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英,张海燕,郝 丽,武海英
(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途径探析
——以河北北方学院为例
张剑英,张海燕,郝 丽,武海英
(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教学形式、教师、学生和学习效果等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强调应围绕“三观”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内容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对策:要求学生研读经典并写读后感;开展“哲学与生活讲坛”和“走近马克思”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红色寻访;开展“了解张家口,热爱张家口,奉献张家口”的社会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河北北方学院;实践教学;实施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2005年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本课程是综合了原“98方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并在吸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崭新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之一。“原理”课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发挥着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2005年初,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环节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内在要求。2015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明确将“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重点建设内容。随后,教育部又印发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进一步将“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的重要指标,要求各高校将实践教学纳人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并落实学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获得感,教育部党组于2017年5月11日审议通过《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面对新形势,“原理”课教师更要立足一线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学生成长实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设计和实施途径。
“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起来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1]“原理”课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学计划,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而进行的包括辩论赛、主题演讲、视频赏析、热点难点问题讨论、专题讲座以及经典原著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校外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进行的包括参观访问、公益活动和社会调研等形式的教学活动。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遵循的原则都是理论联系实际。但目前高校“原理”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从教学形式看,辩论赛是大学生自我展现的平台,但是大班不容易普及,只能在小班实践,涉及学生人数相对较少;社会调查是社会实践中很有成效的一种方式,但需要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且耗时较长;观看影视资料生动形象,很受学生欢迎,但由于课时有限,不具有普遍性;对于热点难点问题的研讨可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大班人多,发言学生人数有限;课下研讨没有教师的参与,学生缺少自觉性,随意性大,几乎无法进行;对于普通高校和偏远学校来说,由于资源和条件所限,要聘请国内思想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做专题讲座不太容易;参观考察是校外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受人力、物力、财力和安全等因素影响,无法大规模地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和社区进行参观访问与调查研究。其次,就教师而言,每位“原理”课教师都承担着较为繁重的课业压力和科研压力,实践教学会占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而且每个教学班的授课规模在100~150人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增加了难度。再次,就学生而言,目前高校大学生专业课多,学习压力大,加之对政治理论课不太感兴趣,对“原理”课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不能处理好“原理”课实践教学活动与其他的专业课和必修课的关系。最后,从效果来看,“原理”课实践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时代在发展,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仅靠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实践教学很难达到终极性的效果。
“原理”课的内容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基本组成部分,实践范围广泛。“原理”课实践教学设计的内容重点要围绕以下4个方面进行。
(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今开放而多样的文化环境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正确,就不能唯物辩证地看待社会、现实、他人和自己。“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所以,“原理”课实践教学首要的就是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人文素质教育
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如果离开了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教育部曾发文明确要求:“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大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3]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大量开设人文选修课并不现实。“原理”课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理论性和思辨性强,人文学科知识范围广,涉及哲学、美学、历史学、伦理学和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可与人文素质教育相互渗透。因此,在“原理”课实践教学环节要真正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和贴近生活,渗透人文关怀,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此外,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和更深厚的自信。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原理”课实践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三)理想信念教育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4]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思想活跃,但缺乏社会经验,辨别能力弱。近年来,西方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对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带来消极影响,部分青少年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理想信念发生偏移。多元化价值观使部分青少年混淆了善与恶、美与丑的评判标准,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阻碍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选择。因此,“原理”课实践教学要立足于对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教育,积极挖掘对他们有启发性和感召力的正能量教育内容,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使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
“原理”课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不仅担负着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的重任,还具有提高学生理论素养与理论思维能力的作用。因而,在实践教学环节要遵循与体现这一重要教学目标,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会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只有具备正确的理论思维方法,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在变化中把握规律,也才有能力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受经费、学生人数、管理和安全等因素的限制,“原理”课组织校外实践活动难度大,覆盖学生人数少。而校内实践教学是结合课堂理论教学进行的,有一定的可行性,易于操作。
