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和,王永娇,尹雪
吉林油田总医院,吉林松原 138000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发生障碍、血尿酸增高导致组织损伤的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是单关节发作,之后会逐渐进展至多关节,病情严重者疼痛剧烈甚或形成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西医一般采用消炎止痛、抑制尿酸合成的治疗方法,但会产生相应的毒副作用,降低治疗效果。中医药在治疗痛风时能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为此,笔者随机选择该院治疗的90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其联合中药治疗,比较分析中医药在痛风治疗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择该院治疗的90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医症候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25~79岁之间,中位年龄55岁;病程在11月~11年之间,中位病程7.0年;从受累关节看,13例膝关节,11例第一跖趾关节,12例腕关节,9例踝关节。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26~80岁之间,中位年龄53岁;病程在10月~10年之间,中位病程6.5年;从受累关节看,15例膝关节,12例第一跖趾关节,10例腕关节,8例踝关节。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和病程的中位数、受累关节比例等影响研究结果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确定诊断标准:①发病部位为单个趾指关节为主,关节红肿疼痛突然反复发作,夜重昼轻,部分伴发热或头痛等症状;②初起多以第一跖趾关节为常见的单关节病变为主,逐渐波及足踝、足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可发生红肿热痛,可见关节腔渗液,反复发作后见关节周围和耳廓、耳轮、趾或指骨间发生痛风。
急性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患者应用秋水仙碱,慢性期应用丙磺舒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慢性期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方药组成为:苍术、黄柏、薏米仁、牛膝、白茅根、忍冬藤、鸡血藤、石斛、茯苓、炒白芍、丹参、威灵仙、甘草适量。水煎400 mL,分2次温服,1剂/d,3月为1疗程。
标准判定疗效按照文献制定[3]:①治愈是指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关节红肿热痛等完全消退,血尿酸检测水平结果正常;②好转是指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红肿热痛等和血尿酸检测水平有所改善;③无效是指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与表现无显著改善或病情加重。
应用绝对数和相对数(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描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疗效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应用的假设检验方法为秩和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运算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完成。
对照组患者中,治愈、好转和无效分别为14例、22例和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患者中,治愈、好转和无效分别为36例、7例和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研究组疗效和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痛风中医称为“白虎历节风”,属于“痹症”范畴,临床以关节剧烈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为特征,具有风湿热痹的特征。历代医家有关于痛风的论述,如《格致余论》(元·朱丹溪)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以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湿地”继而指出“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景岳全书.脚气》(明·张景岳)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侵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蕴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继而造成“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清·林佩琴《类证治裁》曰“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清·刘默《证治百问》指出“肝藏血,关节乃筋脉之总会,痛风本肝经血脉,中风热湿火,稽留与关节之间,肿而且痛,屈伸艰难。”痛风与肝脾肾关系最密切。
痛风病因病机。平素过食肥甘厚味,以至湿热内蕴,兼因外感风邪,侵袭经络,气血不能畅通而成,反复发作,遂至瘀血凝滞,络道阻塞,从而产生筋骨、肌肉、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变形或屈伸不利。
中医学可辨症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和肝肾阴虚4种类型[4-5],病证表现各异。中医治疗痛风应以清热利湿、通痹止痛、祛风活血和滋阴补肾等为原则[6],急性期患者可选用四妙散、龙胆泻肝汤、湿热毒邪蕴阻和五味消毒饮等中药成方进行治疗,发挥其清利肝胆、祛除气血痕滞之功效。
该研究所述中药苍术、黄柏、薏米仁、牛膝具有清热祛湿、通痹止痛之功效,其中苍术苦温,善燥湿;黄柏苦寒,寒以清热、苦以燥湿,且偏入下焦;牛膝祛风湿,补肝肾,且引药下行;薏米仁清热利湿作用尤佳,四药合用使湿热之邪能速祛。芍药酸寒,益阴养血;甘草甘温,缓急补虚,二药合用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威灵仙祛风湿,舒筋通络;鸡血藤、忍冬藤舒筋活络,石斛滋肾阴以强壮腰膝,白茅根利尿,清热凉血,茯苓健脾除湿。诸药伍之,湿热之邪得祛,气血调畅,筋络舒畅,热痛自止。由于本病发病与饮食密切相关,要求患者必须戒酒、限制高嘌呤食物、加强身体锻炼。以达彻底治愈的目的。
该研究随机选择该院治疗的90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其联合中药治疗,结果表明对照组治愈、好转和无效分别为14例、22例和9例,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治愈、好转和无效分别为36例、7例和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研究组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治疗痛风的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邓发胜.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3):80-8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王增.针灸联合中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0):53-54.
[4]谢幼红,王北.周乃玉治疗痛风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2006,25(6):339-340.
[5]刘志勤,吕蕾.中医分期治疗痛风体会[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3):178-179.
[6]雷瑷琳,吉海旺,李琦.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研究现状[J].现代中医药,2011,31(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