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油菜产业发展及其优化路径的SCP范式分析

2017-03-07 02:05闵锐李谷成王慧青
理论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菜籽油油菜湖南省

□闵锐,李谷成,王慧青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2.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湖南省油菜产业发展及其优化路径的SCP范式分析

□闵锐1,李谷成2,王慧青1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2.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湖南省是世界油菜重要原产地之一,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主要油菜产区,该省承担着省内乃至全国的粮油安全责任。文章在研究论证湖南省油菜产业发展及其优化路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运用了政府调研与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理论框架,结合农业经济特性与研究目的进行思路和方法的改良,以湖南省油菜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油菜产业存在着市场结构失衡、主体行为连接松散、市场绩效效率偏低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湖南省油菜产业优化路径方面的政策建议。

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湖南省油菜产业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的必要性

湖南省是世界油菜重要原产地之一,地处长江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光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油菜产业。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与人口大省,油菜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意义重大。一方面,保障食用油安全。有数据显示,国内油料作物仅能满足植物油消费总量不足40%,剩余超60%主要依靠进口完成[1]。2015年湖南省油菜种植面积为1314.6千hm2、总产量210.8万t,分别占全国比重为17.4%、14.12%,居全国前列,理应为国家粮油安全承担主要责任;另一方面,促进粮食安全。湖南省油菜种植模式主要为“稻—油”“稻—稻—油”等,不与粮食争地[2]。在保障粮食生产与供给安全的同时,极大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与农民收入,从经济可持续的角度解决了“谁来种粮”的问题。

1.2 研究的可行性

理论基础方面,SCP理论已成为产业经济研究领域较为成熟可行的研究范式。该理论最初由梅森(E. Mason)和其学生贝恩(J.Bain)等哈佛学派学者得以萌发,形成了系统化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以下简称SCP),并形成了三者之间的理论分析关系。本文在SCP框架下研究湖南省油菜产业时,结合农业产业自身的发展特性进行思路和方法的改良[3],重点选取了包括农户与加工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两大经营主体、生产与加工领域进行结合式分析,以期全面探寻该省油菜产业发展问题所在。

实证数据方面,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调研数据。其中,宏观统计数据除《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相关年鉴外,主要来源于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粮食局等相关政府部门调研;微观农户调研数据主要出自国家油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湖南试验站①该数据平均历年调查湖南省15个油菜主产县的270户油菜种植农户,实地田间调查油菜面积155.7hm2,调研规模较大、方法严谨,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科学性。。

2 湖南油菜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2.1 市场集中度

从生产者角度来看,湖南省油菜生产经营主体仍以家庭农户为主,表现为生产者数量多、种植规模小、种植较分散等特点。农户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湖南省农户油菜种植面积较2015年增加14.94%,但平均每户仍仅0.67hm2,同时种植土地破碎化现象严重,相当数量农户采用边角土地进行油菜生产。同时,该省2016年受访油农平均每户人口数为4.74人②为数据统计分析所用,未作取整处理。,每户劳动力数量为3.87人,每户外出务工1.42人,每户从事油菜生产的劳动力为1.61人。家庭生产占主导的经营模式,成为生产者集中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从油菜加工角度来看,在搜集的湖南省内105家粮油加工(重点)企业中,涉及菜籽油加工企业为40家。将这40家企业作为样本总容量来计算湖南省菜籽油加工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即:省内排名前4、8名的菜籽油加工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之和,占样本总容量产品销售收入总和的百分比③因数据保密问题,原始数据暂不列出。,计算公式为:其中CRR,表示省内规模最大的前n个加工企业的行业集中度;Xi为省内第i个加工企业的主产品销售收入;N为省内加工企业总数量;n为排名前几位加工企业数量,一般取4或8。计算结果显示,2016年湖南省包括道道全粮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盈成油脂工业有限公司、湖南金健植物油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美津园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在内的菜籽油加工龙头企业中,计算可得该省菜籽油类别的行业集中度CR4为52.91%,CR8为71.44%,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对应贝恩的市场结构类别为寡占Ⅲ型,即50%=CR4<75%,70% =CR8<85%。而将这排名前4、8位的菜籽油加工龙头企业,放置在湖南省内包括大豆油、茶油等在内的植物油全行业视角进行考察时,重新计算行业集中度CR4为27.43%,CR8为37.03%,对应贝恩的市场类型为竞争型,即CR4<30%,CR8<40%。

