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月波,温吉海,韩邦涛,庞 庆,尹中华
(普兰店区中心医院脑外科,辽宁 大连 116200)
尿激酶辅助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
曲月波,温吉海,韩邦涛,庞 庆,尹中华
(普兰店区中心医院脑外科,辽宁 大连 116200)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结合术后尿激酶辅助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0例,均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其中单纯钻孔引流10例(单纯钻孔组),术中生理盐水冲洗残余血肿25例(生理盐水冲洗组),钻孔结合术后尿激酶辅助引流25例(尿激酶辅助引流组)。结果 三组均无死亡病例,单纯钻孔组血肿复发2例;生理盐水冲洗组复发1例;尿激酶辅助引流组无血肿复发;钻孔结合术后尿激酶辅助引流血肿复发发生率较单纯钻孔与术中生理盐水冲洗组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钻孔结合术后尿激酶辅助引流术治疗CSDH,可减少术后血肿复发,提高临床疗效。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尿激酶;疗效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约占颅内血肿的10%,该病好发于老年人,起病隐匿,症状无明显临床特异性。颅骨钻孔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治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治疗CSDH的首选方法[1]。施行钻孔引流术时,术中是否给予生理盐水冲洗残余血肿目前仍存争议,有学者认为[2],术中不冲洗术后恢复更好;还有学者认为,术中不冲洗+术后尿激酶辅助引流可以进一步降低血肿的复发率。本文主要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这一时间段运用钻孔引流术结合术后尿激酶辅助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取得的疗效作为研究,并总结如下。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0例,其中男性占34例,女26例;年龄25~93岁,平均年龄为59岁;存在头部外伤史患者有41例;病程主要为伤后的3周到9个月。
患者出现头痛及头晕共有52例,肢体活动受限共有11例。
在CT检查中显示为高密度影像共有19例,显示为混杂密度影像共有22例,而等密度影像占9例,低密度影像为10例;单侧硬膜下血肿患者占48例,双侧硬膜下血肿12例。
单纯钻孔引流10例(单纯钻孔组),术中生理盐水冲洗残余血肿25 例(生理盐水冲洗组),钻孔结合术后尿激酶辅助引流25例(尿激酶辅助引流组)。
三组病人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根据术前头颅CT定位,于血肿较厚处做头皮切口(长约2.5 cm),全层切开至颅骨,以骨钻钻开颅骨(直径约2.0 cm)并显露硬膜,期间以生理盐水持续冲洗钻头,“+”字型切开硬膜,在褐色粘稠血性液体、暗红色血液流出后,置入12号的硅胶引流管予以引流,其深度要控制在5.0 cm左右,在引流管通畅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直到引流液清亮,之后进行头皮的缝合,并进行固定引流管、接入闭式引流装置,并将引流袋放置于床头。在术后,要采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治疗,并静脉滴注无心衰输液量,剂量为3000~3500 mL/d,治疗期间让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位,于术后第2天复查头部CT,若血肿残留,予尿激酶4万U+生理盐水5 mL,通过三通管向血肿腔注射夹闭2 h后开放引流,残余血肿较多时予以日两次等量尿激酶局部注射,引流通常条件下,如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复查头CT,若血肿完全清除或基本清除,予以拔除引流管;置管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
术后随访三个月,三组均无死亡病例,单纯钻孔组血肿复发4例;生理盐水冲洗组血肿复发6例;尿激酶辅助引流组无血肿复发;钻孔结合术后尿激酶辅助引流血肿复发率较单纯钻孔与术中生理盐水冲洗组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钻孔结合术后尿激酶辅助引流治疗CSDH,可减少术后血肿复发,提高临床疗效。
慢性硬膜下血肿在老年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究其原因主要与患者骨质疏松、脆弱,血管弹性较差等有关,而一旦出现骨折、受伤,血管破裂出血状况通常难以自行停止,因此会形成硬膜下血肿。
临床上针对该种病症,通常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治疗,其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但钻孔引流术后有着较高的血肿复发率[3]。因此,钻孔引流术后如何预防血肿复发在CSDH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术后引流不畅导致血肿与纤溶物质无法被彻底冲洗、脑实质膨起困难、死腔残留是导致血肿复发的主要原因。通过本课题我们发现,颅骨钻孔结合术后尿激酶辅助引流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可减少术后血肿复发(P<0.05)。尿激酶属于纤溶酶原激活物,能够有效降解纤维蛋白并溶解血凝块、纤维组织,让血肿、粘稠血性液体得以有效引流。另外,尿激酶还能够有效清除附着在蛛网膜颗粒上的纤维蛋白,促使脑脊液循环状况得以改善,并有助于硬膜下积液吸收。
综上所述,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采用尿激酶辅助引流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能够避免患者的病情复发,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第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42-444.
[2]刘永刚.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34(3):233-236.
R651.1
B
ISSN.2095-8242.2017.64.12631.01
本文编辑: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