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玺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古交矿区总医院西曲分院,山西 太原 030200)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发主要是由于血管当中的脂肪、血栓、结缔组织与碳酸钙大量沉积所导致的。患者在发病后常会表现出动脉管壁增厚,弹性变差或管腔狭小等状况,患者的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常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造成管腔阻塞,管壁因破裂而发生出血现象。本文探讨了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3例,将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均符合于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患者。观察组共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6.4±2.7)岁。对照组共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7.2±2.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常规性统计治疗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研究。
对照组: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1028,生产企业:北京曙光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每次100mg,每天1次。观察组:给予患者瑞舒伐他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241,生产企业: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每次10mg, 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以持续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展开组间对比分析。
对各项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以t对组间差异进行验证,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观察组IMT(0.96±0.04)mm,TC(5.89±1.74)mmol/L,TG(2.99±0.24),LDL-C(3.77±1.26)mmol/L;对照组IMT(0.94±0.2)mm,TC(5.90±1.77)mmol/L,TG(3.01±0.74),LDL-C(3.73±1.15)mmol/L。治疗后,观察组IMT(0.61±0.14)mm,TC(3.02±0.53)mmol/L,TG(1.72±0.24),LDL-C(2.65±1.90)mmol/L;对照组IMT(0.80±0.33)mm,TC(4.03±1.02)mmol/L,TG(2.37±0.22),LDL-C(3.45±1.58)mmol/L。在对两组患者各自采用了相应的临床和治疗措施后,在IMT、TC、TG、LDL-C等指标对比中,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发可能是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发病机制相对较为复杂,有研究指出此病的发生可能与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严重慢性疾病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2]。瑞舒伐他汀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能够减小超敏反应蛋白含量,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机体的胆固醇与低密度蛋白含量,改善巨噬细胞对细胞内膜的浸润及吞噬,降低炎性反应的发生率。同时瑞舒伐他汀还可促使血管内皮对一氧化氮的依赖性发生改变,促进血管内皮作用得以改善,抑制Rho蛋白质异戊二烯化功能,激活一氧化氮合成酶[3]。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应用了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患者的IMT、TC、TG、LDL-C等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提示瑞舒伐他汀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综上所述,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价值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意义重大,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1] 高 远,关启刚,孙宇姣,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汀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3):235-239.
[2] 王罗卿,孙黎明,王怡练,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Vaspin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289-291.
[3] 冯雪茹,张婧薇,刘梅林,等.瑞舒伐他汀对中国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中膜厚度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3):24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