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奥
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
◆李启奥
千百年以来,各地区之间爆发了大大小小的自然资源的争夺之战,可见自然资源在促进经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一观点在20世纪后期出现了反差,资源匮乏的国家也跻身进入发达国家的前列,关于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呈正向关系引起热议。本文依据我们的高中教材,采用文献综述法,对以往研究内容与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分析出当前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丰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古时将“真金白银”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就可见人类对其重视程度。但是从近代我们看出,某些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依靠技术创新等手段的发展速度明显超过部分自然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发展。
高中生在接受全球近代发展史的教育后,不难得出,日本、新加坡等资源相对匮乏的岛国经济发展情况远胜于中非地区资源颇丰的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在这一现象当中,中非国家自然资源丰裕的情况并没有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利手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碍的作用,此种现象应验了1993提出的“资源诅咒”假说。
从国外的研究学说来看,马尔萨斯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必要资源,如果人类浪费自然资源,无疑断了自身生存之道。他指出:当社会发展中缺乏必要的自然资源,就会造成人口负荷量过重,经济增长缓慢,虽然科学技术的研发以及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会在一定程度或者短时间内带来经济增长,但没有自然资源作为支撑点,世界的经济就处于瘫痪状态,是不可持续的。但一方研究也认为技术的进步将会替代部分可耗竭的自然资源,世界的经济发展仍是可持续的。Morse研究指出类似于矿藏等不可再生资源,在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会进行最大利益化的开采,但在经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技术的出现能够替代稀缺自然资源,就会使其以最合理的时间、方式开发。比如20世纪后期的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资源,在经历了一段开采的上升时期后,又回落到1970时期的开采状态,其原因是技术的研发缓解了对稀缺资源的使用率。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相较于自然资源,外部环境因素对与经济的发展影响更大。李永梁等学者认为近年来开发区经济的增长,土地资源是因素之一,占其比重更大的是外部环境中的制度与技术因素,在未来科技的支撑下,外部环境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而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则相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欧洲各工业国并没有出现“资源诅咒”的效应,在面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仍然维持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古典经济学家们以此为例,认为欧洲各工业国在经历了资源贫乏的时期,经济发展并没有受限,因此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无相关。然而此学说并没有深入处理自然资源与资本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说明两者之间的不相干关系。Habakkuk在研究美国经济发展状况时提出:美国现今能稳坐霸主之位归其原因是由于自然资源的丰富,使其实现了经济繁荣发展的景象[1]。
就当前我们高中所学地理、历史知识而言,各国与国内省份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与经济发展程度,不难得出经济发展较快地区自然资源反而相对贫乏,而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却止步不前。
国外学者Sachs和Warner为验证“资源诅咒”假说是否成立,选取了95个国家作为实验对象。研究结果证实;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并不必然促进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资源贫乏地区发展速度快于资源丰裕地区。因为资源贫乏的国家为提高经济实力,会寻求其他增长方式替代自然资源的所占比重,例如产业的转型升级等。而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则将开发和利用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忽视了对技术的创新[2]。
国内学者徐康宁和王剑通过对国际与省内两者关系的比较分析后得出:大多数自然资源丰裕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慢于资源贫乏的地区,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并不必然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起到阻碍作用。
我们以高中知识结构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当前我国普遍认同“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但国外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结果,有关数据选取标准仍有待商榷。为提高我国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经济实力的增强,学者们应加快对“资源诅咒”效应的研究进度。本文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受高中教材发散性的限制,探究较为浅层,有待继续加深。
[1]郝娟娟.中国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15:23-31.
[2]韩梅芳,张琴.环境审计、政府激励约束机制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基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构建[J].财会通讯,2015,(22):99-102.
(作者单位:武汉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