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的路径探析

2017-03-07 08:57彭君君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意识思想发展

彭君君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715)

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的路径探析

彭君君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715)

青年创新意识是青年全面发展的关键,是社会创新发展的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基。青年思想开放性、批判性、创造性、敏捷性的特点决定其具有内在的创新意识。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创新”进课堂,树立创新典范、培育创新文化、依靠互联网技术、搭建创新平台是培养青年创新意识的关键。

创新意识; 培养; 青年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居于核心地位,创新发展是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和增强发展动力的迫切需要,在当今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创新意识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社会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当下社会,青年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青年的创新发展,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青年的内涵及特点

研究青年的创新意识,就要先研究青年。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青年的内涵及其特点是决定青年具有创新意识的内在原因,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到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的更有效的路径。

(一)青年的内涵

日常生活中,对青年的界定是模糊的,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一般指那些到了一定年龄阶段看起来比较年轻的人。正是对青年的模糊界定使得在青年培养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认知,不同的培养方法混杂,缺乏针对性。要探究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的路径,就要对青年有详细的了解。青年学作为研究青年问题的理论科学,对青年给出了权威性的论述。“青年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年龄阶段,即从少年过渡到成年的中介,是身心发生系列突变日趋成熟,并开始以实践活动介入社会,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独立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人。”[1]64

(二)青年思想的特点

青年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年龄段的人,主要是因为青年有自己的思想特点,这些特点为青年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了内在根源。抓住青年的特点,找到内在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的创新意识是青年全面发展的关键,是社会创新发展的保障,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基。

1.思想的开放性。过去由于长时间受历史和文化的限制,社会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外界先进的思想进不来,封闭的环境影响下青年思想也变得保守化。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下,青年思想由封闭到开放成为必然。青年生活视域日趋宽广,家庭学校对其思想的约束逐渐减少,其思想由儿童时期的封闭性向开放性转换,这种转换使青年思想的“触角”向四面八方驰骋。思想的开放性带来的是青年更容易接受外界新知识、新观点,并成为激发其创新的内在动力,使青年真正做到能创新、会创新、善创新。

2.思想的批判性。马克思曾将批判与辩证法联系起来,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哲学中的批判给人类社会科学带来无数全新的视野,青年思想的批判性根源于青年本身年龄阶段认知。青年在认识事物时不是将客观的事物无条件的接受,而是在对原本事物与自己主观认识进行详细对比考量后带有批判性的接收。青年思想的批判性往往给青年创新发展带来新的视角,但这种批判不是盲目的而是对原有旧事物、旧思想中落后的部分的批判,这种思想的批判性为青年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了一个吐故纳新的基础。

3.思想的创造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力量发挥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标准。”[2]78青年有生活经验、知识积淀、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创造能力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青年敢于突破条条框框进行创造性想象,他们勇于探索真理,善于思考。思想的创造性使青年在这一时期具有创新的潜意识,会不自觉地去创造新事物。正是基于青年思想的创造性,在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容易地找到内在契合点,只需找到恰当的方法激发青年内在思想的创造性。

4.思想的敏捷性。 思想的敏捷指思想活动迅速而灵敏,青年时期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他们依靠敏锐的观察力把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加工,以自己的方式迅速作出判断。思想的敏捷性,使青年对新事物、突发事件比较敏感,对于外界的不确定刺激能够作出迅速的反应,并能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青年思想的敏捷性,使青年容易发现新事物新观点,并能迅速根据事物特点用创造性思维洞察事物,敏捷性是培养青年创新意识不可或缺的特性。

二、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3]创新发展吹响时代发展的最强音,青年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主力军,青年创新发展离不开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深受国内国外环境影响的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的理论意义

1.青年创新意识培养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 马克思对青年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逐步确定了唯物主义的青年观。马克思青年观主要论述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要注重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青年全面发展的思想;社会应当保护青年利益;论证了青年是革命事业和人类未来的希望;青年成长的道路是实践等一系列理论思想。

创新意识是青年本身固有的,青年成长发展必须的,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继承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关于青年全面发展以及青年成长道路是实践的观点。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青年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意识有助于青年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创造社会需要的新事物。同时,青年创新意识培养也是青年成长道路中不断实践的环节,通过实践积累接收更多的创新观点不断丰富创新意识,并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实践促进社会创新发展才是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目的。

2.青年创新意识培养是对青年学理论的发扬。青年学是关于青年的专门学问,对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离不开青年学理论。青年本质理论是青年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整个青年学的核心与灵魂。依据青年学理论,青年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形态,青年本质主要是围绕青年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青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开始介入实践活动中的辩证统一,是青年自我与社会逐步协调统一并成为社会主体过程的诸要素的总和。

青年创新意识培养从主观方面讲,依靠青年自身思想开放性、批判性、创造性、敏捷性的特点为青年创新意识产生提供内在保障;客观方面来讲,意识具有能动性,不仅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同时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青年创新意识也可以反作用于实践,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实践,使创新实践引领创新发展。这种主观与客观就是青年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表现,通过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最终使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实践,这种创新实践会进一步促进青年创新意识的发展。

