外研究证实[1],利妥昔单抗会令药物抵抗性淋巴细胞对于一些化疗药细胞毒性敏感性增强,适合于反复发作性非何杰金氏病患者。

1.1.2 尼妥珠单抗

单克隆抗体是针对特异性抗原所产生的纯化抗体,其专一性较强,可特异性的针对肿瘤细胞实现靶向治疗,就分子水平逆转癌细胞不良生物学行为,因此其也被称之为“生物导弹”。这种药物有着靶性强,特异程度高,安全性强的特征,可作为辅助化疗药物,其代表了肿瘤治疗的新方向[2]。

1.2 细胞凋亡诱导药物

主要为硼替佐米,该物质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内,是26S蛋白酶糜蛋白样活性可逆抑制物质,26S为大型蛋白质复合体,为可降解泛蛋白,该蛋白的通道对于调节特异性蛋白细胞中的浓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保证细胞稳定。有实验证实,硼替佐米对于多种形态肿瘤细胞存在细胞毒性,可延迟多种肿瘤生长[3]。

1.3 抗肿瘤小分子药品

1.3.1 吉非替尼

吉非替尼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药物,其在治疗既往接受过化疗失败或者化疗不耐受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中有着一定效果,药物能够竞争EGFR-TK催化区内某些结合位点,中断信号专递。促使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其已经在2003年被FDA批准为治疗NSCLC的三线药物。

1.3.2 伊马替尼

伊马替尼无论是在体内或者体外均能够在细胞水平上对Bcr-Abl酪氨酸激酶加以抑制,可选择性的抑制Bcr-Abl阳性系细胞,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新鲜细胞凋亡和增殖,值得说明的是,这种物质还能够全面抑制血小板PDGF受体,c-Kit受体等物质的酪氨酸激酶,进而对干细胞因子与PDGF的介导行为加以抑制,临床资料显示,一些患者会对此产生耐药性,这种药物对于治疗无法进行手术或者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者的效果较好。

1.3.3 索拉非尼

其为多激酶抑制剂的一种,临床资料证实,这种药物可抑制多种细胞内与表面的激酶,在此其中也包含VEGFR-2,PDGFR-β,VEGFR-3和RAF激酶等。由此能够看出,索拉非尼有着多重抗癌效果。(1)其可以对RAF/MEK/ERK信号传导加以抑制,直接阻断肿瘤生长;(2)这种药物可以对PDGFR和VEGFR抑制,进而中断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对肿瘤生长造成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为38~49%。高峰时间为3 h,消除半衰期为25~48 h,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99.5%以上[4]。

1.3.4 舒尼替尼

舒尼替尼为多靶向性治疗肿瘤口服药物,其主要开发目标为:对于既往疗法无响应或不耐受的胃肠道基质肿瘤或者转移性肾细胞癌,其能够选择性的靶向一些蛋白受体,这种作用也可被称之为“分子开关”。舒尼替尼的上述适应症已经被美国药监局授予为“快通道”审批地位。舒尼替尼除了会终止肿瘤细胞血液供应之外,也会对其加以攻击。舒尼替尼有可能代表了新的靶向疗法问世,其除了可以直接攻击肿瘤之外,毒副作用也低,临床优势较为显著。

2 抗癌药物相关展望

迄今为止,靶向药物依旧未能成为我国抗癌药物市场的主流,虽说该类药物价格较高,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在20%以下,但该门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愈加广泛是不容置疑的。随着用药金额猛增,其贡献率也接近30%[5]。

有学者预测,靶向治疗必将成为新世纪抗癌治疗的新标准。预计到2017年,靶向药的所占时长份额会大幅度增长,部分药物靶点在几类重大癌症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把靶向治疗有着巨大潜力。

全面探析靶向药物的抗癌能力,已经成为了临床工作的重点内容,日后这种治疗方式势必成为主流。

为了更快实现该项目标,下述问题亟待解决:筛选出合适的载体,目的在于取得良好的缓释能力和释药速度;提升药物的载药量,降低循环时间降解和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全面改善载体表面的性质,提升主动靶性,降低网状内皮吞噬。探究药物在机体内药代动力学管理,寻求机体内因素和血液变学指标对微球定位,缓释与降解的影响途径。寻求合适用药途径,以取得良好效果。

[1] 穆京海,叶 舟,张 权,等.介孔二氧化硅在癌症化疗药物控释和靶向输送中的应用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6,6(3):179-184.

[2] 宋艳宁,张赫然,尹东东,等.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癌症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6(3):165-171.

[3] 安 然,胡 博,郎小玲,等.靶向Axl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43(3):420-424.

[4] 胡 敏,王继贵.肿瘤靶向药物相关受体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6,4(1):13-17.

[5] 邓 薇,沈 琳.胃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1):1531-1538.

猜你喜欢
抗癌激酶靶向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38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蚓激酶对UUO大鼠肾组织NOX4、FAK、Src的影响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18
抗癌之窗快乐摄影
抗癌之窗(2020年1期)2020-05-21 10:18:10
三十年跑成抗癌明星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26
抗癌新闻
黏着斑激酶和踝蛋白在黏着斑合成代谢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