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 ,孙宁 ,孙永健 ,通信作者,张颖 ,路雨 ,何媛媛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nk)又名北冬虫夏草,是蛹虫草真菌寄生在鳞翅目昆虫蛹上形成的子座与蛹的复合体[1-3]。蛹虫草富含虫草素、虫草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衰老等功效,既可以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还可以制成功能性食品和饮料,前景非常广阔[4-6]。在自然环境中,蛹虫草菌成功侵染虫蛹并萌发子实体,需要在特定气候及生态条件下完成,因此野生蛹虫草资源较为珍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7-10]。研究人员已从菌种选育、寄主选择、栽培条件、产品开发等多个角度对人工蛹虫草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11-16]。本研究利用营养成分丰富、养殖技术成熟、一年可生发两代的柞蚕蛹(Antheraea pernyiPupa)为寄主,探讨人工培育蛹虫草过程中,菌种侵染柞蚕蛹的关键因素,以优化侵染方法。成果的应用可为快速、优质生产人工蛹虫草提供保障,保护野生蛹虫草资源。
1.1.1 菌种
蛹虫草菌种为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提供。
1.1.2 试材
蔗糖、MgSO4、KH2PO4、VB1等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购自天津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新鲜滞育柞蚕蛹为市场采购。
GZX-150BS型光照培养箱、KYC-100B型恒温培养振荡器,上海圣科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MJ-78A型高压蒸汽灭菌锅,上海巴玖实业有限公司生产;RZ-2D2G型双人桌面(水平)净化工作台,广州瑞智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生产;FS-150N型超声波处理器,上海生析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1.2.1 液体培养基的制备
称取马铃薯300 g,去皮后切成小块,加500 mL蒸馏水煮沸30 min,用4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向滤液中加入 MgSO41.5 g、KH2PO43 g、VB110 mg、葡萄糖20 g,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后分装于200 mL锥形瓶中(每瓶120 mL),每瓶加入20粒0.6 cm的玻璃珠,于121℃下灭菌20 min。
1.2.2 菌液的制作
按以下方法制作菌种,用灭好菌的接种针蘸取菌种,对清洗好的柞蚕蛹进行穿刺接种。
菌悬液法(A1处理):用接种环将斜面菌种的菌丝刮下,置入装有5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在无菌的环境下,用超声波处理器将菌丝震碎,制成菌悬液待用。
发酵菌液法(A2处理):挑取黄豆粒大小的蛹虫草菌斜面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放置于摇床上进行避光振荡培养,设定温度为22℃,转速为120 r/min,3 d后选出菌液澄清、菌球长势一致且无畸形的栽培种继续培养2 d,在无菌条件下,用4层纱布过滤,取菌液待用。
改良发酵菌液法(A3处理):按照方法二,将菌种培养于添加有柞蚕蛹浸出汁的液体培养基中(柞蚕蛹浸出汁∶液体培养基=7∶3),经培养、过滤后,取菌液待用。
1.2.3 接种方式
将1.2.2中A3处理制作的菌种,按以下方法接种,考察接种方式对侵染的影响。
穿刺法(B1处理):用无菌接种针蘸取菌液,扎刺柞蚕蚕蛹尾部上数第二节腹环处,刺破蛹壳即可。
注射法(B2处理):用注射器吸取菌液,将针头平行地缓慢插入蚕蛹尾部上数第二节腹环处,注射菌液0.2 mL。
喷淋法(B3处理):用菌液喷淋整个柞蚕蛹表面,将沾有菌液的蛹胸腹面向下,置于17℃的培养箱中培养1 d,重复此操作3次,后进行正常发菌培养。
1.2.4 柞蚕蛹的处理
用流动的水将柞蚕蛹清洗干净,晾干表面的水,按表1的方式对柞蚕蛹进行处理,采用1.2.3中的注射法将1.2.2中A3处理制作的菌种接种于蛹体,接种量为0.2 mL,考察柞蚕蛹的消毒方式对侵染的影响。
表1 柞蚕蛹的处理方式
1.2.5 栽培管理
接种好的柞蚕蛹,于17℃下培养至蛹体初步僵化,后将温度调整为24℃,培养至蛹体完全僵化。然后进行昼夜温差培养,日间给予600 lx的光照12 h,温度为22℃,夜间避光12 h,温度为16℃,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培养10 d后原基开始形成。随后昼夜给予600 lx的光照,温度固定在22℃,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当子实体尖端稍有膨大时,进行采收。
由表2可知,不同的栽培用菌种制作方式,对蛹虫草菌是否能成功侵染柞蚕蛹具有较大的差别。经过液体发酵活化后制成的栽培种(A2、A3处理),蛹虫草菌的侵染能力明显提高。其中,改良发酵菌液法(A3处理)较优,使得柞蚕蛹僵化率达到78.7%,而菌悬液法(A1处理)效果较差,僵化率最低,仅为61.3%。且A2、A3处理的子实体萌发率及蛹虫草的平均干重均高于A1处理,说明菌种经发酵活化后,对子实体的萌发及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由于改良发酵菌液法(A3处理)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了70%的柞蚕蛹浸出汁,可以使蛹虫草菌在发酵过程中先适应柞蚕蛹的营养成分,当接种之后,蛹虫草菌可以较快地进入快速生长期,从而缩短柞蚕蛹完全僵化所需的时间(22 d),因此确定改良发酵菌液法为较优的栽培种制作方法。