(二)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

1.国内发展理念的转变是青年创新意识培养契机。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居于核心地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国家要转变发展模式进一步创新发展。国家发展从传统的依靠人口红利,高投入低产出的模式逐渐转变为依靠创新技术,创新发展来推动我国的发展。国内发展理念的转变为青年创新发展带来动力,为青年创新意识培养带来契机。创新发展理念下,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创新的主体以青年居多,国家为青年创新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为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2.国际激烈竞争为青年创新意识培养提供外在动力。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激烈,谁掌握了科技和人才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中国是著名的制造大国,而创新能力不足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要由“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就需要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青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激烈的国际竞争给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外在动力。

三、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的路径探析

青年创新意识培养是青年全面发展的关键,是社会创新发展的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基。对于青年创新意识理解大多停留于主观方面,对青年创新意识培养也仅局限于青年周围环境的影响,没有将其上升到国家高度。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社会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索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的路径是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创新”进课堂是青年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

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青年善于考试,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薄弱,在课堂上永远是被动的接受者,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变“要我听”到“我要听”,能够有效地激发青年的创新意识,给青年更多的主动性。培养青年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让青年了解到“创新”到底是什么,传统教育中也提创新却从未将创新作为一门学问,“创新学”课程的开设使青年将创新上升到理论层次,从理论上真正理解创新的内涵,而不是流于口头创新不行创新之事。“创新学”作为新兴的学科,该课程已在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教学实践中陆续开展,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从1967年开始创设创造力研究实验室;从1975年开始魁北克大学为全校学生开设创造学课程;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学校也正在对该课程进行有益的尝试。

在我国开展“创新学”理论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创新实践,创新实践也是创新课堂的一部分,在创新实践实施过程中首先必须重视青年基础知识的积累,只有具备了充分的知识积累才能进行有效的创新。同时应当更加重视实践训练,在对青年的实践培训中系统地讲解创新思维、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开发等内容,重点训练青年的灵活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等能力。开发青年处理问题的灵活性、敏感性和变通性,并鼓励青年按兴趣自主组建兴趣社团,要求其走高品位、特色化、个性化之路。这将真正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激发。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造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树立青年创新典型为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榜样力量

青年创新典型示范是指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找出那些具有代表性,能够给青年创新发展带来榜样力量的青年人物,使其成为激励青年创新发展的典型。典型示范法早已有之,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都是通过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给社会树立良好的典范,我们在挑选典型人物时,有目的地选取青年创新典型,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青年的创新意识,发挥青年创新的能动性。

青年创新典型人物在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很大的榜样力量,一方面,源于青年创新典型人物这一身份,与青年生活于同一时代,有着共同的经历,相同的文化背景,能够和青年更好地交流沟通。另一方面,青年创新典型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大多数青年人都会遇到,青年人能够感受到典型人物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艰辛,能够激发青年人的共鸣。

(三)培育创新文化为青年创新意识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

培育创新文化能够为青年营造创新环境,为了给创新型科技人才营造适宜成长的文化环境,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优秀文化,摒除不良文化心态。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培育同辈创新文化。同辈是指与青年处于一辈的群体,有共同的生活圈共同的文化背景,在他们之间培育创新文化一方面是便于开展活动,另一方面是青年之间能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够很好地使这种创新文化交流和传播。培育家庭创新文化,家庭对青年的影响伴随其一生,一个家庭中成员思想开放有创造力,会对家庭中的青年有很大的影响。家庭创新文化的培育为青年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了微观文化环境。培育社会创新文化,社会的引导作用在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文化的培育通过社会创新标语、口号,国家创新政策实施等来对青年的创新意识进行外在影响激发内在创新的能动性。

(四)依靠互联网技术为青年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丰富资源

新媒体时代青年发展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信息输送到青年的思想中。培养青年创新意识离不开互联网的微循环系统,首先,互联网将无数有创新意识、创新观点的青年人聚集在一起,引发思想的碰撞与共鸣。其次,互联网实现线下与线上的交互,可以将青年的创新观点在网络上变为现实,实现从头脑到市场的一站式服务。最后,互联网资源丰富,青年可以组织建立青年创新网站,通过网络将创新的观点发布,吸引更多的青年参与其中。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创新”成为当下创新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技术本身就是创新发展的产物,通过互联网技术青年获得更多的创新资源,这些资源既包括创新人才资源,也包括创新思想产品化的路径,给青年创新意识进一步深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着力点,使青年能够利用这些资源更进一步坚定创新的思路,使创新能够持续进行。

(五)搭建创新平台为青年创新意识培养提供实践阵地

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实践活动的巩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中,那些有热情、有自信、有拼搏精神的青年人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努力把创意变为现实,给创新活动持续不断地带来活力。搭建创新平台使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展示创新成果,激发更多青年人的创造活力,使创新成果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青年在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成果,又将创新成果转向市场造福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创新发展。对青年创新平台建设而言,在注重社会大平台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小平台的搭建,小平台能够最有效地吸引青年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在小的创新平台中每个青年都能直接参与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的直接源泉。而一些大的创新平台,比如,青年创意园区、创新实践基地、科技孵化园等一系列创新平台是社会为青年创造的大的创新基地,能够帮助青年将具有创新性的观点想法更有效地付诸实践。创新观点变为创新产品的过程进一步激发青年的创新意识,使青年的创新意识不断更新,在创造中循环。

[1] 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2] 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青年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1).

编辑:王 玮

2016-09-25

彭君君(1991—), 女,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意识思想发展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