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写作文 写真作文

2017-03-08 02:23:14卢振永
名师在线 2017年21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生活

卢振永

(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江苏徐州 221121)

引 言

高中生由于学习科目多,学业负担重,很难从容写作,写作成了困扰高中生的老大难问题。平时写作或考试,要么虚构,要么瞎编乱凑,要么考场上默写作文,生产出大量的假作文,伪作文。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方式始终停留在死记硬背和剽窃抄袭的阶段。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难以提高。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使学生养成偷懒习惯,影响了学风,培养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而我们的教育宗旨是培养有思维、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装知识的书橱。

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原生态的社会生活,思考当下的社会问题,进行生活化写作,真写作,学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有独到见解的作文,写出真作文,也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一、作文内容的生活化

从前,有一个秀才,老师让他写作,他说:“我写作比女人生孩子还难。”老师问他为什么。答曰:“女人生孩子,肚子里有货,我肚子里没有货啊。”

这道出了当下学生的现状。现今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生活单调枯燥,基本是三点一线:教室,宿舍,食堂。社会生活面非常狭窄,接触的对象基本是老师、同学和家长,和其他人接触很少;所做的事基本是学习、吃饭、睡觉,和校园之外的大千世界基本是绝缘的;对艰辛的现实生活,复杂的社会问题等缺乏直接的了解。能写、可写的东西实在太少,但是,生活面狭窄并不等于没有生活,也不等于没什么可写。怎么办?

首先,引导学生把现有的生活写出来,写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我[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家庭就是他们写作的源头活水,我让他们写学校、写家庭、写学校中的人和事,特别是他们接触最多的班主任,语文、数学、英语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室友;时刻关心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使学生平时主动观察身边人的外貌,回顾他们个性化的神态、语言、动作、细节和典型事例,思考生活表象下的生活内涵和外延。写出鲜活的人物,发表个性化的见解。

例如,高一开学第一天我就布置:两周后写关于“老师”的作文,而且就写我们的任课老师。由于都是新老师,学生感觉新奇,观察就特别仔细,写作时就觉得有话可说:他们或概括介绍各个老师的特点,如数学老师的幽默风趣,英语老师的新潮洋气,语文老师的渊博激情等,写得十分到位;或描摹老师的语气、神态、口头语、习惯动作,甚至把老师说话的内容,都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有的学生甚至一篇作文写了三千多字。经师生点评和引导,学生终于找到了写作的真谛,提高了兴趣。

当然,上述措施有时还不能避免抄袭现象。我故意把一些有明显马脚的剽窃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指出。如:一个同学的爸爸是老师,家长会发过言,作文中却写成小老板;有个学生写家乡徐州,却有很多榕树,学生一眼即可看出问题。其他内容上、语言上的剽窃只要较明显,总有学生能指出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学生再也不敢也不想抄袭了。

其次,努力拓宽学生生活面,写出新鲜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如月假回家,我让学生写在汽车上;过春节,我让学生写春节生活二三事;开运动会,我让学生写开幕式激动人心的场面,或特写某个闪光的镜头;下雪了,我带学生打雪仗;逢庙会,我让学生赶庙会,回来就写作;学生犯错误,自习课上厕所,我让学生写说明书。这样不失时机,抓住机会让学生写作,学生就有东西写,印象也深刻,因此能写出丰满的人物,鲜活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独立的见解。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和关注社会的热情,而且写出了大量耳目一新的作文。

例如,今年春节,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春节到了,喜悦马不停蹄去各家的报喜,不知他可有时间休息?窗外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幕绽放,窗内妈妈和奶奶正穿梭于厨房和客厅之间。嗬,米粉肉正冒着热气汩汩地蒸着;炸鸡翅在油锅里啪啪地煎着;白米饭在锅里哧哧地煮着。数不尽的欢乐在“汩汩”“啪啪”“哧哧”声中荡漾。门铃一声声叮叮当当地响,“哇,奶奶来了,奶奶吉祥。”“给叔叔拜年。”……叽叽喳喳的童声响个不停。快乐也不停,小孩闹腾着,从客厅蹿到卧室;大人们喜气洋洋地在沙发上高谈阔论,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正如汪洙《神童诗》所写:“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学生作文:春节,我们能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运动会上,能看到学生冲刺的身影,晨读课,能欣赏到琅琅的读书声。这样的写作,于师于生,都不失为人生快事。

