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猴子

2017-03-07 19:59王彬
民族文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释迦牟尼佛陀猴王

王彬

海南陵水县的猴岛有许多猴子照片。有一张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一个小猴子的照片,两只大大的眼睛,一個小巧的鼻尖,流露出娇嫩的粉红色,叫人爱怜,因此放在入口的首位。每个游客从这里经过,都不免驻足、抬头、凝视,因此这是一张猴子的明星照片。

既然是猴岛,当然要以猴子为中心,不仅有大猴子、小猴子、老实猴子,也有流氓猴子、关禁闭的猴子,在一处圆形的亭子下面还有人与猴子的表演。说是人驯猴子,让猴子躺在地上,却被猴子跳起来,踹一脚;驯猴子的人命令猴子戴帽子,却被猴子把帽子抢走扔上半空,从而引起观众的哄笑。当然也有猴子雕像。一个成年猴子,想来是猴王了,雄踞在一片绿草地上,捧着一只硕大的寿桃高兴地笑,笑得甜蜜,笑得得意,也有些诡秘,泛滥着一种深长的意味。还有许多猴子坐在走廊的入口,每一只猴子都高举一面刀旗,上面写着“欢乐猴岛”、“妙趣自然”之类的文字,导游说这是猴子们的仪仗队,欢迎游客莅临。然而,猴子们似乎并不情愿,游客甫近,队首的猴子便“啪”的一声就把刀旗扔到地上,后面的猴子有响应扔旗的,也有的不响应而依旧高举旗帜,坐在那里巍然不动。无论采取何种行动——举旗帜与扔旗帜,每一只猴子的颈上都套着一条铁链,系在走廊栗色的方柱上。

就这样欢迎我们吗?

如果不系锁链,那会怎样?当然会一哄而散。猴子就是猴子,非如此,就不是猴子了。这就不禁使人想起佛典中的一个比喻。释迦牟尼,也就是佛陀,说人有六种欲念,如同六种动物被系在一个大柱子上。六种欲念就是六根,大柱子就是身念处,六种动物呢,有一种说法是其中之一是猴子,也有人说统统是猴子。猴子们被栓在大柱子上,跳来跳去总想挣脱束缚,却总也挣脱不开,最后筋疲力尽了,不得不依在柱子上安止下来。

说来有趣,猴子的故事不仅多见于佛典,而且进入了孩子们的教科书。在中国,最著名的猴子是孙悟空,在印度,最著名的是哈奴曼——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被称为“风神之子”。哈努曼是一只很有意思的猴子,一出生就想上天捉太阳,他以为太阳不过是一粒红色的糖果。太阳没有捉到,却引起因陀罗的愤怒而把他打死了。后来,梵天又让他复活,赠给他一个神奇的项链,在梵天的带动下,其他天神也纷纷向他祝福,赠送礼物与法器。哈奴曼力大无比,红赤面色,金黄毛色,尾长无限。哈奴曼还能够腾飞变化,帮助罗摩到楞伽岛寻回其妻衍那。据说,哈奴曼东传到我国,便成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1923年,胡适在他的《西游记》考证里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因此,“哈奴曼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影了”。鲁迅则持相悖的观点,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来自本土的无支祁。无支祁状如猿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力气超过九头大象,经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大禹治水时将其擒获,把他压在淮阴的龟山脚下。

先贤的争论自然各有其据,然而无论是舶来品还是国产的猴子,都不及孙悟空的名头大,几天也说不尽,在这里,我们还是说佛典中的猴子吧。在《六度集经》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只猴王统率五百只猴子在山谷里悠闲度日。一年久旱不雨,植物枯萎,没有可以果腹的食物了。猴王向群猴问计,如何渡过难关?一只老猴子说,报告大王,河对岸有一座国王的果园,果子又大又红又香。于是,猴王率领群猴,潜入国王的果园偷吃果实。猴子们正吃得高兴,被看守果园的人发现禀告国王,国王立即指挥士兵把猴群包围起来。猴王见此,吩咐猴子们分头寻找藤子接成长绳,将一端栓在果园的大树上,另一端则系于猴王的腰部。接好以后,猴王纵身飞跃,跳到对岸的大树上。然而,藤子不够长,猴王只能用两只手抱住树干,勉力撑起一座藤桥,让群猴通过,当五百只猴子全部渡过藤桥时,猴王却气绝身亡。在佛典中,那个拯救猴群的猴王即是释迦牟尼,而那五百只猴子便是佛陀的五百位弟子,也就是五百罗汉。

这个故事的寓意不说自明,但不如小孩子教科书中猴子捞月那样活泼好玩。当然,这故事也出于佛典,见于《摩诃 僧只律》的记载,说是在往昔波罗奈城中,有五百只猴子在树林中生活。一天,一个小猴子看见井中月亮的倒影便报告猴王,说月亮掉到井里了,听了小猴子的话,猴王慌忙跑到井边俯身查看,里面果然有一轮皎洁的月亮,就对猴群说:“月亮落在井里了,我们要把它捞出来,不要让世间长夜冥暗。” 怎样捞出来呢?猴王说:“我抓住树枝,你们抓住我的尾巴,一只抓一只,首尾相连下到井中,就会把月亮捞出来了。”猴子们认为有道理,便依言而行,然而树枝不堪其重,很快便折断了,猴子们纷纷落入井中,井中的月亮找不到了,却抬头看见明月亮澈地挂在天上。佛陀告诉弟子说,那个猴王便是提婆达多,甚余的猴子即是脱离僧团的比丘。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的堂兄弟,阿难罗汉的兄长,聪明且有大神力,由于欲顶替释迦牟尼的领导地位未果而与其交恶,便率领五百名徒众离开了。释迦牟尼说的这个故事,其用意是譬喻以“邪见”引导人,终究要误人误己。知晓了猴子捞月的语境,再看这个故事似乎便不那么单纯,原来佛祖也并不那么超脱,还没有彻底脱离尘寰。

对提婆达多是这样,如果是泰国的小猴子,把一只涂满蜜的蜂窝奉献给佛陀,他又会怎样处理?一时真的想不清爽,当然佛陀会有自己的办法,何必我辈担心?因为在佛陀的注视下,猴子已不再是单纯的猴子,总会有些出人意外的表现,这当然是以猴为喻,那么猴岛呢?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天真的小猴子呢?海风吹拂阳光而阳光如梦,总该笼罩些许佛光,而不仅仅是人一脚猴一脚的简单关系吧!

猜你喜欢
释迦牟尼佛陀猴王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人生只在呼吸之间
春·遇见
翘着尾巴的是猴王
最后的说法
养身与养心
猴王之争
面对辱骂
最美的佛陀
猴王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