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娓
(新疆石河子纺织医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4)
儿科临床上阿奇霉素是一种抗生素,由于细菌引发的炎症或者感性性的疾病,阿奇霉素具备比较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率低。所以临床上应用频繁。阿奇霉素毒副作用小,治疗儿童疾病的时候,由于患儿年龄小、身体并未全部发育、抵抗力差等原因,容易由于不合理使用药物给患儿带来不良反应[1],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文中将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患儿110例使用阿奇霉素产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介绍,具体研究报告见下文。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为10~14岁。对照组男性为36例,女性19例,年龄为2~10岁。全部患儿都经过医院确诊,并未出现其他的严重慢性疾病,达到标准。两组资料比较,差异并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要利用阿奇霉素进行静脉滴注,严格根据患儿的体重来给药,静脉滴注剂量为10 mg/kg·d。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用药的剂量严格根据患儿的体重给药,10 mg/kg·d。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数据都利用了统计学软件SPSS 18.0来处理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P<0.05表示。
针对患儿用药之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过敏性反应;神经系统损害、静脉炎等等。全部不良反应均进行了对症处理,并未产生严重后果。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P>0.05)。
本次研究过程中的全部110例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重点包括了胃肠道、过敏、静脉炎和神经系统损害等等,根据上述文中详细分析可以知道,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下面几方面因素。
3.1.1 胃肠道反应
全部患儿中产生胃肠道反应率最高,临床上胃肠道反应的重要表现就是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大多数胃肠道反应患儿都是经过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之后才产生的。
3.1.2 过敏反应
所有过敏反应的病患包括过敏性皮疹以及休克两方面。阿奇霉素的口服或者静脉滴注,都会产生过敏性皮疹现象,产生的时间不一样,有十几分钟,也有几天的。过敏性休克大多数出现在静脉滴注几分钟之后,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脸色苍白等情况。
3.1.3 静脉炎
大部分患者出现静脉炎也是浅静脉炎,静脉血管作为急性无菌性炎症,部分的患儿产生了发热、白细胞总数增多的情况。
3.1.4 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临床上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表现就是口干烦躁症状。经过综合研究分析的结果表示,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除去与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副作用、患儿抵抗能力差等有密切关联之外,和用药不科学、不合理有直接关系。例如给药剂量较大、静脉滴注的速度快、静脉滴注的时间更长、应用高浓度药物、给药途径不合理等,所以,都可能导致患儿产生不良反应。
儿科临床当中,不正确的应用阿奇霉素将导致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的同时,医护者需要立刻停止让患儿应用阿奇霉素,一旦不良反应的有关症状无法消除,要利用有关措施来控制不良反应。
首先,建立完善阿奇霉素药学监护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部门所颁布的制度,将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健全,特别是针对应用阿奇霉素的儿科产生不良反应情况,将全方位的监护制度确定好,保证有效贯彻落实儿科不良反应监护工作。
其次,加强对儿科的日常监督看护工作,临床医生要参加到日常医疗查房工作当中,便于动态了解患儿的用药情况,加强审核管理药区用药医嘱,面对患儿应用的阿奇霉素和其他药物配伍禁忌、互相作用实现深入分析研究[2]。对可能产生阿奇霉素问题或者具备非常高的治疗难度的患儿来讲,应用全程化的药学监护,参加到阿奇霉素治疗方案的设计实施与监护过程中,尽可能保证阿奇霉素的合理有效性,将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另外,引导护理工作者做好药物清领、保管和使用工作,保证更加合理正确的来实现对阿奇霉素的应用。
然后,关心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关注阿奇霉素应用的安全可靠度,严格将药物浓度以及药物剂量控制在科学范畴当中,尽可能的将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几率减少,利用更加有效的不良反应控制措施。例如,为了更好的减少胃肠道反应,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基础上利用维生素;为了更好的降低皮疹反应出现,要停止药物使用,给患者氯雷他定、丁酸氢化等药物实现抗过敏治疗[3];为了更好的避免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产生,要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加强护理效果,减少因为炎症产生的不良反应几率。
最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有效将医护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同时也同样作为减少阿奇霉素产生不良反应的良好措施之一。利用培训学习的手段,确保提高儿科医护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更好的正确使用阿奇霉素的使用剂量、浓度,确保更高的一次穿刺率,降低药物给患者身体带来的刺激。
最重要的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对阿奇霉素的适应证要严格控制:阿奇霉素的主要适应证是敏感菌造成的急性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沙眼衣原体、衣原体非典型肺炎等[4]。患儿进行抗菌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利用细菌培养,按照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来选择应用阿奇霉素。两岁之下的患儿口服阿奇霉素的安全和疗效并不十分确定。十六岁之下的患儿注射阿奇霉素安全性也并不是确定。因而,临床上应用阿奇霉素要十分慎重。此外,针对患儿应用阿奇霉素之前,要仔细询问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史,对有些过敏体质以及药物过敏的患儿,要对其阿奇霉素使用之后的临床反应进行仔细观察,针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过敏的患者禁用。第二,严格监护给药的方式。目前的儿科临床当中,应用阿奇霉素口服制剂已经非常广泛而且治疗效果十分显著[5]。所以使用阿奇霉素的同时,首要任务就是要选择口服的给药方式,如果没有必要不需要利用注射给药的方法。针对病情十分严重的、口服治疗存在困难的患儿需要利用静脉注射的方法来使用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应用到儿科临床当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涉及非常多的方面,由于药物自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长时间高剂量应用阿奇霉素,直接增加了不良反应出现率,而且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而,临床儿科治疗过程中,医生利用阿奇霉素治疗疾病过程中,一定要深入了解药物使用效果,加强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干预水平,保证临床阿奇霉素的使用安全效果。
总而言之,应用阿奇霉素将造成患儿产生很多不良反应,给患儿身体健康带来影响,所以儿科门诊医护人员要按照阿奇霉素应用资料综合自身的临床经验,有效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并发症产生几率。保证药物在儿科治疗过程中具备更高的安全水平。
[1] 汤凤玲.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5):6886+6888.
[2] 段彦清.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2):217+220.
[3] 张灵鋆.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发生的不良反应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4):355.
[4] 张 静,石祥奎.儿科应用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不良反应61例分析[J].淮海医药,2016,34(01):97-99.
[5] 司 斌.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的不良反应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0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