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统战的经验及启示

2017-03-07 14:15唐晓云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

潘 晔 唐晓云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统战的经验及启示

潘 晔 唐晓云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丰富的文化统战思想不仅对于推动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深入思考抗战时期我们党文化统战工作经验,对新时期统战工作和文化建设有着诸多启示。我们要加强党对文化统战的领导权,确保文化统战工作的正确方向;重视文化统战的全局地位,发挥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开拓文化统战新阵地;大力发展协商民主文化,增进政党关系和谐;尊重和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发挥其在文化统战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关注新的社会阶层,壮大统一战线队伍。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统战;经验启示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自身力量十分弱小,而且遭受着国民党的打压和日本侵略者的军事打击,生存环境十分严苛,但中国共产党却克服了各种困难,成长为推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中流砥柱,并且成为深受人民拥戴与认可的领导核心。这些辉煌成就与中国共产党卓有成效的文化统战工作密不可分。新时期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也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对抗战时期我们党文化统战经验进行深入探析,对新时期统战工作和文化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党对文化统战的领导权,确保文化统战工作的正确方向

文化统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策略和工作方式,其目的是凝聚一切抗日爱国力量尤其是以文化界进步人士为代表的抗日力量,为实现抗战胜利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统战工作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进行的。无论是在国统区对国民党上层的统战,还是在根据地和沦陷区对进步文化人士和地方基层各族人民的统战,都因始终坚持和贯彻了党的正确领导,才凝聚了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组成了抗击日本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铜墙铁壁。

为了实现对文化统战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以文化为桥梁和纽带,借助丰富的文化资源,采用诸如进步报刊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号召和沟通,通过党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党的正确主张和方针政策得到广泛认同和认真执行。这充分说明文化统战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之下进行,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切实实施党的文化方针和政策,才能使文化统战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文化统战正经受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的考验。因此,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统战的领导权。首先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这也是实现统一战线成员对党文化统战领导权认同的有效手段。“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其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核心价值观不仅承载着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和精神寄托,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而且体现着社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极强的预见性和指导性。积极倡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有效巩固中国共产党文化统战思想的价值认同基础。抗战时期我们党善于把抽象的精神引领和思想阵地的占领工作与鲜活的实践结合起来,变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文化统战工作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当今,要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着力点,寓理论于实践,实现无形内涵向有形实践转化,促进理论落地生根,使之成为广大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思想支撑。

二、重视文化统战的全局地位,发挥文化统战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

1937年随着全民族抗战帷幕逐渐拉开,除了政治上的反击、经济上的自力更生、军事上的激烈反抗,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文化领域抗战工作的开展,并在不同场合多次阐释建立文化军队,进行文化抗战的重要性。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2]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3]他认为,一支能书写精彩篇章的“纤笔”具有“三千毛瑟精兵”的战斗力。抗战时期,我们党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旗帜,凝聚和吸引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中国的强大力量。可见,文化统战在当时处于全局性的战略地位是不言而喻。当今提高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只有重视文化统战的全局性地位,充分发挥文化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才能保持社会和谐进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应作以下努力:

首先,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夯实民族文化认同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引导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为其转化创造条件。丰富文化统战的形式,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传播出去。此外要积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经历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内心深处恪守的道德准则,代表着人们对尊道德、守道德生活的憧憬,能够创造出有序有礼的和谐社会环境。

其次,大力倡导和谐文化,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一方面,要推动文化创新,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形成全民族精神有寄托、信仰有归依的和谐局面,为建设和谐社会群策群力、凝聚力量。另一方面,在处理中外文化关系上,既要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尊重文化上的差异性,开展好国际文化统战工作,发挥我国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形成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

三、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开拓文化统战新阵地

文化统战须依托一定的文化载体去实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善于利用报刊、书籍、杂志、画报、宣传册等多种媒介来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自由报刊是人民精神的洞察一切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是把个人同国家和世界联结起来的有声纽带”。[4]以延安为例,从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到1947年3月撤离,延安先后出版了约20多种报刊和近400多种书籍。[5]其中报刊主要有机关报刊、社会团体报刊、文艺刊物及墙报等多种类型。图书主要包括马列经典著作、领袖人物著作、党的政策文件、党的历史文献、抗战文艺作品、哲学社会科学读物、时事政治读物等。[6]这些文化载体极大地传播了党的革命理论,其精神引领着无数人投入抗战洪流和人民解放事业中去,投到党的怀抱中来,实现了文化统战的预期效果。时代潮流浩荡,如今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网络信息化的席卷之下生存状态堪忧,而网络和基于网络的微信、微博等现代新媒体以其丰富的形式、强大的互动性、广泛的覆盖率、极高的性价比等优势赢得了人们的广泛使用和喜爱。因此,网络时代下文化统战须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机遇不断拓展文化统战新阵地。

首先,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实现基层文化统战和顶层文化统战的同步协调。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影响力强、辐射范围广、讯息传递快等优势,是宣传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的快捷途径。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即使是最基层统战部门也能及时接收中央统战部实施的新政策,消除了讯息接收的滞后性,有助于实现统战工作的高效率。

其次,合理运用网络等新媒体,提高文化统战的有效性。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能够实现信息互享,这改变了传统媒体运行之下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固定的角色关系,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文化统战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形式,可调动各类群体参与文化统战建设的积极性。当然,鉴于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必须同时加强价值引导,增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防范风险。对此,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探索科学、合理的使用方式,防止过犹不及。

