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2017-03-07 14:15牟成文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集体

牟成文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牟成文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人类为解决共同面临的难题或者问题,为实现共同的价值预期或者利益诉求而组成的利益关联体。今天,人类在生存、发展与稳定等方面依然面临着诸多难题或者问题,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由所在。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呢?我们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需要树立正确观念,摒弃错误思维,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论前提;另一方面,要用实际行动来建构“全球伙伴关系”,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论路径。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准确把握和完整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考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那么,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准确把握和完整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元”概念由两个“意素系统”[2]构成。这两个“意素系统”分别是“人类命运”和“共同体”。

什么是“命运”?所谓“命运”就是生命的运动轨迹和结果。“命运”既受必然性支配,又受偶然性制约;“命运”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是相对性的一面。因存在着共同面临的难题或者问题,人类必然会存在共同命运。“人类命运”就是“人类共同命运”。

人类命运与个人命运、集体命运、民族命运和国家命运之间,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不一致性。一方面,人类命运与个人命运、集体命运、民族命运和国家命运之间具有一致性。为了能够对此予以清晰说明,有必要讨论一下个人存在与集体存在之间的关联。从存在论上看,个人存在是一种个人性的存在,而集体存在则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或者共同体的存在。个人存在是集体存在的生物学前提,集体存在则是个人存在的社会学基础。判定个人存在与集体存在的直观性根据就是数量原则。也就是说,集体必然包含着诸多个人,必然是个人的复数,而个人只能成为集体中的一个单元,或者一份子,因此,无论在社会统计学上,还是在社会功能学上,集体都是优于个人的。正是缘于此,个人总是向往集体的。可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个人,都存在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趋向集体的特性。因此,亚里士多德提出:“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3]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所遭遇的诸多难题才可得到有效解决,个人的生存能力才可得到大幅提升。从一开始,个人存在就是处在集体之中的。个人存在仅仅具有个体性外观,或者说,个人存在只是集体存在的表象,而集体存在才是个人存在的真理。因此,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4]。由此可知,个人存在与集体存在在根本上又是一致的。

个人存在与集体存在在根本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个人命运与集体命运在根本上的一致性。个人命运反映的是个人的存在境遇,即个人的存在过程及其结果。在存在过程中,个人会遭遇生存难题、发展难题和稳定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些,个人的存在与发展才能得到维续。同样,集体命运反映的是集体的存在状况,即集体的存在过程及其结果。在存在过程中,集体也会遭遇上述难题或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集体的存在与发展才可以得到持续。当然,集体命运并不是个人命运的简单集合,也不是个人命运的算数平均数,而是个人命运的有机结合。正是这种有机性才能够体现出个人命运与集体命运在根本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可以表达为:个人命运与集体命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

当个人的交往能力不断提升和个人的交往方式不断丰富的时候,个人交往的范围也会逐渐扩大。在此前提下,个人会逐渐与不同类型的共同体,即村社、民族、国家乃至世界发生关联。村社是个人走出家庭进入社会之后所面临的最初共同体单元,也就是狭义上的共同体或者“集体”。当具备共同的记忆历史(或者历史记忆)、文化、语言或者文字和强烈身份认同等并以此作为存在前提的时候,一些共同体就会发展成为民族。一个或者多个民族会依循着特定路径与法则组织成为国家。整个人类构成人类或者世界共同体。因此,民族、国家和世界都是“集体”的放大,都是广义上的“集体”。

由于个人存在与集体存在在根本上具有一致性,因此,个人存在与村社存在、民族存在、国家存在、人类存在在根本上也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决定了个人命运与集体命运、民族命运、国家命运和人类命运在根本上也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就体现在人类命运与个人命运、集体命运、民族命运、国家命运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之上。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与个人命运、集体命运、民族命运和国家命运之间又具有不一致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不同类型的命运在利益关涉上各有侧重。在利益关涉上,人类命运主要关涉的是人类的整体利益,个人命运主要关涉的是个人利益,集体命运主要关涉的是集体利益,民族命运主要关涉的是民族利益,国家命运主要关涉的是国家利益。其二,不同类型命运的利益诉求在特定个人那里表现出差异性。在现代社会,个人命运、集体命运、民族命运、国家命运和人类命运,最终都能还原为个人的命运。这样,个人就会同时承载着诸多不同类型的命运。当诸多不同类型命运所反映的利益诉求同时映入特定个人眼帘的时候,特定个人就会根据秩序性原则、切近性原则、攸关性原则来对它们进行排序。一般说来,他们更易对具有切近性、上手性、具体性和方便识别、容易实现的利益诉求产生兴趣,而对那些没有切近性、不具上手性、比较抽象、难以把握和不易实现的利益诉求,则不易产生兴趣。即使要对那些没有切近性、不具上手性、比较抽象、难以把握和不易实现的利益诉求产生兴趣,也需要等到具有切近性、上手性、具体性和方便识别、容易实现的利益诉求实现之后再作筹划。因此,这里必然体现着层次性特征,即不同类型命运的利益诉求,在特定个人那里,总会存在着一种罗尔斯意义上的“词典式序列”。

