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辩证思维探析

2017-03-07 14:12夏东民
湖湘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发展

罗 健,夏东民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辩证思维探析

罗 健1,夏东民2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论述中,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思维,具体体现为:以普遍联系辩证观点揭示了共享发展的逻辑关联;以矛盾分析哲学方法阐释了共享发展的实现原则;以运动发展科学思维探析了共享发展的实现过程。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论述中的辩证思维,对于人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并以积极行动推进共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共享发展;辩证思维;普遍联系;发展;矛盾分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习近平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了具体阐释,包含着深刻的唯物辩证思维。“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2]137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论述中的辩证思维,对于人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并以积极行动推进共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普遍联系观点揭示共享发展的逻辑关联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唯物辩证法以普遍联系的观点认识世界。世界上任何事物和过程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虑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3]359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意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只能按照客观事物本来面目认识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联系。习近平以普遍联系观点揭示了共享发展的逻辑关联,要求我们科学、全面地认识和对待共享发展关涉的多方面联系。

首先,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应在系统关联中把握共享发展。

习近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2]136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性的科学体系,共享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应在系统关联中把握共享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以社会发展为主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体现了对自然发展、经济发展、人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世界历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规律的深刻认识。围绕共享发展,不同发展理念与其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科学体系。其中,创新关乎发展动力,为共享发展提供恒久的内生动力;协调关乎发展平衡,为共享发展提供一个缓和冲突与矛盾的途径;绿色关乎发展载体,为共享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生态保障;开放关乎发展空间,为共享发展提供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

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系统整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践中需要处理好系统整体与组成要素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提出,“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2]137-138依据系统生成及其内部相互作用的机理,不能孤立地推进共享发展,而应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的协同推进,进而实现共享发展。

其次,共享发展是全民共享,不同人群、各个地域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应在整体关联中把握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的核心是要让每一个人公平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程度。习近平提出,“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2]136不同人群、各个地域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应在整体关联中把握共享发展。

实现全民共享,应处理好全局与局部之间的辩证关系,把握不同人群、各个地域之间的相互关联。首先,从行业人群来看,社会不同人群利益的实现是紧密相关的。一定时期,一部分人拥有享受发展成果的特权即意味着另一部分人无法公平享有发展成果,权利与义务的不一致极易造成不同人群的矛盾对立。习近平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2]60在共享发展的渐进过程中,只有保障人们权利与义务的一致,让人们公平参与发展机会与享有发展成果,才能逐步实现全民共享。若少了一个民族、让一个人掉了队,全民共享就无法实现,也无法走向共同富裕。其次,从地域来看,我国各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发展差距逐步拉大,一些社会群体在发展中不得不被边缘化。习近平指出:“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2]60农村不发展、西部跟不上,共享发展的层次、水平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实现全民共享,还需要处理好重点与全面的辩证关系。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既要全面认识到共享面临的各种问题,又要把握现实中的重点矛盾。习近平从人民群众直接的、现实的利益出发,提出应重点加强民生建设,完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创造公平、共享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等。习近平还特别强调应重点针对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补短板,实施精准扶贫,“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2]220让“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只有在整体关联中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辩证关系,抓住问题的关键,克服短板效应,才能保证弱势、贫困地区人群在发展中平等享有发展的机会与权利,以逐步实现全民共享。

第三,共享发展是全面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是个有机统一体,应在有机关联中把握共享发展。

习近平提出,共享发展是全面共享。“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2]136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是个有机统一体,应在有机关联中把握共享发展。

一是全面共享是各方面的共享,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缺位。人们所追求的共享内容是一种综合性的利益需求,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其中经济利益是实现其他利益的基础与前提,是人们首要的需求。因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4]79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对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生态权益等方面的共享需求也相应地越来越强烈。因此,我们应注重统筹协调,全面推动各方面的建设,在全面建设中保障人们公平地享有各方面的成果。

