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作用

2017-03-08 02:23:14叶传意
名师在线 2017年21期
关键词:阶梯楼梯正方体

叶传意

(福建省福鼎市白琳中心小学,福建福鼎 355213)

引 言

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氛围、教师的引导等均是影响数学教学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巧妙设置提问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第二,转变单一授课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讨论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布置生活化和个性化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加强课后实践,引导学生形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以上三点做出总结,望能引发读者的一些思考。

一、生活化提问方式,创设民主课堂

教师在课堂伊始便开设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兴趣,而生活化的提问方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抽象的数学难题生活化、实际化,能够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1]。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找规律》时,笔者便以生活化的谈话形式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学校上下楼时有没有注意过脚下的楼梯呢?有哪位细心的同学数过每层楼梯的阶梯数吗?不同楼层间楼梯的阶梯数是否相同呢?”

因为问题的设置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大家对问题的探讨都很有兴趣。有的同学说自己闲暇时数出的楼梯阶梯为20级,有的同学指出不同楼层间楼梯的阶梯级数是相同的,均为20级。笔者表扬了这两位同学细心观察和善于思考的品质,随后再次向学生提问道:“请大家试想一下,假如你现在从一楼的楼梯口向楼上走,到达第二层楼梯口时你迈过了多少级台阶?”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道:“20级!”于是笔者趁热打铁提问道:“非常正确!那么大家再想一下,如果走到三楼你会迈过多少级阶梯?假若继续往上走到了四楼、五楼、六楼,你分别会迈过多少级阶梯呢?你能找出这些数字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经过思考和运算后回答:走到三楼迈过的阶梯级数为40级,而走到四楼、五楼、六楼时,分别对应阶梯级数为60级、80级、100级;这些数字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20,也就是一层楼梯的阶梯级数。

最后笔者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提示:可以用字母n来代替楼梯层数,随后请他们根据自己先前的知识积累,思考楼梯层数和阶梯级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归纳总结其中的规律。通过笔者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们发现阶梯级数可以用公式(n-1)×20来表示。

教师应当以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的经验。

二、生活化授课模式,小组讨论加强互动

传统的授课模式往往不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常以教师口头讲述知识点为主,师生、生生之间缺乏更多的思维互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亦不利于培养其数学素养,故改变传统授课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生活化的授课模式,在了解课程的重难点并合理把握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大家自由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教师则多提出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三年级下册“统计”一章内容时,为帮助学生在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习统计、记录、整理数据,笔者在授课前便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每天都是以什么交通方式来学校的呢?你想不想知道自己身边的同学都是采用什么方式呢?另外,大家课下时间有没有报兴趣特长班呢?你想了解身边同学都在学什么特长吗?”

学生纷纷表示想要知道,见大家兴趣高涨,笔者便请学生每四人结为一个学习小组,通过组内分工合作,做好如下的数学实践活动:(1)以表格的方式统计班上学生的出行方式和对应人数(见表1)。(2)以表格的方式统计班上学生所上课外班的科目以及对应人数(见表2)。

表1 学生出行方式统计表

表2 学生报兴趣特长班统计表

之后在课堂上,笔者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由此展开对“统计”这一知识的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生活化的授课模式,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师生交流”“生生合作”创设学习条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三、生活化作业布置,提升实践能力

书面化、刻板化的作业布置在一定程度上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使学习的数学知识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和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鼓励大家多动手、多实践,用实验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2]。

例如,在讲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容时,在教授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特点、性质后,笔者请学生在课下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在选材方面不做强制性要求,但提醒学生可以利用A4纸或硬彩纸、胶带或胶棒、剪刀、铅笔、直尺,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完成正方体的制作:(1)因为课上笔者已经教授了学生几种正方体展开图的形式,故引导学生尝试利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自行绘制正方体的展开图。随后请学生用剪刀沿着铅笔绘制的线条将正方体的展开图整齐地剪下来,并将展开图按照虚线对折。最后请学生用胶棒或者胶带把正方体的展开图粘合成一个完整的正方体。(2)笔者请学生们用铅笔在纸上画出六个长宽高均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用剪刀将这六个正方形沿虚线的边缘剪下来,然后用胶棒把每个小正方形粘贴起来。

笔者希望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巩固课上所学,帮助其深入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深化数学问题的实际性、有效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数学实践中检验数学真理。

结 语

数学的教育教学是一个人与人之间语言交流和思维碰撞的过程,教师既是课堂的引导者同时更是参与者。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巧设启发性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开拓思维、勤于动手动脑,在实践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笔者相信长此以往,定能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建设性及主观能动性。

[1] 茹建文.关于构建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思考[J].贵州教育,2005,(23):34-35.

[2] 郑毓信.《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另类解读”[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01):1-7.

猜你喜欢
阶梯楼梯正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逃跑的楼梯
扫楼梯
小布老虎(2017年3期)2017-08-10 08:22:35
爬阶梯
小学生导刊(2016年5期)2016-12-01 06:02:46
时光阶梯
幸福(2016年9期)2016-12-01 03:08:50
上下楼梯时要注意什么 ?
有趣的阶梯
发明与创新(2016年6期)2016-08-21 13: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