2.2 其他指标

产品差异化方面,收购方仅通过肉眼及经验根据其产品色泽、杂质、霉变粒、筛下物等指标初步判断产品等级,而对重要的含油量、甚至“是否转基因”等指标,短时间内无法借助简单仪器加以区分,油菜籽差异化程度较低。从菜籽油(成品)角度来看,湖南省内各大商超菜籽油品牌差异不明显。观察各大品牌菜籽油种类,仅按照加工工艺的不同,分为浸出油与压榨油,按照加工提炼等级的不同,主要分为一级到四级不等的品种。除此以外,品牌之间菜籽油差异不甚明显。

行业壁垒方面,油菜产业进入退出障碍主要体现在政策法律等制度性因素方面。对于已具备农业生产条件、身份与资格的经营主体而言,是否种植油菜、或者是否在下一年度调整种植结构与更换品种,油农生产决策较为灵活;油菜加工阶段,对于加工企业而言,除了固定资产投资等必要资本量壁垒外,政策法律制度壁垒也不容小觑。2004年颁布的菜籽油国家质量标准对油菜籽加工的质量等级、加工工艺等提出了更精细的标准,使得油菜产业加工厂商在经济、技术、制度等方面进入与退出行业壁垒较高。

3 湖南油菜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3.1 技术创新行为

建国以来,湖南省油菜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较为丰富,改良品种方面,实现了由甘蓝型油菜替代白菜型油菜、双低油菜替换双高油菜、优质杂交油菜取代传统常规油菜的转变[4],基本实现了“双低”油菜推广与普及的全覆盖。栽培技术方面,伴随着一系列的教科研一体化行为,湖南省于2007年编制了《双低杂交油菜栽培技术规程》标准并实施,而且推广一系列油菜栽培的新技术,如坂田移栽、宽窄栽培、定距育苗、营养土硬床育苗、轻简栽培等[5],极大提高了湖南省油菜产业的技术水平。

湖南省油菜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是确实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湖南省油菜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农民参与技术创新主体性缺失。作为农业生产主体,农民技术创新与技术采纳的作用不容小觑。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油农生产规模小,农户技术创新激励不足。二是产业链各主体间技术创新关系松散。湖南省内油菜加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有限,其经营目标所要求或是已积累的技术结构,无法顺利向农户过渡。对2016年湖南省农户调查显示,270户油农中获取技术创新信息来源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农技推广部门、村干部和基层信息服务站,分别户数为233、121和100户,受访油农中几乎没有得到企业技术指导,农户与企业经营目标的不一致也会导致生产与加工要求的错位现象。

3.2 种籽管理行为

从种籽市场管理来看,品种管理力度薄弱。目前,湖南省内已审定不同类型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20余个,其中国家审核品种6个。种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菜产业的产品等级与附加效益,而采用本土化种籽同样重要,可以最大程度地使油菜种植与生产环境、技术结构、人员培训等得以吻合,其优点不言而喻。但全国总计14个省级油菜育种基地所培育的188个在售油菜种籽品种中,湖南省仅占12个。同时,湖南省油菜种植用种中,仅有不足40%来源于本省培育,即超过60%的用种来自于省外调入[6]。这说明湖南省油菜种籽产业化转换能力有限,种籽市场管理较为薄弱。

