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江,陈彦桥
〔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定不移地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保证。“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1]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检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2]。为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部署、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等。党中央坚决执行八项规定,整治“四风”问题,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开展制度化的巡视工作。当前党的作风建设与建国初期毛泽东领导开展的党的作风建设是一脉相承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中国由严酷的革命环境转变为和平的建设环境,中国共产党也转变为执政党。在国际上,二战后,随着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力量大大增加,帝国主义的势力受到削弱。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和控制图谋,战争的威胁尚在。成为执政党后,许多党员逐渐成为国家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领导者,会经常面对“糖衣炮弹”的进攻,党员干部面临着腐败的危险。甚至出现了少数党员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的极端现象。陈云曾经感叹:“在胜利了的国家里头,有电影,有照片,开会时热烈鼓掌,阅兵时可威风啦。火车站欢迎的时候,送鲜花,夹道欢呼。物质享受是很具备的,很可以腐化。从前在瑞金、延安时,想腐化也很难,现在腐化很容易。”[3]
面对这种局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毛泽东指出:“整训干部已经成为极端迫切的任务。”[4]125并主要通过整风整党运动、三反运动加强、改善了党的作风,适应了建国初期稳定秩序、恢复和发展经济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形势。
建国初期,为了克服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纠正不良工作作风,改善党群关系,毛泽东号召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50年5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5月21日,又发出《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指出发展党员的方针和办法。继整风工作之后,1951 年至1955年, 全党又开展了大规模的整党运动。针对整党运动中的突出问题,1951年12月,党中央、毛泽东又领导、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建国初期的整风运动推动了党员作风建设、思想建设,整党运动着重推动党的组织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抓好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敏锐性与超越性,表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好自身的问题。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地位、角色及所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出现了“以功臣自居”“骄傲自满”“贪图享乐”及“特权思想”等问题;一些一般党员,也出现了脱离群众,不愿吃苦耐劳,不愿艰苦朴素的倾向;甚至党内还出现了一部分消极落后分子、投机分子、蜕化变质分子等。面对这样的情况,这次整风、整党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提高干部和一般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改善作风,改善党和人民的关系。在其后的整党运动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依然是重中之重。在整党工作的准备阶段,就要对党员进行普遍的教育,使所有党员明白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提出了每个共产党员应该和必须具有的“八项条件”。“八项条件”既是党员的标准,也是整风整党运动中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国初期,党的作风建设以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同时还包括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深刻认识到,建国后党员干部的一些命令主义作风已经引起中国各阶层的强烈不满,如不及时加以整顿,中国共产党将可能脱离群众。因此,整风运动首先是整顿干部作风,整顿、提高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思想水平。其后的整党运动中,毛泽东依然强调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整党运动及“三反”运动实行“首长负责”制,领导干部有问题,带头做检讨;同时,充分发扬民主,坚决支持广大群众的监督、检举,严格制止压制民主和抗拒检查的行为。
党员干部中有贪污行为者,毛泽东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大、小老虎”。1951年12月13日,毛泽东给各大区中央局主要负责人的电报中讲到,发现贪污问题的严重性和大规模地惩治贪污分子,即捉大小老虎是“三反”运动的重要内容。1952年1月20日,毛泽东在给谭政、陈毅及各中央局、大军区、志愿军的关于“三反”然后整编的电报中讲到,要尤其注意打一亿元*当时通行的是旧币,从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人民币,新币1元等于旧币1万元。以上的大老虎。[5]78此后,“三反”运动的重点便是将注意力引向搜寻老虎。2月1日,毛泽东致电西北军区,提出三反着重反贪污,尤其着重打老虎,老虎不捉净不许收兵,不许整编。[4]482这一时期,打大小老虎最大成果是查出了刘青山、张子善等一批具有贪污问题的党员干部,并依据党纪国法予以惩罚。
抓好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的同时,毛泽东非常注重基层干部、广大党员的作风建设。1951年2月1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在第六部分“整党及建党”中强调,整党运动的主要对象除了领导干部外,还包括广大党员,决议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有计划、有准备、有领导的普遍整顿。其中,最关键的是在广大党员中开展“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活动,使所有党员同志明白共产党员的标准。在捉大小老虎的同时,毛泽东也强调要处理好中小贪污分子。中小贪污分子主要是贪污数额在1千万元以下的,虽然贪污数额不大,但占全体贪污人数的95%-97%。他们具有很大的群众性,因此毛泽东认为对于他们,特别是大多数的小贪污分子,情节不严重,应免予刑事处分,而予以不同程度的行政处分,这样有利于团结改造。
