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我国电视媒体公信力研究

2017-03-07 18:12李海港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融媒体

李海港

摘 要 融媒體时代,传统电视媒体将新媒体优势发挥到极致。研究我国电视媒体在此背景下如何维护与提升公信力,对塑造健康大众文化、现代社会构成与影响成分重要变量分析有重要意义。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基于媒介功能、传播方式、跨媒介、跨地区融合的电视媒体公信力研究成为重点。

关键词 融媒体;电视媒体公信力;媒介环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1-0010-02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电视媒体如何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媒体人每天思考的问题,如何延续电视媒体既有的舆论引导主流地位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相关课题的重点。研究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切实维护公信力,加强自我监督,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提高受众知情权意识,使得媒体与受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成为研究焦点。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媒体公信力现状分析上面,对于我国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构建与提升公信力的研究广度与深度亟待开掘,研究的系统性需要加强。电视媒体公信力在影响地方文化传承与文化塑造,对于塑造健康的大众文化,利于现代社会构成与影响成分的重要变量,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过程中,能够翔实迅速发布事件新闻,建立群众、媒体、政府之间良好关系的桥梁,对发挥既有优势和保持权威信息核心发布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1 融媒体时代我国电视媒体公信力研究现状

我国对媒介公信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业界人员和理论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对公信力展开研究。一线工作者或新闻部门负责人从自己的从业感悟和实践经验出发,围绕相关媒介表现降低或提升媒介公信力提出建议。喻国明等学者第一次对媒介公信力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探讨,提出基于我国现实媒介公信力判断维度的理论假设和媒介公信力生成模式,全面分析了公信力对媒介功能的影响。雷跃捷、沈浩等学者从媒介管理、媒介属性、传播内容、受众分析、传播效果等方面针对电视媒介公信力提升进行理论探索。2005年开始,孟建、熊澄宇、杜骏飞、郑保卫等学者多从媒介融合概念、功能、技术上等角度进行媒介公信力的理论分析,强调媒介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对媒体、从业者的新要求等。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基于媒介功能、传播方式、跨媒介、跨地区融合的电视媒体公信力研究成为重点。

2 关于我国电视媒体公信力研究问题的思考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中格外提到,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所有媒体必须适应国内外发展形势,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对于主流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方式与手段需要不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还参观访问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三大央媒,慰问工作在一线的媒体工作者,发表讲话并寄予厚望,这在媒体领域引起新的热议高潮,无疑大大激发了媒体工作者的热情。如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电视传统媒体造成的冲击有目共睹,如何将新媒体的优势融入电视媒体中,大力发展新闻传播手段,如何提升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刻不容缓。如何重新定义电视媒体公信力,如何在全新的媒介格局中提升电视媒体公信力,是兼具理论与实践双重重要意义的课题。

2.1 借助新媒体平台提升电视媒体舆论宣传公

信力

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在短期内赢得了数以万计的受众群体。逐渐改变了受众接收和接受信息的惯有方式,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与信息对受众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但是电视媒体在舆论宣传与引导方面的核心地位没有因为媒介格局的快速变革而动摇,我国电视媒体在保持原有传播渠道基础上,增加与新媒体的合作,联合制作节目并提高与受众的互动程度,真正改变传统受众概念,将“用户”思维融入节目制作理念中。2016年3月20日中文国际频道全新开播的“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以全新的节目模式、舆论热点的大数据搜集、虚拟观众的设置、现场评论员的即时点评、热度指数的应用,试图倡导有效沟通,传递真实声音,反映社情民意,完全突破了传统新闻评论节目单方面的传播模式,借用新媒体的交互性优势令观众耳目一新。新媒体在传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介入,使传统电视节目模式、节目内容等方面有了全新的概念,为我国电视媒体公信力的提升

助力。

2.2 基于判断维度建立影响因素模型提升电视媒体公信力

在媒介融合大趋势下,为我国电视媒体所处的媒体环境进行准确定位与参考,从概念入手,研究我国电视媒体所处的媒介环境,考察媒介存在的形式、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分析媒介融合背景、动因,以及媒介融合发展趋势,为研究我国电视媒体公信力所处的媒介环境提供全景式参考。参考喻国明教授提出的三个媒体公信力判断维度,尝试运用实证研究法对我国电视媒体公信力进行测量,探究其表现和不足,分析我国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影响因素。从媒介组织框架、新闻从业者框架、文本框架三个角度对我国电视媒体公信力的控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对电视媒体公信力的生成机制进行控制问题。分析影响电视媒体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和关键问题,建立电视媒体公信力影响因素模型,进而提升公信力。根据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探寻建立有利于我国电视媒体公信力保持和提升的政策与制度以及社会支撑机制。

2.3 运用实证法分析我国电视媒体公信力的主要表现

在以往学术领域中研究电视媒体公信力课题中,鲜少有将公信力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现存文献资料分析结果显示,以我国电视媒体公信力实证研究现状为基础,利用传媒效果理论,解析我国电视媒体的体制管理、舆论宣传、节目制作、记者培养等状况,对观众、媒介从业者、以及相关行业管理人员就媒介公信力问题中的复杂和抽象问题进行访谈,制定电视媒体公信力提升方案,构建立体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果,进而能够为媒体从业者提供案例数据参考。另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媒介公信力情况进行比较,针对网络与电视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进行统计调查比较其异同,从受众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民族以及媒介使用和媒介依赖、媒介组织机构、媒体从业者和媒介新技术发展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探讨我国电视媒体公信力影响因素情况。将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到电视媒体公信力的表现研究中,有利于我国电视媒体公信力保持和提升的制度安排和社会支撑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引导功能。

3 结束语

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变革,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与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既有的媒介格局,多重价值观的碰撞对传统媒体公信力形成冲击;电视媒体既要坚守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又要融入互联网思维提升电视媒体公信力。在电视节目内容制作中提高互动意识,借用新媒体平台提高受众在参与节目中的作用,重视受众在节目中的“发声”,真正实现受众与节目的互动。在融媒体背景下,将新媒体优势在电视媒体中尽情发挥,继续保持电视媒体引导舆论核心地位;在理论研究层面,通过对国内外现存文献资料分析探究大众媒介公信力问题,为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延续以往实证研究成果运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将公信力进行量化研究,通过数据搜集与计算为电视媒体公信力提升策略制定提供有效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网.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02-20].http://home.china.com.cn/shitoutiao/2016-02-20/a988868.shtml.

[2]喻国明.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薛瞳瞳.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如何提升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J].采写编,2014(1):58-59.

[4]杨速辉.着力增强广电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6):28-30.

[5]强月新,徐迪.我国主流媒体的公信力现状考察——基于2015年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新闻记者,2016(8):50-58.

[6]赵美兰.新时期广电媒体社会责任再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7):75-77.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融媒时代广播评论发展问题研究
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转型探究