二、写作形式的生活化

首先,文章外在形式的生活化。“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文似看山不喜平”等写作秘籍表明:写作中,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是多么重要,但学生往往产生错觉,认为这些东西只是形式或技巧问题,和内容关系不大,以为只要背诵一些,学会模仿借鉴即可[2]。学生借鉴模仿,本无可厚非,但一味模仿,难免削足适履,东施效颦,导致形式和内容的脱节,无法反映现实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影响写作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到高中,写作出现瓶颈现象,难以突破,就是这个问题。其实,用词、修辞、写法、结构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和写作内容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细致的观察、丰富的联想、聪颖的领悟能力,准确的用词、生动的比喻、详略得当、结构合理等皆无从谈起。

如: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药》)中的“抢”“扯”“裹”“塞”“抓”“捏”“哼”之所以能准确刻画出一个粗野蛮横的刽子手形象,是因为五四那个混乱年代,杀害人数委实太多,也确有以卖人血馒头为生的职业,鲁迅既对此司空见惯,又很了解这类人的性格,才能用这些准确的词语,创造让人过目不忘的形象。绝非简单的用词等形式上的问题。

《荷塘月色》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比喻和通感手法,不仅仅因为用了修辞才描写生动,而是因为清华园荷塘月色确有如此朦胧缥缈的景致,作者作为爱国知识分子也确有苦难彷徨的心理。否则谈所谓的比喻和通感都是无趣的。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拳”不仅因为铺排渲染才酣畅解气,更是因为宋末确有这样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现象,作者也有这样的生活实感。

平时我就通过专题讲座、写法论坛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语言语法、修辞写法、篇章结构也是道法自然和生活而成,绝不能凭空臆造,更不能一味模仿。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确实意识到这一点,并自觉观察、体验、思考、反映生活,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丰富了语言材料,生动了文章的表达。

其次,写作时间、方式的生活化。引导学生每天写观察日记,把写作当作生活必不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高中学生作业多、时间紧,不可能经常写800字以上的高考作文。而大多数教师却热衷高考模式,高一开学就拿全国各地高考题让学生写,致使学生望而生畏,久而久之,望而生厌。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久历练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我们不妨小台阶,快节奏,经常练,成习惯。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坚持每天写观察日记,每天半小时,三五百字,既不能增加学生负担,又可以使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及时记录下来,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而且积累了写作素材,避免了学生考试作文时拼凑剽窃的现象。这样坚持下来,学生每月可写二千到四千字的日记,一学期下来就是四万到八万字,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材料,不仅写作水平大大改观,而且使学生把写作当成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作品内容来源于生活。用生活经验解读作品,或把作品反映的生活和读者生活对接,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是提高写作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上经常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如学习课文、阅读名著后,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人情绪体验谈感想、写评论,或续写、仿写、扩写,不仅打通了课内和课外,作品生活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也拓宽了学生视野和写作渠道,激发了学生兴趣。

例如,学过《鸿门宴》,我让学生谈谈“我心中的项羽(或刘邦)”;读过《离骚》,我让学生写“假若楚国重用屈原”;学习《最后的常青藤》时,我让学生想象“凄风苦雨中的贝尔曼”;学了《金岳霖先生》,我让学生写《我的老师》;读过《山居秋暝》,我让学生把它扩写为写景散文等等。这些不仅大大扩充了学生生活面,而且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收到良好效果。

结 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能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像食色一样把写作当成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真写作,写真作文,必然能够写出好作文,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 臧春阳.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J].作文教学研究,2015,(05):151.

[2] 周尧.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一些做法[J].新时代的脚步声,2002,(02):135-137.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文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