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艳秋
摘 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心理课程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心理活动课程教学是高中阶段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良性指导作用,高中心理活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观和正确的心理思维,以及学生的心理活动走向,心理教师要正确引导高中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教给学生正确释放压力的策略,帮助学生专心学习,完善学生人格。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心理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供广大教育者参考交流。
关键词:心理活动;教学活动;有效性
在以往的教学理念影响下,我国高中较注重学生的高考科目教学,对学生成绩看得比较重,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新课改指出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要从多角度关心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精神上的感受。就高中心理活动课程开展的重要性以及遇到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展开讨论。
一、高中心理活动课教学开展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不同于其他时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知识积累完善自我认知观念的重要階段,开展心理活动课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高中心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塑造一个人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和同学情谊。
俗话说得好“先成人再成才”,心理活动课程教学正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是做人的根本和底线,有了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心理课程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最终为青少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中心理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
心理活动课程教学意识不足是现阶段面临的一大问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校过多注重学生的考试科目发展,教学评价体系也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应试教育影响深远,从而忽视心理活动课的重要影响和意义,缺乏对学生综合心理素质的教育。因此,有些学生在心理上和学习上走上了歧途,现代教育正是要改变这一现状,将学生塑造成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好学、品德优良的高中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升高中心理活动课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升高中心理活动课程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教育意识,创新教学理念
为了提高心理活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家长方面要重视起来,认识到心理课程的重要作用。心理课程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同时也是有效开展学生文化教育的重要前提,学生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习的动力和发展方向,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也影响学生个人性格的形成,因此,作为教育方应该坚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心理教学与文化课的合理分配,提高心理教学意识,避免产生其他占用课堂行为。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师生之间要建立互信关系,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用心去和学生交朋友,敞开心扉和同学交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发挥教师个人魅力,用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打动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情境教学的影响意义,教师要结合心理教学目标开展一些生活化教学活动,科学运用案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师生融入限定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内心感情,让学生大胆说出心里的想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观念,鼓励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小组教学模式助力心理课
人类是一种群体生物,喜欢结伴为群,孤独不利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和人际关系。教师应该采用小组教学模式,让同学之间增加互动性,多开展一些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的性格,让高中生变得开朗并充满正能量,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和信念迎接高考。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引导,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高中心理活动课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学生还处在一个可塑造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偏差走向人生歧途的阶段。因此,高中心理活动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教师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修正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各种观念和自我认知意识,这对我国青少年未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提高课堂有效性最终还是离不开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共同意识,坚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握学生自然发展规律,贯彻落实心理活动课程开展,才能将课程的教育意义最大化,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时利民,孟金萍,王宋芳.优质高中心理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教学与管理,2016(19):31-33.
[2]张颖.浅谈如何提升高中心理活动课教学有效性[J].新校园(中旬),2015(3):43.
编辑 孙玲娟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