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的改革有了很大起色。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因此,研究性实践型学习最注重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在高中化学教学使用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此问题进行探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研究性;实践型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
研究性实践型教学模式是当下教学改革发展的产物,它是适应新课改给教学提出的新标准的。将其与高中化学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力,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合当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化学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实践型教学模式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也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研究性学习,要重实质而轻形式
有句俗语叫“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很多老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是传统老旧的,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很多老师都是采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只顾自己传授知识,这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新时代下,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在研究性学习被新课程改革提出后,有些老师也开始使用研究性学习,但他们并不是真正采用了研究性学习模式,而是套用了类似的方法,表面是研究性教学,实质仍然是“接受式”学习,这不仅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耽误了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节课时,教师必须采用更先进的方式给予学生研究性的引导。在备课之前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海水的魅力。通过相关纪录片告知学生关于海水的奥秘,有哪些化学元素是在海水中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入这节课时的主题“氯”。再让学生与生活相结合,类似于“生活中有哪些与氯元素有关的事物”,学生开动脑筋,活跃思维,完成课堂教学。
二、拒绝盲目夸大研究性学习功效
自从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后,有一些老师认为化学课堂既然提倡研究性教学模式,那么所有的化学知识就都采用这一研究性学习方法。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在改革的同时也不能丢弃原来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将两者融合使用,这样才能发挥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老师在推行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时,自己先要去领悟这种学习方法的实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三、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
化学课程研究性学习也要考虑因材施教的问题,并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是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这很浪费时间。化学研究性学习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的,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些简单的知识老师完全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对于实验性能较强的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来讲课效果会更好。对于老师来讲,将两种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对于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有些老师盲目地追求研究性学习,有些老师反感新的教学方式,而有的老师“挂羊头卖狗肉”,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例如:在学习探索生活材料时,类似于“玻璃、陶瓷和水泥”,教师可以将事物带到课堂让学生观看。针对三者的不同特性,找出三类中极具代表性给学生课堂使用。玻璃与陶瓷可以结合相关艺术短片介绍,加深学生的印象,引领学生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再发掘这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与水泥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分享,要从课堂的实质出发,引导学生去研究。
四、进行探究性实验,从实践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切事情的前提,只要拥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的热情将不会降温,它将成为学习的加速器,促使学生获得进步。在化学教學中,以兴趣为重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缓解学生的升学压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将这些带到实验实践中,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有的实验是丰富多彩的,它最终会有五颜六色的沉淀;有的实验是带有雾气的,让人感觉进入仙境般;还有的实验是燃烧的,火焰异常美妙等等,实验会带给学生更多的乐趣,符合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分析实验中出现的不解问题,并和大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以此达到巩固学生兴趣、创新学生思维的目的。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实践型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获得化学知识,遇到问题时,共同讨论并解决问题,从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不断地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慢慢地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为课堂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崔杭.浅谈高中化学互动与探究式教学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
[2]韩文丽.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教研),2014(11).
编辑 温雪莲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