为解决共同面临的难题或者问题,人类必然要结成“共同体”。

那么,什么是“共同体”呢?所谓“共同体”主要是指由不同的个人或者群体或者组织在社会交往的基础上,按照特定方式或者社会规范所组成的利益关联体。利益关联体可以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一般而言,正式的利益关联体具备正式文本依据,比如章程、契约等并以此来规范其成员的思维习惯与实践方式。非正式的利益关联体则不具备正式文本依据,但有特定共同利益诉求。无论是正式的利益关联体,还是非正式的利益关联体,都有共同的价值认同或者利益诉求。

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人类为解决共同面临的难题或者问题,为实现共同的价值预期或者利益诉求而组成的利益关联体。

二、为什么要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人类产生以来,人类就一直面临着诸多共同难题或者问题。为了克服和解决这些难题或者问题,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人类就必然需要采取一些共同行动。今天,人类依然面临着生存、发展与稳定等难题或者问题的困扰与威胁。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那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5]这正是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由所在。

生存问题既是人类面临的初始问题,又是人类经常会面临的问题。解决生存问题是人类存在的第一前提,因此,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6],因此,“生存”是人类存在的“第一个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7]。人类为了生存,首先就需要解决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最基本的需要问题。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存就必须每日每时所从事的历史活动,这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8]。因此,生存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初始问题。由于人类的生存资料直接关乎人的生命存在,因此,生产和再生产生存资料,就是维持人的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根本条件,生存问题就成为人类面临的关键问题。由于人类的生存资料并不总是充裕的;由于人类的生存资料并不总是现存的,而是需要不断通过生产和再生产才可以获得的,即使未来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生产或者再生产生存资料变得非常便捷,但是,获得生存资料也仍然需要人类劳动,因此,生存问题始终是人类都会面临的问题。

发展问题是人类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人类经常会面临的问题。由于人类发展是建构在人类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人类发展始终需要足够的生存资料。除此之外,人类发展始终还需要足够的发展资料。马克思把人类发展归结为两个大类:“物质解放”和“精神解放”。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9]我们可以把前一个“决裂”概括为“物质解放”,把后一个“决裂”概括为“精神解放”。根据马克思的论断,我们还可以把人类的“物质解放”细分为生产力解放、劳动解放、政治解放、社会解放,把人类的“精神解放”细分为宗教解放、思想解放、观念解放、意识形态变革等。人类的任何解放都只是人类在特定时空所实现的进步程度的标志,而不是人类能够一劳永逸享受这种“发展”所带来的便利的通行证。如果人类在实现了某种发展后,别无他求,裹足不前,固步自封,那么,人类的“进步”就会立马转变成人类“大倒退”的契机。因此,为了发展,人类就必须将“解放”一直定格在“途”中。因此,马克思指出:对于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0]只有发展,才是人类奔赴未来美好社会的惟一路径。由于人类的“发展”本身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发展问题也始终是人类都要面临的问题。

稳定问题主要是指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和谐与否的问题,也是人类经常要面临的问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于环境是有要求的。环境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好坏。如果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是和谐的,那么,人就会有稳定的感觉。相反,就会产生不稳定的感觉。和谐的问题可以还原为一个秩序问题。人总是期待着一种有秩序的生活。相反,对于无秩序的生活,人是不愿过的,甚至是令人讨厌的。有秩序的生活,总是表现为一个理性的过程。理性的生活,就是经过理性审视的生活。只有理性的生活,才是绝大多数人所向往的生活。当然,理性,并不完全排斥感性。理性有时需要同感性进行有机结合,才不会失去生动。同样,感性也需要同理性进行有机结合,才不会失去规范。只有这样,人的生活才会有序。个人是如此,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导致人类生活失序的因素很多,比如自然灾害、疾病瘟疫、战争、宗教冲突、种族冲突、恐怖活动、核扩散、粮食安全、环境污染、资源匮乏、武器失控、网络攻击、气候变暖、跨国犯罪等。由于稳定问题,也像人类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一样,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因此,稳定问题也始终成为人类都要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生存、发展与稳定等方面,人类依然面临诸多的问题或者难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11]要根本消除这些问题或者难题或者威胁,仅靠一个村社或者民族或者国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共同筹划、一致行动,才能奏效。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今天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迫切。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交往能力有了史无前例提高。在此语境下,整个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在这个“地球村”里,人的“普遍交往”越来越频繁,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越来越紧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12]于是,“地域性的个人”逐渐被“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13]所代替。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能性,今天要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大。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提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4]。