从用种决策管理来看,生产与加工主体经营目标错位。湖南省内已基本普及“双低”油菜籽,但考虑到同为“双低”油菜,其内部品牌、品种较多,差异化明显。一方面,农户与加工企业面临的市场地位不一致,导致二者间关系松散,在农户处于产业链前端生产阶段,未能得到加工企业的技术指导与选种协商。农户在具体选种时,其行为较为随意、品种选取较为分散。另一方面,对于加工企业而言,有益于菜籽油加工的品质与效益,其选种用种决策依据应以有利“千粒重、出油率”等级的指标为重。但2016年农户调研数据显示,湖南省农户种植油菜选种时,排名前三位的选种参考依据依次是:产量、市场销售情况与减少劳动投入,得票率分别为95.19%、74.44%和60.37%。而对农户征询采用油菜新品种功能改进的预期时,油菜种籽的产量、节约劳动、抗虫性、抗病性、抗倒性等指标的选票数分别为226、237、132、192、183票,各占比例83.7%、87.78%、48.89%、71.11%、67.78%,而对产业链后端加工企业有利的千粒重、出油率等选项,仅有72、179户油农所关注,占总比26.67%和66.3%。农户选种决策与企业经营目标的错位,直接导致了菜籽油加工效益的“先天不足”。

3.3 产业组织调整行为(生产管理行为)

不同经营主体通过联合、兼并或合并等行为来影响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绩效,也成为湖南省油菜产业化进程的市场行为特点之一[7]。垂直一体化方面,最典型的经营模式为“龙头企业+农户”型,其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湖南盈成油脂有限公司。该公司合作成立了盈成油菜专业合作社,联合湖南农业大学等相关科研力量,按照“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订单农户”的模式,组建了万亩油菜种植示范基地,并与当地种植大户开展“订单农业”合作模式。但此类纵向组织调整行为在省内油菜产业领域并不成熟,产业链上游与下游主体,即生产与加工主体关系依旧松散,尤其是订单农业形式履约效果差强人意。一方面,农民依旧是市场价格的既定接受者,数量多、规模小、决策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的油农,在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中依旧处于劣势地位;另一方面,企业与农户关系松散,即便双方签订了生产购销合同,油菜籽即时购销价格仍为随行就市,且购销双方关系为短期行为,加工企业并未出现加工销售后让农户参与共同分享盈利的行为,即未有“一次结算,二次返利”的收益分享行为。

水平一体化方面,第一,农户兼并与合作。2016年农户调研数据显示,样本容量中有101户油农存在土地流转行为,占总户数的37.4%,其中土地流转数量在100亩以内的为95户(包含流转数量在10亩以内的有62户),流转数量在100-200亩的有3户,200-300亩的有1户,300-400亩的有2户。这说明该省油菜种植规模化仍有较大提升潜力;第二,企业兼并与合作。政府访谈数据显示,湖南省内油菜籽加工企业(尤其是重点加工企业),市场份额及其他表现较为稳定,近年来未发生较明显的横向调整现象。这一方面印证了该省油菜产业链中加工环节行业壁垒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该省菜籽油市场力量较为分散,行业凝聚力较弱;第三,油菜合作社。组建专业的合作社有助于将分散的“小农户”力量加以集中,以应对“大市场”的难题。但从调研数据来看,除盈成油菜专业合作社等少数合作社外,鲜见专门针对或涉及油菜生产的合作社。2016年农户调研数据显示,仅62个油菜种植户附近有涉及油菜的农业合作社,占总比例仅22.96%。

4 湖南油菜产业市场绩效

4.1 油菜生产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从湖南省油菜产业链前端来看,油菜籽每50kg主产品价格从2004年的142.42元,上涨至2015年的240.89元,增长比例为69.14%,年均增幅5.76%。油菜相对生产收益提升,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油农生产积极性。湖南省油菜播种面积从2004年的728.15千hm2,增长至2015年的1314.6千hm2,同时产量从106.97万t增长至210.8万t,播种面积与产量的增幅分别达到80.54%和97.06%,油菜生产增长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湖南省油菜生产面积出现过较长时间的缓慢减少,2008年之后的增长事实上部分来源于恢复性上涨;另外一方面,因油菜籽价格上涨带来该省油菜相对生产效益的溢价,被增长速度更为迅速的生产成本所稀释。相同考察期内,湖南省每hm2油菜生产成本由2004年的3358.35元增长至2015年的12 987.9元,增幅达286.73%,年均增长23.89%。高企的油菜生产成本中,包括种籽、化肥等在内的物质与服务费用与人工成本占主导地位,2015年这两项成本明细分别为每hm23101.4元与8571.3元。