(一)校内实践教学
“原理”课始终坚持传播正能量的原则,结合具体理论教学内容,河北北方学院在校内实施了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和观看相关影视资料等教学环节。
1.要求学生研读哲学和经济学等经典著作并写读书报告
在教师指导下,要求学生认真阅读马列经典、哲学、经济和文化等学科的优秀著作,结合个人和社会实际展开探讨,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并撰写读书报告,教师筛选出一些优秀报告在班级进行讨论和交流。这项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理论视野,启迪了学生的理论思维,提升了学生的理论境界。
2.开展“哲学与生活讲坛”实践教学活动
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8~12人)为单位,指导学生依据“原理”课理论联系自身的实际,围绕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及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利用网络、图书、报纸和杂志查找资料,课前写出文档或制作出PPT,课上每组推选一个代表上台讲授,发言时间控制在5~8分钟左右,之后教师点评,指出学生讲授内容的精彩之处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学生对这项活动很感兴趣,很高兴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而且能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性,既提高了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引领和主导作用。
3.开展“走近马克思”系列文化活动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为纪念这位千年伟人,同时进一步拓展“原理”课实践教学效果,可在“原理”课实践教学中开展“走近马克思”系列文化活动。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把握理论精髓
以教学班为单位成立经典著作阅读小组,10人左右一组,要求学生研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马克思给燕妮的信》、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拉法格《忆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只有系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学生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2)举行“走近马克思”文化展示活动
教师向学生布置系列参考选题,如马克思的大学时代、马克思的理想、马克思的世界观、马克思的爱情、马克思的友谊、马克思的人生、马克思与当代中国和马克思与当代世界等。各任课教师以教学班为单位,要求学生以小组(8~12人)为单位,并指定组长,
由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每组选择参考选题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集体学习和自学。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多方查找资料,最终每小组选定一个主题完成任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要求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灵活多样,如创作诗歌、散文、故事及书法绘画作品,制作PPT和拍摄小视频等。教师可筛选出优秀有创意的作品在全校展览。
(二)校外实践教学
除了校内实践教学形式之外,还应积极探索组织学生进行校外社会实践的途径。
1.组织学生进行红色寻访活动
河北北方学院于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开展了为期2天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寻访活动。活动以张家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旧址”为起点,南下蔚县,北上赤城、沽源,绕道崇礼、张北,最后回到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此次寻访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同学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准则,以实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为价值追求,形成了公而忘私、乐于助人、顾全大局、勇于献身和死而后已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特别是英雄人物的革命事迹,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开展“了解张家口,热爱张家口,奉献张家口”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河北北方学院所在地——张家口素有“塞外山城”之称,又是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张家口历史悠久,有包括泥河湾文化、三祖文化、长城文化、商道文化、察哈尔民俗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在内的六大文化。结合“原理”课的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可让学生了解大好河山张家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其荣誉感和自豪感,做到“了解张家口,热爱张家口,奉献张家口”。
“原理”课校内实践教学的时空虽然有限,但其内涵丰富,覆盖学生范围广泛,教学内容多样。只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能把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激发思想政治课的活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走向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学生终生受益。
[1] 刘世华,吴绍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及对策论析[J].教学与研究,2008,V(4):87-90.
[2]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3]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1998-04-10)[2014-05-29].http//www.docin.com/p-277785.html.
[4] 习近平.习近平寄语青少年: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前途[N].京华时报,2013-05-05(1).
AnExplorationintotheDesignandtheImplementationWaysofthePracticeTeachingof“BasicPrinciplesofMarxism”inUniversities—Taking Hebei North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Jian-ying,ZHANG Hai-yan,HAO Li,WU Hai-ying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methods,the teacher,the students and the learning effects,and suggests perform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focusing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correct outlook on life,values and morals,the education of the humane quality,the education of ideal and belief,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ability.Such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s requiring students to read classics and write reviews,carrying out activities concerning philosophy and Marxism,organizing students to visit revolutionary areas,and conducting various social practices.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Hebei North University;practice teaching;the implementation way
2017-07-12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阶段性成果(HB15JY096);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项目(T2017-02)
张剑英(1965-),女,河北张北人,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G 641
A
2095-462X(2017)05-0114-04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70926.1550.034.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7-09-26 15:50
(责任编辑白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