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跃跃
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闫跃跃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电子商务的普及,对于物流、仓储及配送方面的人才需求也逐渐的增加,但物流人才整体素质情况较为落后,对于物流行业基础人员的培养和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制约性。本文现分析目前我国物流实训的现状,并提出一些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课程体系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实训中,最为基础的条件就是需要有实训的场地、设备等硬件支持以及相关的软件支持,并加上实训指导书的购置以及实训教师的培养。然而要想满足以上设施条件,就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有着一定的困难,加上只有良好的场地才能够使物流实训更好的开展下去,然而高职院校在划分实训场地方面非常困难,因此基于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的限制,诸多高职院校往往只通过购买软件让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使得实训课程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教学体系不合理。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课程体系主要包含了课内实训、校内集中实训以及校外实训三个方面。其中课内实训和校内集中实训,因为缺少了相应的基础设施,因此主要采用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视频并分析以及运用软件模拟的方式开展,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然而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却较差。而校外实训中虽然能够使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训,但是毕竟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在培养学生方面并不尽心,加上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安全过于重视,使得实训往往只是形式化的过程,对于实训的质量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三)教学监管不健全。健全的实训课程体系,不仅需要有完善的实训方案,还要监管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现有的高职院校中,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也配备了监管的人员,然而在实际的实训课程中,并没有将监督职能很好的执行下去,整个过程过于形式化,因此学生的实训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教学效果和培养目标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确立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因此在确立培养目标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经济特点和物流发展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重视程度的增加,以及对于第二产业发展的越发关注,建立全国性的物流中心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高职院校在确立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就必须以岗位的需求为导向,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从而构建起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转变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以及PBL教学等教学方式,都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自主学习以及职业创新能力。其中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在问题的形成和解决中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针对职业要求和技能培养等方面提出的学习任务,能够打破传统的以能力为导向,知识较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从而构建更加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模块式教学中,每一个模块都需要以知识和岗位的需求为基础,并以岗位项目为设计的载体,从而设计出包含了知识、能力和技能训练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从而增加项目和知识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能能力。
(三)完善教学体系。实训教学是一种能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在实践中进行良好运用的途径,因此为了构建完善的实训课程体系,就必须完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可以设置一些实务性较强的实训课程,将演示性的课程转变为更具体验性和操作性的实训课程,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甚至建立包含了校内实训、实习、职业认证、专业竞赛以及专家讲座等构成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必须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教学规划和管理,并完善教学评价的质量,将过程和目标相结合,而不是将物流实训教学简单的划分为实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使学生对于岗位的职责和标准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学应当更加具有针对性,甚至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实训报告,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从而改自身的教学质量。
改善并对物流实训课程进行实践后发现,构建起科学合理具有先进性的现代物流实训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出被社会和企业所欢迎及认可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物流实训课程应当得以推广,才能将高职院校的能力培养与行业的需求相接轨,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及行业需求的应用型物流人才。
[1]张宏伟.国内区域物流研究述评[J].物流科技,2014(8):45-46.
[2]韩玉平.中国物流研究现状及分析[J].物流科技,2014(4):64-65,68.
(作者单位: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