二是社会各个方面的建设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既有相互渗透、相互契合的方面,也有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方面。割裂或舍弃任何一个方面的建设,都会影响社会整体功能的发挥。“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2]59因此,必须注重各个领域在社会全面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充分认识各个领域相互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复杂性,引导各个领域作用力的紧密配合、协调运作、协同发挥,推动各个领域在更高层次达到相互契合,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共享。

三是全面共享包括发展权利、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的共享,三个方面的环节都不可忽略。发展权利是共享的保障前提、发展机会是共享的关键所在、发展成果是共享的效果体现,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共享发展都难以实现。由于社会发展的多重历史原因,人们在发展成果方面存在着共享的诸多不平等,在人们发展权利、发展机会方面也有很多方面的不公正。完善共享发展的各个环节,需要多类型制度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多层次的完善的制度体系。习近平指出:“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我们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5]97为此,需要从有机关联视角把握共享发展,以全面的制度建设保障人们发展权利、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实践中需要完善经济制度,保障人们获得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改善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平等的政治发展权利;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人人共建的能力;加强文化制度建设,提升国民科技、人文素质,提高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推进生态制度建设,保障人们享有美好生活环境。

二、以矛盾分析方法阐释共享发展的实现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的统一,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两者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毛泽东说:“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助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6]328习近平以矛盾分析的哲学方法阐释了共建共享这一共享发展的实现原则,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深刻认识共建共享间的矛盾辩证性。

首先,善于从对立中把握统一,反对将共建与共享相互割裂的错误认识。

共建与共享本身是一对矛盾,共建意味着义务,共享意味着权利,二者具有对立的方面。但仅仅认识到这一点还不够,需要我们善于从对立中把握统一性,反对将共建与共享相互割裂的错误认识。“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2]136共享存在共建之中,二者在各自实现的基础上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统一于改革发展实践的全过程。没有人们的共建,就不会有财富的增长,共享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共享的引领,就割裂了发展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就失去了依托。具体而言:

一方面,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只有高水平的共建才可能有高质量的共享。“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5]4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促进社会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共享水平的提升赢得充分的物质条件和分配基础。在共建共享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过程与结果、参与与分配的辩证关系。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可能实现在发展成果上的人人共享。习近平指出,“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7]。共享不仅指分配结果获得感的共享,还包括在共享过程中参与感、成就感的共享。“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8]只有人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每个人才有获取能力提升、获得成就价值感的途径,并且共享成果也才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

另一方面,共享是共建的动力和目标,只有高层次的共享才能引领共建。共享的社会一定是一个追求公平的社会,在公平的社会里,才能提高人们投入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从而为生产效率的提升提供根本的动力。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2]77因此,强调共享也是为了赢得公平、民主、和谐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共建。以共享引领并促进共建,就是以“公平正义”作为关键环节,抓住影响共建共享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完善对促进共建共享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

其次,善于从统一中把握对立,抵制各种共建共享假象而实则损害共享发展的错误做法。

运用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需要我们善于同中求异,在极为相似的不同事物之间中找到其实质的差异性、矛盾的对立性,坚决反对各种共建共享假象而实则损害共享发展的错误做法。现实中存在的错误做法主要有:

一是以抓共建为名而实质轻视全面共享的错误。历史上看,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致的,社会的发展必然促进人的发展。但在具体历史阶段,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并不必然体现为完全的一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手段,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就无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社会的“共享”就是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逻辑起点,以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统一。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制度为共建共享的实现提供了制度前提。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为人们的共享提供了相对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但在现实中,我们曾一度过分强调经济发展,而轻视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共享发展基本的文化态度应是整体发展、多样共存与生态和谐。”[9]34过分强调经济单向度的发展,片面追求物质功利而强调所谓的共建,没有很好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实践中日益呈现出单向度、透支式、数量式等特点,在发展结果上则是陷入物质的丰裕与资源的匮乏、财富的富足与人民幸福感降低的二元悖论。”[9]35这种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手段与目的相割裂的错误做法,貌似是为了推进共建,实质却轻视了全面共享,忽略了人们实质意义上“共享”的实现,从而无法真正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因破坏环境而严重影响代际间的共享,危害极大。

