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维军
(禹城市人民医院静配中心,山东 德州 251200)
临床药师对医院在经济方面的作用
候维军
(禹城市人民医院静配中心,山东 德州 251200)
卫生保健体系中,临床药师作为药物治疗专家,其日常工作室向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提供药物治疗评估和建议,是安全有效用药信息和建议的第一手资料提供者。但一直以来,药品销售都直接关系着医疗机构的经济收入。新经济和新医改的形式下,关于“医药分开”的规定对医院药学的发展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同在。临床药师在门诊处方、医嘱单审核、用药咨询等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对医院经济收入有着直接影响。新医改收入格局下临床药师的职业价值最终还是归属于服务于临床、做好用药指导及用药教育、承担“个体化用药”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临床药师法律法规执行者、医师处方审核者、合理用药指导者、用药信息反馈者、不良反应监测者的角色转换,这是临床药师应发挥的作用,也是其职业价值的主要体现。
临床药师;医院;经济;新医改;医药分开
在卫生保健体系中,临床药师作为药物治疗专家,其日常工作室向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提供药物治疗评估和建议,在安全、合理和经济用药中,是科学有效信息和建议的第一手资料提供者。临床药师的作用在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缩短药物疗程,降低药物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在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的范围内节省经济开支,节约卫生资源,减轻国家经济负担。有研究表明,临床药师能够:①缩短平均住院日;②降低死亡率;③减少患者医疗费用;④提高患者生命质量;⑤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及不良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⑥降低药物差错、事故。
但一直以来,药品销售都直接关系着医疗机构的经济收入,而临床药师在这个环节中充当着关键角色。药价高回扣的问题一直都存在,这就导致了药师在临床用药时不单单依据患者的病情,还会考虑经济收入的问题,这也是造成临床不合理用药以及老百姓“看病难”的原因之一。药价高回扣一直都在被抑制,但效果不甚理想。就目前而言,我国医院运行机制仍然是项目收费、自负盈亏的情况,医药代表与医生之间还是有着很深厚的利益关系,只要利益链不断,这种现象就会一直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与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医院传统的药学观念和工作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单一的确保药品供应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转变。临床药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参与临床用药,与医生、护士共同优化治疗方案。医改关于“医药分开”的试点工作已经在深入开展,即“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增设医事服务费,加强合理用药”,促使医院从注重收益转变为关注节约成本、控制不规范、不合理用药。
取消药品加成后,就会营造一个全面诊疗技术回归的大环境,促使医院实现提高医疗服务的平稳转变和健康发展。因此,服务客体和服务内容都对临床药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客体在过去是零差价的以“物”为中心,以“药品”为导向,而现在是以“人”为中心,以“患者”为导向,从关注药物本身到注重治疗方案,从监护用药处方到监护患者。服务内容由药品本身到药品的使用,从“主要传递物”为主转变为医师、药师、护士共同做好病患合理、安全用药工作,即以“药品传递承载的个体化用药信息”的药学服务工作[1]。
新医改背景下提出了“医药分开”的实行模式,并已经在部分试点深入开展。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收支两条线,指的是将全部收入上交到一个固定的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依照绩效考核实行预算管理,然后以“药事服务补贴”的名义发放。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将医院工作者的个人收入与药品收入完全分离,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医院的趋利行为;依据绩效考核情况来规定医院的分配量能够改善医院只重视经济指标而忽略社会效益的局面。此项政策也存在弊端,主要涉及预算管理的实施会削弱医院的可分配额度和医生工作量之间的直接关系,可能会降低医生积极性,致使工作效率低下;药事补贴的设置就增加了一项资金周转,如果延时返还可能会引起医院短暂资金紧张,甚至会有中断医疗项目的情况发生;药品收入以补贴名义返还,仍旧没有摆脱“以药养医”的局面,没有从根源上阻断回扣渠道,也没有拔除开“大处方”的动力。二是药品零差率销售,即医疗机构在药品销售过程中,以进价卖给患者,使得医保目录中的药品对医疗机构和销售机构来说是零利润。这项政策针对范围主要是居民常用药和慢性病药品,能够有效减轻大医院的病源,带动社区卫生机构的发展。但也存在政府补偿不足,医院收入大幅减少,不利于医院的长足发展。
关于该收入格局下临床药师发展的几点思考:首先会经历阵痛期。医改关于“取消药品加成”能够促使药事管理向安全、合理用药讨成本,而临床药师是促进合理用药实现的重要支柱。在政策转变和临床实践要求面前,临床药师既欣喜带来的机遇,又对知识储备的不足感到惶恐。医院药品的利润转为成本,要求临床药师向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服务;目前临床药师的服务水平与职业要求仍然存在差距,是体现其社会价值的瓶颈[2]。
第二阶段是分流期。根据医改后的临床药师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的要求,管理者会优先考虑药师的数量需求,很有可能会造成前期部分岗位分流的结果,依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决定药师的归属。
之后是思考期。根据工作性质、职业需求、社会价值及患者的认知度等,思考眼下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实际性和适宜性;临床药师的数量与社会供求关系是重新思考其培养模式的关键性问题。我们应认真思考如何做好药师服务工作,发挥临床药师专业技术的特长,在优化服务意识和增强服务技能两方面做功课,最终满足社会的需求来实现药师职业的稳定发展。
最后一个阶段是理性回归临床,任何工作都要明确分工,对医疗工作来说更需要由医师、药师、护士、技师、患者构成的诊疗团队共同协作完成。当临床药师既能主观乐意又能客观承担“有效的药疗决定权”责任时,便会回归到临床并真正承担起责任,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严格意义上讲,新医改中关于医药的整改真正明确了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用实践证明了药师职业未来的发展和归属。将临床药师从医院收入环节中脱离出来,构建符合医学长足发展的临床药师工作模式,明晰社会价值,规范专业技术内容,尽快制定并实施药师法尤为重要和迫切;临床药师要勇于承担责任,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用药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临床药师法律法规执行者、医师处方审核者、合理用药指导者、用药信息反馈者、不良反应监测者的角色转换,这是临床药师应发挥的作用,也是其职业价值的主要体现。
[1] 杜广清,赵志刚,甄建存,等.新医改收入格局下药师价值与归属的探讨[J].中国医院,2013,17(4):67-69.
[2] 李春荣.临床药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171-172.
本文编辑:李 豆本文编辑:吴 卫
R-1
B
ISSN.2095-8242.2017.14.27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