(1)注重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思想水平的高低,工作作风的好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建国初期,党的作风建设在方式方法上,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在整风整党过程中,毛泽东始终坚持以身作则,能够全面领导、高度重视。建国伊始,他就反对针对个人的歌功颂德,反对搞各种形式的个人崇拜;同时,更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和亲属。1951年,堂弟毛泽连与侄子毛远悌想要来北京看病、工作,毛泽东回信婉拒,提出党和政府决定要精简节约,强调反对浪费,希望他们不要来北京,也不要在长沙长住。毛泽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很大程度上鼓舞、激励、教育了党员干部和一般党员,推动了整风整党运动的有效开展,促使党风和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
党的作风建设,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毛泽东始终对整风整党运动大力提倡、全面领导、亲自督办。薄一波回忆毛泽东当年抓党的作风建设时提到,“一旦下决心要抓,就抓得很紧很紧,一抓到底,从不虎头蛇尾,从不走过场。”而且,从方针、任务,到安排、办法,毛泽东都能够亲自督办、亲自负责[6]。正是有了党中央、毛泽东的坚强有力的领导,建国初期的党的作风建设才得以广泛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充分采用了由上而下的检查与由下而上的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方法。由上而下的检查,由各部门行政上的党员负责;由下而上的检查,则由党组织领导全体党员,带动群众开展。检查的两个方面是密切结合的,而不是相互掣肘。在上下结合检查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扬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与作风。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这一时期提出的共产党员的“八项条件”之一,便是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经常地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并及时地加以纠正。”[7]
(3)充分发扬民主,将群众组织、动员起来,以召开群众大会的形式,开展党的作风建设。1951年11月,刘青山、张子善的罪行被揭露,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的通知,毛泽东的批语中讲到,“各级领导机关必须仿照实行惩治反革命条例那样,大张旗鼓地发动一切工作人员和有关的群众进行学习,号召坦白和检举。”对于典型的贪污犯“必须动员群众进行公审,依法治罪。”[9]1952年,刘澜涛给毛泽东的报告中提到六十六军的打虎经验,其中之一是“不断地深入发动群众,及时召开大会,报告战绩,解释政策,介绍典型,以活的事实教育群众。”[5]195-198以群众民主大会的形式,开展整风整党运动,社会影响大,震慑效果明显,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党员、群众的觉悟。
建国初期,通过各方面的积极努力,毛泽东领导的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党的八大报告中毛泽东指出:“比起整风运动以前,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水平,已经提高了一步”“我们的党现在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团结,更加巩固了”。[9]建国初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探索,为我国当前党的作风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是党员作风教育的两个重要方式。集中性教育针对某一时期党员作风建设的某些普遍性问题,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攻坚克难的教育,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主动性与理论优势,能够使党员干部、一般党员充分认识、理解教育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与时效性。建国初期,党中央、毛泽东推动开展的整风、整党、“三反”运动,针对党员作风的不同问题,分阶段开展了集中性的教育活动。经常性教育是党员作风建设的日常化、制度化、基础性的教育,能够保证党员作风教育的可持续性,能够不断提高党员干部、一般党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能够推进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升,能够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是有机结合的。集中性教育能够有效地解决党员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强化经常性教育的成果;经常性教育是集中性教育的有效延伸与成果巩固。党员作风教育,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
“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正面引导与反面教育是毛泽东领导的党的作风建设的成功经验。树立正面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党员,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能够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为生动的样本,有利于党员干部、一般党员更为深刻地理解教育内容,更为坚定地践行理念。反面案例同样重要,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与反面案例、反面典型的对比,党员干部、一般党员能够更为具体地理解党的原则、纪律、规定,能够绷紧理想信念的弦,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党的作风建设,要抓住关键少数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同时也要抓好最大多数的一般党员。从战略上讲,对于建国初期的整风整党及“三反”运动,党中央、毛泽东始终强调领导干部、首长的责任与作用。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上行下效,如果各级领导干部能够率先垂范、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也就为党员的作风教育竖起了鲜明的旗帜、立起了正确的标杆。而广大一般党员是党的事业的基础,党的作风建设最终还要落实到每个党员身上,因此,对于广大一般党员的作风教育也应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党的作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对于绝大多数党员来说,开展党员作风教育是为了出出汗、治治病、救救人。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对思想存在问题的党员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充分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通过批评达到纠正错误的目标,实现教育团结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战略策略,引导思想存在问题的党员自觉、自愿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向榜样、模范看齐,既实现作风教育的目的,又增强党的团结力、凝聚力。