二是以发展为名而实质上轻视全民共享的错误。“在我国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2]77一些人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却打着虚假的“集体主义”旗号,导致一些人享受权利却没有承担实质的或必要的义务,而一些人承担了义务却没有享有实质的或相应的权利;一些人为了谋取部门、地方利益,打着发展的旗号却千方百计让部分人承担不公平的所谓“共建”任务,导致人们无法公平享有发展成果。这种以社会发展为名而实质上割裂“共建”与“共享”一致性的做法,引发人们利益分配不公,全民共享就很难以实现,由此必然损害共享发展。

三是以共享为借口而实质上忽视渐进共享的错误。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时代的人,作为客体成为社会系统的一份子,受着既定的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总是通过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社会,不断推动社会发展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改革发展至今,我国经济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然而一些人以目前的社会福利保障不够健全为由,强调国家应大幅增加社会福利、调高分配水平。如果以共享为名,一味迎合部分民意而过分调高分配水平,社会福利过度膨胀,极容易落入不可持续的“中等收入陷阱”。当下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人均GDP水平、科技文化水平、社会文明进程、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等多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习近平指出,“决不能开空头支票,也要防止把胃口吊得过高,否则,结果只会适的其反”。[2]214推进共享发展,应坚持共享水平与发展程度的一致性。不能因片面追求共享而牺牲或弱化发展,不应期望在短时间内让所有人享有高水平的福利,要在“合乎付出与得到,贡献与地位‘应得’的正义精神和公平分配原则下,实现经济增长与人们富裕生活的同向一致”[10]因此,这种以共享为借口而实质上忽视渐进共享的做法,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不符合“共享”与“发展”相协调、一致的规律,永远不会有高质量的共享,同样危及共享发展的进程。

三、以运动发展思维探析共享发展的实现过程

辩证法不仅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还是运动发展的科学。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运动、发展是绝对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发展过程之中。恩格斯曾指出:“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11]308习近平以运动发展的视角探析共享发展的实现过程,要求我们渐进推进共享发展。

首先,从历史发展视角,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站在社会主义本质高度推进共享发展。

从社会发展的经验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一些国家经济上虽然获得增长但由于不注重共享,从而出现“社会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贫困人口不是减少反而增加”的状况,对此人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国际上提出了“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包容性增长”“益贫式增长”等理念。这些理念的实际践行,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我国的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与自己的对立面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利用的方面,若完全离开自己的对立面就很难独自存在和发展。为此,我们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既借鉴和吸收了国际上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发展理念,又结合国情对其有所发展和超越,坚持了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辩证原则。当然,这种继承与创新是以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为前提的。共享发展理念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习近平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既总结、吸收了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又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社会发展的根本差异性即从社会主义本质高度出发推进共享发展,坚持了普遍与特殊相统一的辩证原则。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2]128为此,我们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既从现实出发强调发展的工具、手段意义,也反思社会发展的实质问题,追求发展的目的、价值要求,坚持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辩证原则。总之,以历史发展视角看,共享发展理念既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符合人类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具有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其次,从社会现实视域,坚持共享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在促进发展中破解共享难题。

共享与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一方面,共享为发展提供方向、动力和价值遵循。首先,共享为发展提供目标方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每个人都平等享有社会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其次,共享为发展提供根本动力。共享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一种手段。坚持共享发展,既能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又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有效消费需求,拉动内需,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最后,共享为发展提供价值遵循。共享发展使得社会发展有了明晰的价值判断依据和正确的价值引领。“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12]另一方面,发展为共享提供认识前提、物质基础与制度条件。首先,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们才有可能产生共享的意识与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们对共享发展的要求更加强烈,共享发展的政策、制度共识也越易达成。其次,社会发展为共享提供物质基础,只有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共享。最后,发展为共享提供制度条件。共享发展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社会发展日益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为制度完善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应该承认,我国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共享发展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因社会建设滞后,带来了社会建设总体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由此产生共享不均和不足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很不协调,这是产生诸多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结构性原因。”[13]共享不足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发展难题。习近平指出:“改革愈是深化,愈要重视平衡社会利益;发展愈是向前,愈要体现到人民生活改善上。”[2]214为此,需要以发展为前提,解决共享不足问题,“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2]145需要坚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发展中努力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尽力解决共享不均问题,打破不合理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壁垒;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橄榄型的分配格局;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对社会弱势群体予以一定的倾斜和保护。