表2 菌液的制作方式对侵染及蛹虫草培育的影响
由表3可知,采用喷淋法(B3处理)进行接种,柞蚕蛹僵化效果最好,僵化率可达91.3%,但蛹体完全僵化所需时间最长,为34 d,明显高于采用穿刺法(B1处理)与注射法(B2处理)进行接种的柞蚕蛹。经注射法接种后的柞蚕蛹,虽然僵化率低于喷淋法2%,但子实体萌发率及蛹虫草平均干重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分别为91.8%与3.47 g,且蛹体完全僵化所需时间最短,仅为19 d。喷淋法在接种时不会给蛹体造成开放性损伤,从而避免了蛹体被其他杂菌感染而变质,但柞蚕蛹的外壳,阻碍了蛹虫草菌对其侵染,菌丝只能由外向内缓慢生长(图1)。而注射接种法促进了菌丝对蛹体的侵染,且接种量可控,培养时间短,对子实体的萌发及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因此确定为较优的接种方式。
表3 接种方式对侵染及蛹虫草培育的影响
图1 利用3种不同方法接种,完全僵化后的柞蚕蛹
由表4可知,在4种柞蚕蛹的前处理方法中,升汞处理(C2处理)后接种的150个柞蚕蛹中,仅有1个被杂菌感染,僵化率最高为99.3%。不经前处理(C4处理)的柞蚕蛹,僵化率最低,仅为88.7%,可见,经过消毒或灭菌处理后,蛹虫草菌对柞蚕蛹的侵染效果明显改善。但从蛹体僵化所需的时间、子实体萌发效果、蛹虫草平均干重来看,利用高温(C1处理)进行前处理的效果最佳,接种后,虽然僵化率略低于C2处理,但蛹体完全僵化所需时间最短,仅为6 d,僵化后,几
乎所有柞蚕蛹均萌发产生子实体,发草率高达99.3%,子实体长势健壮、颜色金黄,蛹体呈棕色(图2),蛹虫草平均干重在4种处理中最高,为3.54 g。这可能是由于利用升汞进行前处理,虽然可以起到较好的杀灭杂菌的效果,但由于重金属汞毒性较大及难以清除干净,会影响子实体的萌发及生长,造成子实体原基难以形成、生长缓慢、细弱矮小(见图2)。新洁尔灭消毒法(C3处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杂菌的感染,但同样会对子实体产生影响。因此确定高温高压灭菌法为较优的前处理方式。
表4 消毒、灭菌方式对蛹虫草培育的影响
图2 采用4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培育获得的柞蚕蛹虫草
研究结果表明,对菌种进行活化后,采用注射接种的方法使其更直接、快速地进入寄主体内,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侵染效率;且不同的柞蚕蛹前处理方式,可在侵染效果上形成较大差别,柞蚕蛹经过高温灭菌后,减轻甚至完全消除了杂菌的影响,增强了蛹虫草菌对柞蚕蛹的感染能力,有效避免了坏蛹的出现,使蛹体完全僵化所需时间缩短至6 d,僵化率达到98%。通过对相关条件的探讨,既提高了蛹虫草菌的侵染能力,又缩短了培育周期,改善了产品品质,后续还可通过加强对蛹虫草菌种的选育来完善相关技术。
[1]阿历索保罗,明斯,布莱克韦尔.菌物学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Xiao J H,Zhong J J.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Cordyceps species and their antitumor activity studies[J].Recent Patents on Biotechnology,2007,1(2):123-137.
[3]祝长杰,李森,李小宇,等.虫草的功效与甄别[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1(12):36-37.
[4]李婧,姜汉英.虫草菌素研究进展[J].美国中华健康杂志,2005,8(3):27-30.
[5]王乃红,靳月琴,芦成.柞蚕蛹虫草的研究进展[J].中国蚕业,2014,35(1):8-10.
[6]姜泓,刘珂,孟舒,等.人工蛹虫草子实体化学成分[J].药学学报,2000,35(9):663-668.
[7]张姝,张永杰,Bhushan S,等.冬虫夏草菌和蛹虫草菌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J].菌物学报,2013,32(4):577-597.
[8]郑壮丽,黄春花,梅彩英,等.蛹虫草国内外研究的新进展[J].环境昆虫学报,2011,33(2):225-233.
[9]王建芳,杨春清.蛹虫草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5,22(5):30-32.
[10]梁宗琦.我国虫草属真菌研究开发的现状及思考[J].食用菌学报,2000,8(2):56-62.
[11]马睿.优质柞蚕蛹虫草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7-97.
[12]刘晓红,陈帅,牟雪,等.柞蚕蛹虫草栽培试验研究[J].食用菌,2011,33(1):39-40.
[13]卢建明,曾振基,何焕清.蛹虫草人工代料培育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5(2):88-89.
[14]李昊.虫草人工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
[15]李亚洁,孟楠,石理鑫,等.柞蚕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食用菌,2009,31(1):34-35.
[16]姜新良,赵占春,杨兴国,等.蚕蛹栽培蛹虫草技术[J].食用菌,2008,30(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