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一军,回娅冬
(1.河北北方学院 中医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宣传统战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三融合”式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为例
温一军1,回娅冬2
(1.河北北方学院 中医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宣传统战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而文化自信的培育对价值观自信的形成具有先导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培育其具备牢固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是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通过“三融合”式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将文化自信融入到学生的品德修养、学业提升与能力储备中,通过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引领学生的发展方向,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浓厚的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为全方位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三融合”;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而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新表述与新形式,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涵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而文化自信的培育对价值观自信的形成具有先导作用。近年来,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努力在文化与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上下工夫,将文化自信培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积极实施“三融合”式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并通过教育引领、实践锻炼与情景营造等多种途径来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
所谓“三融合”式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简单讲就是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品德精进、学业提升与能力储备等综合素质提高的实践教育活动中。文化教育具有既是教育内容又是教育手段的特殊性。因此,在文化自信教育中不能靠单纯的灌输,而应与学生成长成才所需的关键要素融合在一起,发挥相互支撑与相互促进的作用。首先,文化自信与品德形成在学生的内在精神构建与人格塑造上有高度的一致性[2],文化自信是品德修养的基础与重要涵养;其次,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两个重点,而不同学科专业中也饱含丰富的文化育人资源,学业水平的提升是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路径;第三,实践证明,文化素养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关键构成要素,而大学生作为未来人才竞争的重要生力军,在其能力储备的结构性框架中文化自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学院在多年实践探索中,将“品德精进、学业提升、能力储备”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并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其中,构建“三融合”式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模式。此教育活动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的整体跟进、全程指导的重点跟进和后续教育的反馈跟进,构建了教育引领、实践锻炼及情景营造3个实践模块,搭建了文化大讲堂、主题文化班会、红色主题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调研、学术研究与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正能量展示等8个实施平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文化自信教育体系;注重在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自觉,努力突出教育模式的前瞻性、导引性、针对性与实践性等优势。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改进、教育路径优化及教育体制完善上下工夫,重点要通过教育引领、实践锻炼及情景营造等举措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外来文化,并使其在实践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的自觉,从而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
(一)通过教育引领,建立文化自信的知识积淀
建立文化自信要以教育引领为前提。当代大学生只有将文化自信积淀为自己的文化知识背景,才能以高度的自豪感去看待民族文化和先进文化,承担起社会责任。习近平提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3]传统文化理论学习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因此,学院以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各种先进文化,认清中国文化的当前态势,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开办法政大讲堂,邀请学校领导、教师、社会知名人士及优秀学生代表讲授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以及求大同的理念,从而使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与神韵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4]。举办“书香法政”读书交流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充分认知和正确判断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以张家口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组织大学生深入张家口及周边市县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寻访与考察活动,深入开展重大革命事件纪念活动,引领大学生从不同视角来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内涵,自觉地肩负起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的历史使命。重视辩论赛、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的规划与设计,推出“你有扶门的习惯吗”“绅士淑女培养”及“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等特色文化主题活动,通过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思考和对自身的反省,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
(二)通过实践锻炼,找到文化自信的生成基点
建立文化自信要以实践锻炼为基础。对大学生而言,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对社会的客观认知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点。在校内,学院对接第一课堂设计,打造了“桃李杯”学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法政好故事”大赛、三笔字大赛、“未来之星”导游大赛、汉字英雄、美食节及手工作品展等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性活动;在与社会合作上,联合市区公检法系统,建立青少年维权心理咨询站和法律援助站等社会服务基地,开展警务公开日与“模拟法庭进校园”等观摩活动。在寒暑假,学院鼓励大学生在家长的监护下做一份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兼职。对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基层社会的深入调研以及对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基础性了解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所以,学院组织学生在张家口各区县进行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精准扶贫、农村教育和留守儿童等多方面的调研。通过调研和走访,让学生切实了解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亲身体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深刻变革,进而坚定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与追求。文化创新能力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标识,培养文化创新能力应从学术研究入手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点,选聘优秀老师及校内外专家学者为指导教师,组建学术研究团队,积极开展党史、地方史与校史等研究工作,大力营造学术育人的环境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通过情景营造,弘扬文化自信的价值导向
