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发乳腺癌危险因素的最新进展

2017-03-07 01:10石红宇孔雯雯
临床护理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乳腺危险乳腺癌

王 珊 石红宇 孔雯雯 王 丽 李 峰

·综 述·

中国高发乳腺癌危险因素的最新进展

王 珊 石红宇 孔雯雯 王 丽 李 峰

乳腺肿瘤;危险因素

breast neoplasms;risk factors;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2012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约有167万,死亡约52万,世界上多数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上升了30%~40%[1]。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17.1%,死亡率为7.88%,乳腺癌现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2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3]。因此,探讨近年来我国乳腺癌高发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对乳腺癌的预防尤为重要,故本文将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作一综述,为我国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及优化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1 一般人口学资料

1.1 体重因素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认为,肥胖是多种癌症和其他疾病既定和重要的危险因素[4]。肥胖和脂代谢的改变是绝经前后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5]。肥胖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较体重正常女性要高50%,体重指数每增加1kg/m2,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3.1%[6]。

1.2 年龄因素

体内激素水平随着年龄变化发生相应的改变,而乳腺癌的发生与体内激素水平密切相关。调查显示,乳腺癌的发病年龄集中在40~54岁之间,这可能与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不稳定相关;29岁以下,乳腺癌的发生率最低,5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逐渐降低[7]。徐光炜[8]认为,我国女性乳腺癌流行病学特点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女性发病年龄高峰为45~49岁,而西方国家女性高发年龄是60岁以后的绝经期,相比之下我国高发年龄提前10~15年。

1.3 社会经济地位因素

健康不平等广泛存在于不同的国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经济地位联系在一起。近年来研究表明,由社会经济因素引起的健康不平等实际存在,且不断上升[9],个人和社区的社会经济地位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发达国家相比,贫困地区乳腺癌的就诊延迟时间更长,发病率更高,而在人群中,低收入人群中进展期乳腺癌的发生率更高,这可能因社会经济地位与医疗保健的水平与获得相关[10]。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可支付更多有营养的食物,生活的社区环境污染较轻,安全系数更高,面临更少的经济不确定性以及更多对优质健康医疗服务的可及性[9]。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所面临的生存和职业压力更大,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下,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11]。在我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上广等地更加明显,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

2 生活方式因素

2.1 饮食习惯

饮食不当、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摄入过多脂肪能够促使体内形成更多的雌激素,而雌激素过度增加了对乳腺的刺激,导致乳腺增生或癌变,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12]。研究发现,大豆食品的摄入与乳腺癌的发生呈负相关,而红肉与加工类肉食的高消费则可以增加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生率[13,14]。此外,高维生素D食物、石榴及地中海食物等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多饮绿茶同样有预防乳腺癌的功效。

2.2 生活习惯

主被动吸烟和饮酒均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烟龄越长患乳腺癌的可能越大,且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仍会持续增加至戒烟后20年[15]。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吸烟并且10年以上每天一包烟的年轻女性,患最常见类型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风险增加60%[16]。酒精的饮用被认为与管腔A型和HER2型乳腺癌有密切关系[17]。Chen WY[18]研究发现,一天即使饮用小于一杯的酒量,亦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且在生活中无论是较早饮用, 还是较晚饮用均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增加有关。

2.3 运动

身体活动度低,可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还可降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从而有效减少乳腺癌的发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乳腺癌的患病风险与身体活动的水平呈负相关,每周3~5天进行中度或强度锻炼的女性,乳腺癌的患病率降低20%~40%[19]。

3 精神心理因素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同乳腺癌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心理社会因素与人体免疫、内分泌系统、神经有关,可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并影响其发展[20]。根据女性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幸的生活经历、精神创伤等极易引发女性抑郁、焦虑等情绪的产生,导致其内环境失衡,免疫力下降,使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对体内突变细胞的吞噬能力和监控能力下降,当以上反应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身心疾病以致肿瘤的发生,尤其是乳腺癌[21]。此外,研究还发现,乳腺癌患者中“愤怒情感”的表达明显少于常人,易患癌症的人格特征是情感受到抑制以及情感的异常释放能力减弱[20]。

