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波,卑凤杰
(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吉林 长春 130216)
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体制不断完善,对儿科护理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专业知识,用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患者服务,而且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和创新思想等也要适应患者不断提高的护理需求。传统实训护理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学发展的需要[1]。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其教学的内容以及实训的项目均参照临床护理设计,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多层次等多方面的特点[2]。为了探讨分析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此次研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6级儿科护理专业2个班级的学生100例做为研究对象,每个班级50例,按照班级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均设有儿科护理课程,且在性别、年龄、成绩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1 对照组
学生行传统实训教学。教学方法主要为传统实训,专业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授课、实训。
1.2.2 观察组
学生接受多站式仿真实训教学。教学参照医院实际情况设计情境,按照临床护理的实际环境、工作过程及工作对象,设计仿真教学站点,包括护士站、病情分析站、护理站、医嘱录入站、治疗站、急救站等,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学生作为操作的主体,在仿真站点进行实训操作,模拟医院护患的实际情景。
1.3.1 临床综合能力评分
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到指定的医院进行实习,由医院的教课老师评价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并评分,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应变能力、与患者的沟通情况、临床应急能力、团队协作、综合操作等,总分100分。
1.3.2 学生综合技能成绩评价
采用自编的综合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办法,评价学生的仿真站点综合技能,满分100分。
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综合能力方面评分比较,观察组为(90.25±8.9)分,对照组为(88.21±7.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仿真站点综合技能评分可见,观察组为(81.27±6.5)分,对照组为(75.21±7.02)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临床综合能力评分及仿真站点综合技能评价比较( ±s)
表1 两组学生临床综合能力评分及仿真站点综合技能评价比较( ±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n 临床综合能力评分 仿真站点综合技能评分观察组 50 90.25±8.9 81.27±6.5对照组 50 88.21±7.2 75.21±7.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到健康观念也逐渐发生了转变,护理工作的内涵也得以扩展,不单纯的为患者提供临床基本服务,更有注重患者的精神需求。现阶段,显有患者甘当志愿者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的出现,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促进了医学人员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护患关系。在学校内建立仿真站点模拟医院实施是目前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3]。
教学是师生共同进步的一个互动过程,且老师起到的应该是引导作用,学生作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临床经验及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较为全面的知识,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临床综合能力方面评分和仿真站点综合技能评分方面,观察组学生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的方式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用多站点仿真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与临床实践能力,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值得在学习推广应用。
[1] 赵红梅.动态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运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08):112-115.
[2] 王香菊.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4(15):38-39.
[3] 胡丽娅,叶淑芳,林海芳,等.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生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5,14(02):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