再次,从发展过程视角,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持续地推动共享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共享发展是渐进的共享,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共享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一定要有内在的动力,能推动共享不断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人类社会必须通过不断提高共享质量来发展自己。”[14]2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体现了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过程发展观”,共享的内容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财富增加而不断丰富的。正如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前进的,共享发展同样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过程。一方面,对我国而言,共享发展没有完整的、直接的经验照搬,远没有形成成熟、可靠的发展模式。西方国家社会共享的发展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但由于其社会私有制的本质差异性,决定了其共享制度存在着先天的弊端,对我们而言无法也不能完全复制。由此,探索我国的共享发展是一项巨大的创新工程,需要长期的改革摸索,期间必然充满着曲折性。另一方面,从现实而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还比较突出。不论是共享的人群范围、还是共享的现有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虽然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推进社会共享水平的逐步提升,但这也只是总的历史趋势,在具体发展阶段,并不排除因为共享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而带来共享水平、质量会出现暂时的停滞甚至倒退状态。为此,要引导人们认识共享发展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持续地推动共享发展,让人民对共享发展充满信心;又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估量推进共享发展过程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

实践中,首先需要处理好稳定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在现有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可承受能力,将人们的收入提高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将福利水平的提高建立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在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确保共享发展的连续性;其次,需要处理好渐进性与飞跃性的关系。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的发展阶段应给共享发展以科学的目标定位与方法指导,在循序渐进中寻求重大突破,使共享发展不断形成新的量变,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作用基础上不断拓展共享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全面共享。

最后,从运动变化视野,坚持差异性与均衡性的辩证统一,在动态均衡中推动共享发展。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收入分配是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共同贫穷。平均主义与共享发展本质上是不同的,平均强调的是数量的均等,而共享强调的是意义的公正;平均暗含着不公,而共享包含一种有数量差异的平等。共享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共享的水平是不一样的。在同一社会发展阶段,也无法消除人们共享水平的差异。“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2]136社会发展总是包含差异的发展,共享发展也必然体现差异性与均衡性相统一的辩证原则。

实践中首先应处理好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一方面坚持统一性。政府应依据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地确定分享的比率,促进均衡而不是走向平均主义,不能把共享引向主张“均贫富”的错误道路上去;另一方面坚持多样性。承认人们事实上在享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共享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应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动态变化、调整与确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到达同一个水平”[2]61。其次,应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一方面需坚持原则性。既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根本性要求,把守住底线。在新的社会条件和发展基础上,应防止两极分化严重的趋势,把人群共享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度的范围内,把“蛋糕”分好,保持共享在动态发展中走向大致的均衡。另一方面需坚持灵活性。不同主体在享有上存在一定程度差别,意味着对人们利益多元化和利益追求的肯定,维护利益分配的灵活多样性。这样,通过合理共享机制把个人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整合起来,以更有效率的差异性不断做大“蛋糕”,以合理的差异奠定均衡“共享”的物质基础。

[1]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10-30(1).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习近平.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N].人民日报,2015-05-02(1).

[8]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2).

[9]张彦,顾青青.共享发展:当代发展伦理的中国表达[J].思想理论教育,2016(7).

[10]王淑芹.正确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78.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2]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10-31(1).

[13]陆学艺.别让社会结构成为现代化的“瓶颈”[J].人民论坛,2012(1):58.

[14]王庆五.共享发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肖 琴

A8

A

1004-3160(2017)04-0011-07

2017-04-15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6JD6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享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6SJB710018)。

1.罗健,男,安徽广德人,江苏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夏东民,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