产业组织理论中,判断市场绩效高低的重要标志在于稀缺资源是否得到了有效配置。在油菜籽主产品价格天花板与生产成本地板的动态挤压下,近年来湖南省油农生产成本收益呈倒挂趋势。自2012年开始湖南省油菜生产收益为亏损状态,至2015年,该省油菜生产每hm2净利润为-4429.05元,成本利润率为-34.1%,这一现实极大地挫伤了油农生产积极性,产业内过度竞争的低利润率暴露了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隐患,而湖南省油菜生产利润率低于社会产业平均水平的现实,对该省油菜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极为不利。

4.2 油菜生产经营方式较粗放

如前文分析,一方面,湖南省油菜产业中,产业内不同主体市场结构有所差异,生产与加工经营主体力量悬殊且关系松散,导致农民与企业出现联结不牢、目标偏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户无论处于产业内部抑或面对整个消费竞争市场,都属弱势地位,力量薄弱、收益甚微的“小农户”缺乏生产投入的激励,无法分享“大市场”收益,抑制了生产规模与投资。这一产业市场结构的基本事实,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低水平均衡怪圈。第一,机械化水平低。2016年农户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在油菜播栽环节,采用人工模式与机播模式的分别有262户和8户,占比分别为97.04%和3%。在油菜收获阶段,选用纯人工收割模式、人工与机械混收模式、纯机械化收割模式的有185、53、32户,各自占比68.52%、19.62%、11.85%。机械化程度低,尤其在收获环节,会造成油菜籽至少10%的损耗率。第二,劳动资本质量较差。2016年270个受访农户中,生产决策者平均年龄为56岁,其中60岁以上的有82人,40-50岁的有105人,而年龄最大的生产决策者为82岁。另外,这些生产决策者中文化水平为小学的有85人,初中学历的有148人,高中水平为37人。老龄化与知识水平的欠缺,使得油菜生产技术推广与创新受到阻力。第三,劳动力投入数量不足。2016年湖南省受访农户中,平均每户家庭人口数为4.87人,家庭劳动力人数为3.91人,但从事油菜生产的仅为1.32人,占家庭总劳动力及家庭总人口比例分别是33.76%、27.1%。油菜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油菜生产效率。

4.3 油菜产业社会服务水平低

鉴于湖南省油菜产业有着生产较分散、结构较松散、收益较薄弱、主体行为较失衡等产业发展不成熟的表现,无法带动形成高水平的油菜产业社会服务体系。而农业社会服务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促进产业增值增收的关键路径,湖南省油菜产业社会服务水平较低的现实,从一定程度上也会反作用于油菜产业本身的发展。第一,油菜专业协会服务薄弱。农户调研数据显示,受访油农中附近有油菜专业协会的有59户,占样本总量仅21.85%,且农户接受油菜专业协会服务有限。实际上,油农对于专业协会服务需求较为强烈,在对其需求意愿类别的重要性程度调查中,技术培训、良种购买、油菜籽销售、市场信息提供、病虫害防治服务等成为农户需求焦点,其中前三项农户投票占比高达92.22%、87.78%、75.19%。第二,油菜商品率低。如上文分析,因油菜种植效益低,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油菜种植最主要目的仍为满足自家食用。农户调查显示,2016年受访农户油菜籽平均产量每户1145kg,对外销售每户519.78kg,总体油菜籽商品率仅46.41%。第三,加工渠道单一。农户油菜生产主要满足自身需求,2016年湖南省270户受访农户平均当年消费菜籽油76.43kg。对于菜籽油加工来源的调查,245户为自产自用,其中191户来自于附近小作坊加工,45户为正规加工企业加工,剩下25户为市场购买食用油。