4 生理因素

4.1 生育因素

Horn J等[22]发现,初产年龄晚与管腔型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增高有密切关系。章进等[23]在Meta分析中发现足月生育以及较多的生育次数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而流产对乳腺癌的影响一直尚无定论,国际癌症预防和检测大会报告指出,流产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但国外有研究发现,无论是自然流产还是人工流产均与乳腺癌的发生无显著关联[24]。目前,国内关于流产与乳腺癌相关关系的研究与调查较少,但柏刁等[25]对210例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流产为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但该项内容未进入多因素分析中。

4.2 哺乳因素

在一定限度内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被认为对乳腺癌的发病产生影响。大量调查研究[26]发现,乳腺癌高发地区较低发地区人群的母乳喂养普及率低,且维持时间短。母乳喂养不仅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同时也可降低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复发率。可能与母乳喂养可以设立一个分子环境,使肿瘤不太可能转移,从而使激素治疗有更好的效果[27]。

4.3 月经因素

月经是影响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研究均已证实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行经年数长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26]。这是由于乳腺暴露于雌激素时间相对延长所致,而雌激素是诱导乳腺癌发生的重要条件。此外,月经是体内激素变化的反映,月经不规律表明体内雌激素分泌紊乱,也与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有关[21]。

5 疾病史、家族史因素

5.1 良性乳腺疾病史

良性乳腺疾病史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各种类型的乳腺疾病史均可增加乳腺癌发病的风险,特别是非典型乳腺小叶增生风险最高[28]。郑艳敏等[21]对中国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发现良性乳腺疾病史与乳腺癌的发生也有明显关系。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密切相关,当乳腺增生达到非典型增生时可导致乳腺癌[11]。

5.2 遗传因素

乳腺癌是一种有明显遗传效应的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肿瘤家族史和乳腺癌家族史与个体乳腺癌发病风险有关,乳腺癌发病显示出机组聚集的特点[29]。有家族史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有家族史的患者是无家族史的2.4倍[7]。研究发现,乳腺癌的易感性与BRCA1、BRCA2、TP53、CDH1四种基因的高显性有关,且不同基因与不同类型的乳腺癌有关[30]。

6 其他

6.1 药物因素

药物可以治疗疾病、解除病痛,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副作用。含雌激素的药物及保健品的滥用,可导致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增加。南非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过去10年内使用过任何形式荷尔蒙避孕药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是未曾使用过避孕药女性的1.66倍,其中尤以近期使用避孕药者的风险最高;停用10年后风险数据并不显著[31]。此外,抗精神病药物能够升高血清催乳素水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和氨磺必利导致高催乳素血症的比率最高,可达80%~90%,而高催乳素水平可增加雌激素受体阳性者乳腺癌的患病风险[32]。

6.2 其他系统疾病

目前研究已证实,某些疾病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chrauder MG等[33]对患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比较发现,糖尿病患者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发生风险更高,而且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死亡率也更高。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介导的胰岛素/IGF 通路、性激素调节、脂肪细胞因子等有关[34]。Bushe CJ等[35]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乳腺癌患病率显著增高,这也是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率高于普通人群的风险因素之一。精神病患者肥胖、检查次数少、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高催乳素血症、分娩哺乳少、吸烟多、饮酒多、锻炼少、抗抑郁药的使用均会导致乳腺癌患病率增加[32]。

综上所述,乳腺癌是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结合中国现状,主要归因于特有的生育政策、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公民健康意识的匮乏。针对我国乳腺癌高发的严峻现状,采取干预措施刻不容缓。关于女性自身,关注健康应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健康饮食,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与日常作息,减少主被动吸烟以及酒类的摄入。同时,适当释放自己的压力,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等均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此外,医护人员作为一支特殊的队伍,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减少药物的滥用,加大乳腺癌疾病知识的宣教力度,积极倡导母乳喂养。不仅要解决患者躯体上的疼痛不适,也要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给予患者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

1 张岸辉,谌永毅,刘翔宇. 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8):25~28.

2 陈万青, 郑荣寿, 曾红梅, 等. 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 2015,24(1):1~10.

3 Fan L,Strasser-Weippl K,Li JJ,et al. Breast cancer in China[J]. Lancet Oncol,2014,15(7): 279~289.

4 James FR,Wootton S,Jackson A,et al. Obesity in breast cancer-what is the risk factor?[J].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2015,51(6):705~720.

5 McDonnell DP,Park S,Goulet MT,et al. Obesity, cholesterol metabolism,and breast cancer pathogenesis[J]. Cancer Reserach,2014,74(18):4976~4982.

6 张思嘉,马迪,何仲. 肥胖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10):1265~1269.