一个政党要搞好党风建设,离不开严明的纪律和完善的监督机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虚心接受来自群众的监督和自觉完善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机制,对于党的先进性的发挥和执政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都至关重要。党的各级组织需要依靠并广泛地发动党内外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揭发和检举, 并按规定及时做好处理与反馈,取信于民。并经常性地向党员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 指导党员与各种错误思想倾向进行斗争,从而有力地保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 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
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并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加强和改善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史为鉴,当前党的作风建设,与建国初期党中央、毛泽东领导开展的整党整风、“三反”运动,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建国初期毛泽东党的作风建设,对当前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建国初期,党中央、毛泽东领导开展的党的作风建设,始终围绕着“坚定理想信念”进行。“理想信念”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方向、指南与目标。整党、“三反”运动前,首先进行的是整风工作。整风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整顿、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改善作风。整风为整党及“三反”运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整党、“三反”运动则在组织上、制度上进一步保证了广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进一步加强、改善了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当前,面对复杂的执政环境,面对党内存在的一些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坚定理想信念仍然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作风建设仍然要始终围绕“理想信念”进行。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一个生动的比喻,“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加强和改善党的作风建设,要坚定理想信念;党员干部作风出现问题,根本上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因此,习近平多次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对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无论是“八项规定”“反对四风”,还是“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为根本的。
建国初期,党中央、毛泽东能够充分发动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政治优势与法宝。党中央、习近平领导、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要始终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一方面是我们的党、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贯彻党的这一生命线、工作路线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党心所系、民心所向,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团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
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己不正,焉能正人。”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关键少数起着重要的作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是党的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其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学风等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而在抓好关键少数的同时,还需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抓实基层作风建设。建国初期,毛泽东在整风、整党、“三反”运动中,注重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以“打大老虎”为重点,兼顾“中小老虎”的方式方法,为此后的反腐败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体现了党的作风建设既抓住关键,又抓实基层的理念。当前,为了抓好关键少数,特别是针对“四风”问题,我们党开展了“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将党的作风建设言简意赅而又内涵深刻地阐释出来。重点针对“绝大多数”,我们党开展了“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将党的作风建设由关键少数拓展到了“绝大多数”,从集中教育延伸至经常教育。
建国初期的整风、整党及“三反”运动,是体系化、制度化的党的作风建设。整风着重推动了党的作风建设和思想建设,整党着重推动了党的组织建设。整风是整党运动的基础,整党是整风工作成果的巩固与深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整风、整党与“三反”运动体现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常态化与针对性。习近平也多次强调,党的作风建设新常态的关键是要“抓常、抓细、抓长”。在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仍需始终坚持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作风教育的全覆盖、重创新、求实效,坚持把作风建设融入到日常工作、学习中,防止形式主义、“两张皮”“一阵风”。只有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才能不断地引向深入,筑牢基础,使良好作风真正地落地生根,成为党永续发展的保证。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1).
[2]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17-01-07(1).
[3] 陈云.陈云文选:1949-1956(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31.
[4] 逄先知,冯蕙.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 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
[6]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7:148.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11:187.
[8] 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535.
[9]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