4.4 菜籽油加工效益较为薄弱

受一定市场结构及市场行为影响,湖南省油菜加工效益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抗风险能力差。油菜籽加工呈“季产年销”的特点,加工企业往往在收获季节利用两个月的收购期来完成全年加工的储备。湖南省受访农户油菜籽通过农贸市场直接销售、私人上门收购和农民合作组织销售三种方式销售油菜籽原料的农户户数分别为27、235和5户,各占百分比为10%、87.04%和1.85%,而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销售给龙头企业的农户仅3户,占总比0.37%。在湖南省油菜种植规模小、集中度低的背景下,加工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原料数量难以保障成为其抗风险能力低的直接因素。其二,原料质量难以保障。即便同为双低油菜籽,其内部品种品牌繁杂,混种混收混加工导致菜籽油芥酸、硫苷含量分别升高4%、25μmol/g左右。农户选种随意性强,严重影响加工成品菜籽油的品质与竞争力。其三,加工效益较低。湖南省油菜籽加工基本停留在“从籽到油”的初级阶段,但实际上,油菜籽加工成油后副产品仍极具利用价值[8]。其饼粕中蛋白质含量40%左右、活性多糖、多酚各含3%左右,同样,油脚中磷脂约10%、脱臭馏出物约20%左右、维生素E约8%左右。每hm2双低油菜所产菜饼可供15头猪的优质饲料,按湖南省当前油菜加工规模来算,全年可增加收益约3亿元。

5 结论与优化路径

采用SCP范式对湖南省油菜产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省油菜产业市场结构有着集中度较低、农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小、产业内部不同生产主体的生产要素进入与退出门槛失衡的特点,行业内部呈现出过度竞争、主体地位不平等与关系松散的行为表现,由此产生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生产经营方式较粗放、社会服务水平较低、加工效益较薄弱的市场绩效问题。根据产业组织理论观点,政府可采取一系列促进集中、联合合并、抑制竞争的产业组织政策,从而达到优化油菜产业市场结构、影响主体市场行为及提升产业市场绩效的目的。

第一,促进土地流转,加速油菜生产集中。鉴于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流转制度仍不成熟,湖南省油菜生产呈规模小、破碎化经营。因此,一方面,政策方面应积极创新,推动土地流转向大户承包;另一方面,重点推广产业带、示范带、标准化规模经营,一次形成该省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模式。

第二,发展合作组织,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促进湖南省油农适应市场经济,在政策上引导和帮助油农创立和参与生产专业合作社、营销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与运作。以此减轻生产成本、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第三,打造油菜品牌,培育现代龙头企业。“双低”菜籽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较其它油品而言,饱和脂肪酸含量仅7%,同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90%[9]。湖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油菜大省,应对本省“双低”菜籽油的营养及保健功效大力宣传,并大力培育与支持龙头企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第四,促进产业整合,提升产业附加值。在壮大龙头企业发展的前提下,对其中“双低”菜籽油品牌潜力明显、实力较雄厚的龙头企业,支持其精深加工示范基地的建设,促使其生产加工与市场需求相对接,着力延长产业链。推进湖南省油菜种植业、精深加工业、旅游业等产业整合,促进油菜产业集群化。

[1]熊秋芳,孙秀丽.湖北省双低油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24):19-21.

[2]郭燕枝,杨雅伦,孙君茂.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6(07):44-46.

[3]张小筠.基于SCP范式的农业产业化理论[J].中外企业家,2014(32):37.

[4]殷艳,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成就、问题与科技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04):1-7.

[5]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02):300-302.

[6]张芳,程勇,谷铁城,等.我国油菜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04):15-22.

[7]齐殿伦,张呈尧,刘菲.基于SCP范式的枣庄石榴产业组织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32):11518-11520.

[8]熊秋芳,文静,沈金雄.依托科技创新推进我国油菜产业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3(01):86-91.

[9]张永霞,赵锋,张红玲.中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世界农业,2015(04):96-99.

责任编辑许巍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05.020

F316.12(264)

A

1004-0544(2017)05-0110-05

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2015ZZ067);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XJK015QGD018);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5B260);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创新平台开放基金(16K107);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菜)产业经济研究专项(CARS-13)。

闵锐(1984-),女,湖北武汉人,管理学博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李谷成(1982-),男,湖南长沙人,管理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慧青(1973-),女,湖南永州人,管理学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菜籽油油菜湖南省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TBHQ对菜籽油热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影响研究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油菜烩豆腐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冷榨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种油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