建立文化自信要以情景营造来强化。一种价值判断的形成离不开价值导向的引领,而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更需要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浸染。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在学生中深入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浓郁的关注公益与服务社会的人文环境,并大力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好故事大赛等形式开展健康向上的舆论宣传工作。在校内,开展校园清洁、环保宣传、关爱老干部及服务师生等活动。在校外,与张家口市经开区团工委合作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组织大学生在学前教育、心理咨询、法律宣讲与环保教育等方面开展系列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大力开展服务“三农”送教下乡活动,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加入相关公益组织,并深入到乡村进行义务支教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现实的体察,又使其感受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而激发学生悲天悯人与扶危济困的人文情怀。为彰显青春正能量,弘扬校园正气,学院全年开展“青春学子、人文法政”你我身边的故事征集活动,年末通过“法政好故事”大赛,讲述师生及发生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感人的点滴故事。固定举办“法政好形象——班风建设微视频大赛”,展示班级的鲜活历程。在毕业季举办“情留法政、感怀师恩”系列活动,毕业生用文字记录对大学生活的感受与体会,以此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并通过“致学弟学妹的一封信”传达对学弟学妹的殷殷嘱托。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院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并在文化自信意识建立、文化价值观确立以及文化创新能力提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确立
文化自信要以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前提。学院通过开办法政大讲堂及红色寻访等活动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而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在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上。近年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达90%以上。2016年,在援藏计划中,有2名学生踊跃报名;在援疆计划中,有7名学生赴新疆建设兵团工作;有10余名学生考取了河北省特岗教师;有2 000多人次参加了志愿义务服务工作;作为学校首个诚信考试试点单位,学院有5个班级参与,实现了无人监考和无人作弊;2014级酒店管理专业班级获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二)文化自信意识不断增强
文化自信要建立在正确的社会认知基础上,而正确的社会认知又与社会实践和调研密切关联。通过深入的调研和实践,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力量,并将文化自信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动力,从而主动关注中国现实并深入思考,积极贡献智慧。如由师生合作的调研报告《一项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表明——半数大学生创业自信心不足》与《探讨经济转型下的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河北尚义县十三号村为例》分别刊登在《中国教育报》“新闻·调查栏目”和《旅游纵览》刊物上,其他相关的调研报告也集结成册,供学生学习参考。
(三)文化创新能力持续提高
学力就是创造力,突出表现在学术研究及科技创新上。创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文化创新能力的基础和重要表现。为此,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科协工作,积极指导学生撰写创业方案,培养创业创新意识,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多名学生在省级与校级“挑战杯”中获一、二等奖励;2016年有两支团队获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015年,学院代表队获张家口市第一届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亚军。毕业生中有多名学生成功创业。
“三融合”式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模式紧跟时代发展新形势,积极回应大学生思想教育新要求,以明确的育人理念为指导,构建了相对完备的育人体系,打造了落实教育目标的实践平台,通过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引领学生的发展方向,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浓厚的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为全方位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1]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1-18(1).
[2] 齐卫平.基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反省[J].思想理论教育,2012(1):20-23.
[3]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4] 新华网.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2016-11-30)[2017-02-1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c_1120025319.htm.
TheExplorationandPracticeof“ThreeCombination”EducationalModeofCulturalConfidenceofUniversityStudents—Taking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EN Yi-jun1,HUI Ya-dong2
(1.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2.Department of Publicity and United Front Work,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It is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cultural confidence and their confidence in values.A“three combination”educational mod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s adopted in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namely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the students’moral cultivation,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the students’academic promotion,and the combina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the students’ability reserve.This educational mode makes an active exploration into the promotion of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rough leading the students with correct cultural values,raising the students’awareness of cultural confidence with rich practice,and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cultural innovative ability with academic researches.
three combination;university student;the educa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2017-02-27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6GJJG165)
温一军(1972-),男,河北阳原人,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高级政工师,医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 641
A
2095-462X(2017)05-0107-03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70926.1535.006.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7-09-26 15:35
(责任编辑张盛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