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霞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创新我国流通产业治理机制的思考
郑朝霞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近年来,流通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先导性产业。目前,我国流通产业治理机制存在监督制衡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单一化、决策运行机制不规范、行政法规和产业政策不健全等缺陷。因此,提出了发展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发展多元化的物质激励机制、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产业治理作用等创新流通产业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流通产业; 治理机制; 独立董事制度; 利益相关者; 行业协会
机制是指某事物发展过程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流通产业治理机制是指通过实施一系列产业发展对策,正确处理各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权力、责任、利益的合理配置,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方式,并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合理的激励和监督,从而实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流通产业治理机制包含结构治理、秩序治理和效率治理等内容,由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产业政策、产业法律法规和行业协会等构成。创新我国流通产业治理机制的意义在于:
(一)创新流通产业治理机制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条件
我国流通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具体表现在空间结构失衡、组织结构失衡、技术结构失衡和行业结构失衡。从全国看,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流通产业内部大中小企业比例不协调,连锁化程度低;流通技术装备发展滞后,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目前,我国流通产业存在的问题是结构性的,而非周期性的。创新流通产业治理机制有利于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实现流通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创新流通产业治理机制是规范产业秩序的客观需要
我国流通产业存在流通秩序混乱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不正当竞争普遍存在,某些经营者为了牟取利润,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反诚信公平原则,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由于流通产业进入门槛较低,经营主体小而多,经营主体混乱,具有很高的盲目性,产业秩序亟需整治。创新我国流通产业治理机制既能规范产业秩序,促进流通行业良性竞争,又能提高我国流通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创新流通产业治理机制是提高产业效率的必然要求
一直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处于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阶段,主要依靠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效率低下。而“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点不是总量的增加,而是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创新流通产业治理机制有利于推动流通产业从粗放转向集约、从劳动密集转向资本技术密集,提高投入——产出比,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提高生产力,促进流通产业的优化升级。
(一)监督制衡机制不完善
所谓监督机制是指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针对公司经营者的经营成果、行为或决策所进行的一系列客观而及时的审核、监察与督导的行为[1]93。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能够对经理层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促使其经营行为不偏离公司经营目标,有利于为流通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目前,我国流通企业的内部监督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监督,即股东大会和监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可以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选拔或替换负责公司日常运作的经理人员。当企业运转良好时则给予其奖励,当经营不善时股东大会则会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公司的损失。另一种是专门从事监督工作的监事会对其他部门的横向监督。目前,我国流通企业的监督制衡机制存在着监督动力不足、效率低下、所需信息对称度低、职位形同虚设等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英国和美国等治理机制的影响。英国和美国企业的股权很分散,股东大会的实际控制权越来越小,而董事会的控制权却越来越大,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控制权又进一步集中到了经理人员手中,造成一极化的权力结构,使得经营权缺乏必要的监督,为经营者以权谋私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某些企业管理层内部交叉兼职、身兼多职,有些还高薪聘用一些名人担任董事,导致监督效率低下。
(二)激励机制单一化
股东大会是一个企业中最高的权力层,拥有企业的总决策权,而企业的具体运转是由负责日常经营活动的经理人管理的。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运转,获取更多的利润,股东大会采取提高薪资报酬、让员工持股、当众表彰等鼓励优秀员工的方式即所谓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国流通企业的激励机制还很不完善:一是激励形式单一,激励力度偏小。据美国海依顾问公司的调查统计,美国282家大中型公司经营者的年薪,20世纪90年代初期每人平均为170万美元,是员工人均收入的89倍[2]97。而在我国的流通企业中,成绩业务突出的经营者依然仅仅是一名普通的高级职工,只是工资略高,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缺乏股权激励。我国流通企业中以股权激励员工的形式还很少见,作用有限。三是企业内部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激励机制不足,不能使职业经理人获得相应的报酬和奖励,不利于调动其积极性,甚至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青木昌彦提出,指独立于所有者(外部人)的经理人掌握着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在公司经营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与职工合谋牟取各自的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的控制与监督的情形[3]。这不仅会使企业遭受严重的损失,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三)决策运行机制不规范
决策机制是指决策权在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配格局,其实质是由决策权力机构及其对应的决策内容所组成,其理论基础是决策活动分工与层级决策,是权利的分配与制衡的结果[4]。在企业内部,股东大会拥有最高的权力,可以决定人员的任免和重大问题的决议,而经理层则负责上级决定的具体执行,管理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和运转。产业治理机制不仅在于制衡,更在于如何实现决策科学和企业效益最大化。企业在作决策时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调动各阶层参与的积极性,认真听取各个董事和经理人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运行,进而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前,我国某些国有流通企业存在产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政府干预过多,导致我国流通企业的决策运行机制不规范,董事会行政干预过多,影响了监事会功能的实现,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此外,我国流通企业权力职能划分不明确,决策程序混乱,某些企业还存在决策者和执行者合二为一和个别董事控制整个董事会决策的现象,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易产生决策失误,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行政法规和产业政策不健全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私人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的建立和维护、自然人和法人的民事责任和民事权利方面的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还存在没有涉及的方面,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如对某些创业行为与欺骗行为较难界定,对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还很难用法律手段加以约束,多是用行政手段来强制解决。而且行政审批的程序依然较为复杂,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创新。另外,推动流通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还不健全。