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宁
对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对策的几点探讨
◆刘 宁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形成较大的冲击,商业银行需要寻求转型并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展开合作,达到双方的优势互补与互利互惠,同时要注重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与服务的升级,挖掘用户实际需求点,提供更为丰富、便捷的服务,提升用户忠诚度。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对策
(一)整体金融行业的格局受到全面变革。银行属于资金流通的载体,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银行相比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可以吸纳更多的参与者,设置的门槛较低,利益回馈高,有效的让网络流量实现利益变现,从而为平台创造商业价值。这种运营模式较大程度的帮助中小银行与大银行形成更为有利的竞争格局,甚至在一定业务上让中小银行实现超越大银行的效果。此外,互联网企业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础上更希望开展大数据挖掘,从而有效的对供应链与小微企业信贷方面展开融资,甚至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传统银行构成其核心竞争业务的冲击,会在客户资源与银行资源渠道、经营模式方面形成较大的替代作用。
(二)传统思维的转变。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更多的处于开放、分享、平等与合作的工作理念,在商业运行上注重互利互惠,而传统银行更多的注重规则制度与严谨的流程来防控金融风险,针对客户采用区别化的服务,其运营相对封闭。而互联网在金融产品服务的开展上,更多的保持低门槛来有效的吸引用户流量,同时通过网络平台的宣传来提升用户关注度,宣传工作会达到点对点的宣传,面对的客户量较大,大量的运用优势媒体资源做宣传推广工作。传统银行在产品服务上更多的集中在网店工作人员的地推服务,缺乏较强的客户吸引力与客户接触量。
(三)盈利模式的刺激。传统商业银行主要运用利差盈利模式操作。利率市场化的变革之下会让互联网金融产品比银行活期存款高处10倍的收益差异,同时其金融产品的购买较为灵活流动,限制小,进而会导致银行活期存款量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会瓜分银行的原有客户群体。网络借贷也大量的发展,借贷的门槛较低,服务便捷性强,从而对个人或者小微企业形成较强的接待吸引力,在此客户群体上与传统银行形成较强的竞争氛围。如果网络借贷开展面向大型企业的借贷服务,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银行形成根本性的冲击。
(一)优势。传统商业银行在对政策与监督规则的了解程度上会远远高于网络金融企业,其具有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与意识,风控标准更为严格。其次,由于长时间的运营积累,对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与理财行为有更强的了解度;对银行保持高度忠诚的客户量较大,对于客户的数据了解程度更高;金融服务体系更为完善,具有较高的行业品牌标示,同时机构运营的资本实力大师;具有较为完善的金融运营牌照,合法运营资质更有保证;信息技术等能力更为专业,运营管理水平更高;由于多方面能力与资历更强,因此不会铤而走险的做违规或高风险金融服务操作,运营更为稳健。
(二)劣势。由于银行自身有大批忠实的客户群体,具有网络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资源,从而导致银行本身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与营销意识,营销宣传能力不足,频次低;存在较高份额的不良资产;运营机制相对呆板僵化,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经营整体效率较低;没有对客户信用情况的全面了解,数据整合情况较低;行业监管过于严格,可操作性较低;没有互联网金融的充分经验,网络金融方面缺乏专业性。
(三)机会。互联网金融市场具有较大的潜能,用户群体广,有较大的挖掘空间;其次,互联网金融用户市场的开发者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饱和状态,用户的忠诚度还没有完成全形成。
(四)威胁。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势必引发商业银行同行竞争的趋势更为严重化,进而导致经营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减,净息差会进一步窄化。商业银行会面对收益曲线风险、选择权风险与利率敏感性缺口等风险;互联网企业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跨界经营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会对商业银行的客户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分割;互联网金融方面对于风险的防控能力还有待提升,发展尚且没有进入完全成熟与沉淀的阶段,各方面风控水准有待发展;当下经济波动时有发生,银行日常业务的开展也会因此而受到波及,导致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发展无法得到平稳持续的支撑。
(一)通过合作展开互利共赢。在合作中,需要做好风险防控管理,尽可能的将互联网金融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要做好业务开展的风险评估与防控预案,尤其是商业银行在以往的运营中积累了大量的稳健运营经验,有较高的社会口碑信誉度,因此客户会因为商业银行的口碑形象来提升对服务与产品的信任。在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中则可能存在风险交汇,如果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客户产生服务纠纷与风险,则会导致商业银行也受到对应的牵连。所以,商业银行在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产生合作时,需要做好之前的风险评估与情况了解,尽可能的选择更为专业的合作企业。
(二)注重业务体验的重视。要充分的从客户实际需求角度来设计自身的金融产物与服务,尽可能的将银行服务于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做连通,让用户有更强的使用便捷性。有效的通过以往客户数据的积累来形成大数据分析,为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支持,为未来的线上金融服务产品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要明确不同的客户群体,将小微企业与个人客户做用户“画像”,针对其实际需求开发金融产品与服务,做好银行业务流程的优化,达到小且快的模式,让信贷客户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同时注重网络化服务渠道的打造,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可以依据客户需求设计更据哟趣味性、实用性、便捷性的金融服务与产品,注重体验升级,积极收集用户反馈,依照反馈情况做完善处理。深入的了解用户日常生活习惯,将金融服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提升日常生活中支付与有关金融信息的操作便捷性。
(三)注重渠道扩展。要注重商业银行网络银行业务入口的宣传扩展,可以嫁接到各网络平台,例如微信的小程序应用中,同时配合各方面的宣传推广,将商业银行网络银行的专业性、可靠性、功能性等全部宣传出去,形成一种更为稳固良好的市场反馈印象,同时可以将银行企业产品或者业务宣传出去,将优惠活动与利益价值逐步凸显出,要反复强调比其他网络银行安全、可靠性更高的特点,配合一定的市场营销事件或者活动来吸引顾客转化。一方面要促使老顾客添加银行自身其他业务,另一方面通过其他渠道来收集新客户资源。新客户拓展可以联合较多的目标性客户群体转化。
互联网金融背景之下,传统商业银行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需要商业银行自身从用户体验出发实现服务优化升级,除了积极开展互联网渠道的发展尝试,还需要运用自身优势扩展更多的发展渠道。商业银行根本发展应该是转型。利用自身优势,扩展更多渠道等。发挥自身商业银行的强势生存能力。互联网只是时代变革下众多条件变化的一支,未来还有更多更新的社会环境变化。商业银行需要凭借自身多年生存经验,灵活应对社会多重挑战,发挥自身极强的市场生存能力,不断创造新的发展辉煌。
[1]刘依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7,(9):23-26.
[2]毛浩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路径厘析[J].中国商论,2016,(1):77-80.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