7 关风英. 225例乳腺癌患者的风险因素调查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7):969.

8 徐光炜.谈乳腺癌普查[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6.

9 高兴民,许金红. 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不平等的因果关系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2015,32(6):45~53.

10 徐卫云,赵洁玉,张靖,等.西部二级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10):1106~1112.

11 郁进,刘凡明,曾莉,等. 268乳腺癌风险因素初步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3):408~410.

12 李娜,薛玲,崔莲花,等. 膳食因素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3):290~294.

13 Mourouti,Niki,Kontogianni,et al. Diet and breast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J]. Int J Food Sci Nutr,2015,66(1):1~42.

14 Maki Inoue-Choi, Rashmi Sinha,Gretechen L.Gierach,et al. Red and processed meat, nitrite, and heme iron intakes and post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risk in the NIH-AARP Diet and Health Study[J]. Int J Cancer,2016,138(7):1609~1618.

15 Luo J, Margolis K,Wavtawski-Wende J, et al. Association of active and passive smoking with risk of breast cancer among postmenopausal women: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BMJ,2011,342:d1016.

16 Kawai M,Malone KE,Tang MTC,et al.Active smoking and the risk of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an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mong women ages 20 to 44 Years[J].CANCER,2014,120(7):1026~1034.

17 Kelly A.Hirko,Wendy Y.Chen,Walter C,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by molecular subtype: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nurses' health study after 26 years of follow-up[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16,138(5):1094~1101.

18 Chen WY,Rosner B,Hankinsoon SE,etal.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during adult life,drinking patterns,and breast cancer risk[J].Jam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1,306(17):1884~1890.

19 Volaklis KA,Halle M,Tokmakidis SP. Exercise in the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breast cancer[J]. Wien Klin Wochenschr,2013,125(11-12):297~301.

20 张慧琳,李乐之. 心理社会因素对乳腺癌患者影响的研究综述[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6):7~9.

21 郑艳敏,沈月平,刘银梅, 等. 中国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Meta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2):1645~1648.

22 Horn J, Opdahl S, Engstrom MJ, et al. Reproductive history and the risk of molecular breast cancer subtypes in a prospective study of Norwegian women[J].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14,25(7):881~889.

23 章进,杨玉欢,梅勇,等.生育次数与中国女性乳腺癌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10):1148~1152.

24 Stacey SN, Sulem P, Johannsson OT, et al. The BARD1 Cys557Ser variant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iceland [J]. PLOS Med, 2006,3(7):217~218.

25 柏刁,郑伯军,张飞云. 210例乳腺癌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6):470~475.

26 杨晓丹,谭盛葵. 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363~1366.

27 Wen-Ling Lee,Chih-Ping Chen,Peng-Hui Wang. Visfatin,breastfee-ding,and breast cancer[J]. Taiwa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5,54(4):341~342.

28 Wen-Bin Zhou,Dan-Qing Xue,Xiao-An Liu,et al.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history and histological stratification on breast cancer risk in women with benign breast disease: a meta-analysis [J].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2011,137(7):1053~1060.

29 王璟,芦文丽,王媛,等. 中国女性肿瘤家族史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105~1109.

30 Dossus L,Benusiglio PR. Lobular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and genetic and non-genetic risk factors [J]. Breast Cancer Research,2015,17(1):546.

31 Urban M,Banks E,Egger S,et al.Injectable and oral contraceptive use and cancers of the breast,cervix,ovary,and endometrium in vlack south african women:case-control Study[J].PLOS Med,2012,9(3):334~344.

32 陈晶晶,赵彬,高志勤.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乳腺癌患病风险因素及干预[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2,39(4):227~230.

33 Schrauder MG, Fasching PA, Haberle L, et al. Diabetes and prognosis in a breast cancer cohort[J].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2011,137:975~983.

34 刘朝俊,李军涛,刘慧. 2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12):958~962.

35 Bushe CJ, Bradley AJ, Wildgust HJ, et al. Schizophrenia and breast cancer incidence: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studies[J]. Schizophr Res,2009,114(1~3):6~16.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1.029

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2014Z069)/大学生创新

130021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 长春

王珊,女,本科在读

王丽,E-mail:wangli14@mails.jlu.edu.cn

R737.9

2016-10-14)

项目(2015741092)

猜你喜欢
乳腺危险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喝水也会有危险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拥挤的危险(三)
容易误诊的高回声型乳腺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