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科研和创新资金短缺,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国家对流通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较小,企业税费负担重;流通企业还缺乏专业的流通人才,知识水平和技能低,工作效率低下;国内市场接近饱和,国外市场很难开拓,并且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问题严重,流通企业面临内外压力较大,困难重重。不健全的行政法规和不完善的产业政策阻碍了我国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发展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即为独立的董事,其独立于流通企业之外,其言语和行为是自由的,其工作不受其他董事的影响,能够独立地作出判断和决策。在企业内部,中小股东的利益常常受到大股东的排挤,大股东掌握了企业的实际控股权,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损害企业的利益,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独立董事能够对其产生监督制衡作用,确保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股权结构分散和产权清晰是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第一,要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各自的作用。监事会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监督机构,其监督具有事后、外部、日常等特点,而独立董事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其监督具有事前、内部等特点,是为了确保决策的透明性和科学性。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要充分发挥二者的合力。第二,要逐步增加独立董事的数量,着重其监督能力和决策能力,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名人和专家效应。同时加强对独立董事的监督,包括市场监督和行业自律两方面,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识别“优质董事”,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监督职能。第三,要落实相关法律政策,切实保护独立董事的合法权益。独立董事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等内容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正如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颁布了《密歇根州公司法》,促进了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各流通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具体情况自行决定独立董事的构成、职能、责任等。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企业治理机制的创新,有利于促进企业优化升级。
(二)发展多元化的物质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解决流通产业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的基本途径,因此,要创新激励方式,发展多元化的物质激励机制:一方面,通过确定合理的薪酬结构、薪酬水平以及薪酬产生方式,进一步完善经营者年薪制,对企业经营业绩实行经营者经济责任制和超额奖励基金[5]。但是简单的物质报酬,诸如涨工资等手段,对经理人的作用是微弱的。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奖励和长期激励方案(LTIP)等长期激励方式。股票期权报酬给付方式源于美国,期权意味着拥有以固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期权的价值会随着股票市价上涨而增加,经营者的期权收益完全取决于股票二级市场的升值,而升值的大小与经营者的经营业绩直接相关,这就将经营者的收益与公司的发展紧密相连,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2]66。限制性股票奖励是指奖励给经理人员并且为公司连续服务一段时间以后方能任意支配的股票。长期激励方案收益则是指过去一年中总裁根据长期激励方案获得的所有收益的美元价值,以现金或股票的方式发放[2]96。多元化的物质激励和长期激励方式能对经营者产生更大的动力,促使其规划公司的长远发展,致力于创新活动,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促进流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
产业治理不仅涉及企业与股东的关系,还涉及企业与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公司所有者、管理者、雇员是公司的内部利益主体,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等是外部相关利益群体。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治理中发挥着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股东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管理者为企业提供管理才能,确保企业有序运转;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力等。各相关者共同治理企业能够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还能够激发其强烈的监督经理的动机。首先,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能够实现各相关者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各相关者为企业治理提供了独特的生产要素,不同程度地为企业做着贡献。企业的效益好坏与各相关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他们为了确保自身利益的实现,会自觉地去监督和制衡经营者,能够有效地避免内部人控制问题,减少企业的损失。其次,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能够有效地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常常受到大股东和经理人的侵害,不利于长远绩效的提高和公司的发展。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旦得到维护和实现,就有利于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其对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促使其忠诚地为企业效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最后,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通过兼顾各主体的切身利益,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周边环境和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企业长期绩效的提高,进而促进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产业治理作用
行业协会是同一行业中相互竞争的企业或统一领域中跨行业的企业或企业团体,自愿或强制加入而建立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必然产物,其目的在于根据国家法律和协会内部的规约,制约和协调会员的个体行为,以实现行业或区域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6]。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政府职能正处于转型期,产业治理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独特作用。一方面,行业协会能够有效地缓解来自国外企业的强大压力。我国流通产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势单力薄,行业协会可以在价格协调、开拓国际市场、对外交涉等方面增强流通企业的力量。另一方面,行业协会能够有效地应对对外贸易中的种种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在出口过程中常常遭受国外的投诉和反倾销,行业协会通过建立反倾销预警系统能够时时关注贸易的情况,保护国内的中小企业。同时,行业协会作为企业的代表机构,对行业内不同企业的情况了如指掌,能够更有效、有针对性地维护国内流通企业的利益。目前,我国的行业协会发展还不成熟,应加大支持力度,充分挖掘和发挥行业协会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产业治理功能。
流通产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和先导性产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流通产业存在诸多问题,流通产业治理机制也存在着监督制衡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单一化、决策运行机制不规范、行政法规和产业政策不健全等缺陷。因此,提出了发展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发展多元化物质激励机制、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产业治理作用等解决对策,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规范流通产业秩序、提高流通产业效率等。流通产业治理机制研究有利于突破现有障碍,推动流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本文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应继续探寻更多、更优的流通产业治理机制,促进流通产业永续健康发展。
[1] 李维安,武立东.公司治理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 胡家勇.转型经济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3] 高闯.内部人控制与公司治理论纲[J].辽宁大学学报,1997(6):27-30.
[4] 李炳秀.非营利组织内部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4.
[5] 杜欣月.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6] 吴宗祥,曹隽等.行业协会、WTO规则与产业治理机制[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22-26.
编辑:刘小明
2016-09-09
郑朝霞(1990—),女,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