三、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呢?我们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需要树立正确观念,摒弃错误思维。这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认识论前提。

要树立哪些正确观念呢?其一,共生观念,就是要把“共生”当作人类的共同价值,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当今世界各民族国家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依赖性和休戚与共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程度空前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5]其二,互惠观念,就是要把“互惠”当作人类共同的利益诉求,就是要全面认识到当今世界各民族国家之间的“互惠互利”性。只有在竞争中实现“互惠互利”,各民族国家才能实现共同进步。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现象,使各国人民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16]竞争中的零和游戏,绝不可能实现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其三,互助观念,就是要把“互助”当作实现人类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诉求的基本手段,就是要合理认识到“互助”对当今世界各民族国家实现“共生”与“互惠”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人民”“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17]因此,当今世界各民族国家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而不是相互拆台。第四,互鉴观念,就是要把“互鉴”当作人类实现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诉求的基本方式,就是要辩证认识到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之间进行交流对话的价值和意义。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之间要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谋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18]。

要抛弃哪些错误思维呢?其一,冷战思维。冷战思维主要是指西方少数大国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自身绝对安全”当作天条律令的一种思维。在冷战期间,这种思维,在美苏所主导的两大阵营内部非常流行。冷战以后,这种思维在少数西方国家中还很有市场。可以说,世界上出现的很多争端包括战争、冲突等都与此有关。第二,零和思维。零和思维是一种极端的狭隘的竞争性思维,是一种把自身的获得建构在他者受损的基础上的思维,是一种与“互惠互利”观念截然相反的思维,是一种典型的“你输我赢”或者“你赢我输”的思维。世界上出现的诸多种族冲突、宗教冲突等都与此有关。第三,排斥思维。排斥思维是一种极端的狭隘的生存论思维,是一种在过分崇尚本民族的文明或者文化的同时极端贬损或者排斥其他民族的文明或者文化的极端性思维,是一种与“互鉴”观念截然相反的狭隘性思维。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崇尚所谓的“日耳曼民族优越论”、日本好战分子崇尚所谓的“大和民族优越论”就是这种思维的典型表现。虽然二战已经过去70多年,但是,这种思维的阴魂依然没有彻底消散。

另一方面,要用实际行动来建构“全球伙伴关系”。这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实践论路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光有思维变革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行动。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19]除此之外,中国还要通过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建立新型的民主化的国际关系等。具体措施,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其一,顶层设计。需要在打造顺序和层级上规划好蓝图,把握好重点,梳理好顺序,厘定好步骤,筹划好预期。其二,有序推进。依照蓝图,坚持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别向高级别、从单一层级到复杂网络结构、从一元中心到互为中心逐步推进,以利益和情感为纽带,从打造彼此合宜的命运共同体到更大范围的命运共同体,再从更大范围的命运共同体到“世界共同体”。其三,分层实施。在个体层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个体的获得感、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在人文交往中实现民心相通,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粘性。在社会层面,要重点通过国际关系的变革、世界经济的发展、人文交流的互动、生态建设的推进,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进程。在国家层面,确保有一个相对和平、稳定、安全的国际发展大环境;以“互信、互利、互助”为大方向,建立全球新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互联互通、共建平台、共订规则、共享成果来加深各国之间的联系;建立“普遍安全”的国际社会安全格局,倡导国家之间携手共同消除国际社会持久发展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其四,效果检验。对每一阶段的成果和每一个层面的成果都要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评估,尽快形成一批示范性的积极成果,推动局部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为更大区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夯实基础。

[1][5][11][14][17][19]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6,57,57,57-58,58,58-59.

[2][法]保罗·利科.解释的冲突——解释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89.

[3][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7.

[4][6][7][8][10][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531,531,531,527,538.

[9][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35.

[15][16][1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65,265-266,265-266.

10.3969/j.issn.1009-2293.2017.06.002

D820

A

1009-2293(2017)06-0008-05

本文系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CNU17Z02001)的阶段性成果。

牟成文,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北省党的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

朱小宝)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集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我为集体献一计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秀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