第三,大力发展网络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把握传播规律,加强重点文艺网站建设,善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载体,促进优秀文艺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加强对海量的网络文艺作品的管理;制定规范的网络文艺传播规章,使文艺作品的创作、传播、转载、利用均合理合法有序进行。对于传播低俗、恶俗、庸俗的网站和创作者给予相应的处罚,净化网络空间,使其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场所。网络文化建设要贯彻好党中央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7]。

四、大力发展协商民主文化,增进政党关系和谐

抗战时期中国国内党派众多、主张各异。对此,中国共产党采取灵活的文化统战策略,在处理政党关系上获得极大成功。

首先,从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来看。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得到了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热烈拥护与支持,这为中国工产党团结民主党派、广交朋友、一致抗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抗战时期,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民主党派以诚相待、亲密合作。1940年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共产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8]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协商精神。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在党的机关报上刊发民主党派人士关于支持抗战的文章,鼓励民主党派成立文化团体进行抗日宣传。另一方面,民主党派也对中国共产党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坚定的抗战决心予以支持和维护。

其次,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来看。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建立的基础。总体而言,国共两党合作是成功的,但国民党蓄意制造反共事件,破坏国共合作的教训也是不可被遗忘的。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解决民族矛盾为根本出发点,为维护和坚持国共合作进行不懈努力。即使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仍以文化为武器,在国统区艰难地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努力争取国民党上层人士和进步文化人士对抗日的支持。

当今,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国家重大方针、地方重大事务进行协商讨论和监督、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加强社会各种力量的合作协调,切实防止出现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现象”。新时期发展协商民主文化,增进政党关系和谐,对于巩固党的领导基础和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五、尊重和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发挥其在文化统战中的主体作用

实践证明,正确对待和团结知识分子,重视和发挥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作用不仅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广大知识分子,充分发挥其文艺特长,广泛传播了抗日救亡精神,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团结和凝聚了大批爱国力量,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首先,要尊重知识分子在文化统战中的主体地位。抗战时期,不论是在根据地还是在国统区,中国共产党文化统战领导下的知识分子都满腔热情、毫无怨言地投入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中国知识分子在呼唤民众奋起反抗日军的暴行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毛泽东曾说:“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广大革命知识分子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中国共产党真诚待人、爱才惜才、尊重文人的精神感染和团结了广大知识分子,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了自身的重要价值,激发了他们进行文艺创作的热情。知识分子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必须尊重和团结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新时期更应坚持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制定符合长远规划的知识分子政策,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人才环境,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继续发挥他们的先锋和桥梁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其次,要营造有利于知识分子发展的良好氛围。要为知识分子提供宽松、融洽的创作空间,充分尊重其劳动成果,激发其创造才能。抗战时期我们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工作的事实证明给知识分子作用发挥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氛围,营造出知识分子人才辈出、文化作品层出不穷的生动局面。新时期我们党鼓励知识分子积极为改革开放事业建言献策,以敏锐的眼光洞察时弊,并积极建言献策;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给予他们充分信任、肯定、支持与关心,从而使知识分子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而积极努力。

第三,制定科学的知识分子政策。抗战时期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在艰苦的根据地挥洒青春热血;党外知识分子也被吸引,在言论和行动上拥护党的领导,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依赖于党实行了科学的知识分子政策。当今,知识分子队伍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党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门政策,努力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知识分子,尤其对党外知识分子既要充分信任也要加强教育引导。应以包容的政策、开放的心胸来引导他们,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采取有效措施,搭建发展平台,使其专注事业发展。

六、关注新的社会阶层,壮大统一战线队伍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是党在抗战时期确立的统一战线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博大胸怀和过人胆略,依靠文化统战力量,把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吸纳到抗战队伍中来,为实现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这启示着我们在当今社会变革中要关注社会阶层的新变化,尤其要加强党对新的社会阶层的文化统战工作。新的社会阶层群体中年轻的多、高学历的多、党外的多、流动人员多,思维比较活跃,政治参与愿望强。党要及时加强团结引导,对其代表人士更要重点培养,引导他们发挥积极作用。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也是新时期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他们的出现是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折射,凸显了统一战线工作一元与多元的矛盾,通过灵活多样的文化统战工作,能增进不同阶层的团结和凝聚,引导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力量。

首先,认清多元价值观的现状,激发新的社会阶层的创造活力。多元文化是一种潮流,多种价值观呈现也是现实;要正确对待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全体统一战线成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各个主体同心同德贡献出各自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因此,党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努力实现“求同存异”。同时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理想信念教育,增进共识,引导他们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相适应,从而使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调动积极性,弘扬主旋律。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顺关系,激发正能量,形成合力。同时加强社会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基层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宗教人士的整合效能,维护社会良好秩序以实现社会良好互动与耦合,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良好氛围和创造良好条件。此外,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实现意识形态整合,宣传主流价值与意识形态,提升各阶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7]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742.

[2]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9.

[4]赵晓恩.延安出版的光辉[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23.

[5]王海军.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出版业述略[J].中共党史研究,2012,(6):62.

[6]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10-20(2).

[8]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595.

10.3969/j.issn.1009-2293.2017.06.021

G122

A

1009-2293(2017)06-0074-04

潘 晔,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唐晓云,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许 烨)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