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慧,庞志蕊,黄晗达,张桂霞,张霞,卢云慧
PM2.5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具有粒径小,表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的特点[1-2],能较长时间地悬浮于空气中,造成能见度降低和气候变化[3],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研究表明,PM2.5每增加10 μg/m3,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就要增加1.28%[4],PM2.5对心血管系统危害严重,可以引发一系列疾病,甚至可以致癌[5]。自2013年以来,以北京、天津为首的全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问题,空气质量亟待改善[6]。20世纪70年代,国外对树木滞尘能力就有研究,并提出了森林植被是颗粒污染物蓄积库的说法[7]。园林植物可有效阻滞粉尘、吸收有害气体,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PM2.5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一直都有着很显著的作用[8]。李新宇等[9]认为,不同群落类型的植被对PM2.5的滞尘能力不同,并提出了最适的绿带宽度和最适的乔、灌、草组合配置。目前,对于北方冬季常绿植物栽植方式和方位与PM2.5吸附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在一年中雾霾最为严重的冬季,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更细致地了解不同常绿植物对PM2.5吸附的差异,对常绿植物的园林配置和减少北方冬季雾霾具有科学指导作用。
试验于2017年1月9—19日在天津城建大学校园内进行(1月13日风级超过4级,不适合手动检测仪的测定),以北方冬季常绿植物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Levl.)、圆柏(Sabina chinensis(L.)Ant.)、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砂地柏(Sabina vulgarisAntoine)为试验材料。样地内样株的栽植和生长情况见表1。
由于道路绿地消减PM2.5的有效宽度,在轻度污染条件下为30 m,中重度污染条件下为16~25 m[5],最佳宽度是24 m[10],所以选择样地长度30 m以上。选择植株生长一致、健壮、植株栽植较为密集、且分布均匀的地块为样地。分别选择片植(成片)和列植(成排)植株栽植方法,用随机取样法选择样株,每处理选择5株样株,5次重复。用博朗通便携式手持检测仪测定空气中PM2.5的浓度。每天均在14:00—15:00测定。观测期间气象条件如表2所示。
表1 供试常绿植物植株生长情况
表2 测量期间气象因子的变化
5种植物各方位PM2.5浓度随大气污染程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植物各方位PM2.5浓度随大气污染程度的变化
由图1可以看出,不同植物群落内PM2.5的浓度变化主要取决于大气中PM2.5浓度大小,与植物种类关系不大,植物群落各方位的PM2.5浓度变化趋势与大气中PM2.5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大气中PM2.5浓度越高,各植物群落内PM2.5浓度也越高,且植物群落内的PM2.5浓度在1月11日和1月17日变化明显。
重度雾霾天气下,片植常绿植物群落内PM2.5浓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图2 片植植物群落内PM2.5浓度的变化
由图2可以看出,2017年1月11日重度雾霾天气条件下,不同植物在成片栽植方式下,白皮松与大叶黄杨内部中间的PM2.5浓度与其他各方位PM2.5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砂地柏内部中间的PM2.5浓度与西、南边缘以及表面中间位置的PM2.5浓度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砂地柏、白皮松、大叶黄杨内部中间的PM2.5浓度最低,样地中央植株上方表面的PM2.5浓度最高。此外,白皮松东边缘、南边缘的PM2.5含量居中;大叶黄杨南部、北部边缘的也较低(仅次于群落内中部的PM2.5值)。由图3可以看出,成片栽植植物的栽植方位与PM2.5的浓度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为R2>0.8。
图3 片植植物群落内PM2.5浓度与测定方位的相关性
重度雾霾天气下,列植常绿植物群落内PM2.5浓度变化如图4所示。
图4 列植植物群落内PM2.5浓度的变化
由图4可以看出,2017年1月11日重度雾霾 天气条件下,在列植栽植方式下,圆柏行列中间的株高1/2内部和北株高1/2边缘处的PM2.5浓度与其他各方位(除南株高1/2边缘)的PM2.5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大叶黄杨行列中间的株高1/2内部的PM2.5浓度与其他各方位(除东距边1 m)显著差异。表现为圆柏植物群落北部近地面的浓度最高,各植株内部、行列的中间、株高1/2处的PM2.5浓度低。图5可以看出,成列栽植的植物的栽植方位与PM2.5浓度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均为 R2>0.9。
图5 列植植物群落内PM2.5浓度与测定方位的相关性
由图6可以看出,在不同栽植方式下,成列栽植的大叶黄杨各方位的PM2.5浓度低于成片栽植的大叶黄杨各方位的PM2.5浓度,表明成列栽植的大叶黄杨吸附PM2.5的能力要强于成片栽植的大叶黄杨。此外,无论是列栽还是片植,大叶黄杨内部中间吸附PM2.5的能力要强于植物边缘。
图6 大叶黄杨不同栽植方式群落内PM2.5浓度的变化
(1)常绿植物群落周围的PM2.5浓度主要取决于大气中PM2.5浓度的大小。
(2)在重度雾霾天气下,常绿植物具有降低PM2.5的能力,且植物各方位PM2.5浓度有明显差异,两者高度相关。
(3)片植的砂地柏、白皮松、大叶黄杨内部中间的PM2.5浓度最低,样地中央植株上方表面的PM2.5浓度最高;大叶黄杨南部、北部边缘的也较低(仅次于群落内中部的PM2.5值)。列植栽植的北部近地面的浓度最高,植株内部、行列的中间、株高1/2处的PM2.5浓度最低。
(4)列植和片植植物的栽植方位与PM2.5的浓度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和R2>0.8。
[1]王跃思,姚利,刘子锐,等.京津冀大气霾污染及控制策略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3):353-363.
[2]郭建超,齐实,申云康,等.2种城市林地PM2.5质量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14(6):88-93.
[3]徐欢,赵晶晶,李红.道路绿地植物配置对PM2.5浓度分布与消减作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6(24):65-69.
[4]常雷刚.杭州4所综合医院植物群落PM2.5浓度及植物景观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4.
[5]王国玉,白伟岚,董东箭,等.城市绿地消减PM2.5污染植物配置技术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4,11(2):23-29.
[6]孙晓丹,李海梅,周春玲,等.园林植物消减大气颗粒物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5(24):184-188.
[7]李新宇,赵松婷,李延明.北方常用园林植物滞留颗粒物能力评价[J].中国园林,2015(3):72-75.
[8]孟勇.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对PM2.5的防控作用[J].风景园林,2013(2):147-148
[9]李新宇,赵松婷,郭佳,等.公园绿地不同植物群落对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4,11(11):11-13.
[10]房静,段素芳.园林植物对PM2.5的影响[J].农业工程,2016,6(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